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块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试卷说明:本卷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个小题6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共5个题4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0个,每题2分,共60分)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下列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a.日地距离适中b.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2023年10月28日格林尼治时间11:00在太阳表面发生了“太阳暴”,它只用了19
小时就到达地球,给地球造成了很大影响。据此回答第3题。
3.这次太阳表面发生“太阳暴”到达地球的北京时间是( )
a.28日3:00 b.28日14:00 c.29日3:00 d.29日14:00
4.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四季变化 b.板块下降 c.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d.昼夜交替。
5.我们正在期末考试时,太阳直射点( )
a.在南半球,向南移动b. 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c. 在南半球,向北移动d. 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6.岩石圈是指( )
a 地壳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 d 地壳和软流层。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8.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在变质岩中容易找到生物的化石。
9.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bcd. ②
10.下图表示某地同一时期四种昼夜情况,其中表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11.下图能正确表示城郊间、海陆间热力环流的是( )
12.对下图中数码表示内容, 描述正确的是( )
.①-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东北信风带多雨带。
读下面四地气候资料图回答13~14题。
13. ①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 . 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b . 终年受西风控制。
c . 终年受赤道低压的控制d.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4. 在①②③四种气候类型中在我国有分布的是( )
abcd 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可以实现图中①环节的是。
a.河川径流 b.跨流域调水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16.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bcd.⑥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7——18题。
17.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垂直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18.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b.光照 c.土壤 d.热量。
19.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自然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它们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①②
读北纬42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62n
21.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读下图等高线图,完成22--23题。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站在e处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河 b. 站在甲地既能观测到乙,又能观测到丙。
c . 从丙处到甲处比到乙容易d. 从丙处到甲处大约有50多米远。
23. e处断崖的相对高度不会低于( )
a. 150米 b. 250米c. 280米 d. 350米。
24. 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 天然气 b. 铁矿 c. 风能d . 石油。
25. 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是( )
a. 气候资源 b. 草场资源 c. 天然气资源 d. 水资源。
26. 下列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洪水就是洪灾。
b. 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危害。
c. 洪水的形成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
d. 人类对流域植被的破坏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发生。
27. 下列属于预防洪涝灾害的非工程措施的是( )
a. 修建水库 b. 开辟分洪区 c . 疏浚河道 d. 控制滥砍乱伐。
北京时间2023年2月27日悉尼报道当地时间周五,研究人员宣布一块面积是中国香港两倍大小的冰山从南极脱落。近几年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导致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此回答28~29题。
28.南极冰架不断分离,脱落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层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29.解决该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植树造林 ②使用天然气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提高能源利用率。
abcd.①③
30.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 )
资源普查 ②灾害监测 ③环境监测 ④工程建设。
ab. ②cd. ①
第ⅱ卷。二、综合题(共5个,共40分)
31.读右图,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完成以下要求: (8分)
1)在图中用平行箭头画出太阳光线,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2)此时b点的时间为时。
3)把此时a、c、e的昼长由长到短排序。
4)若a点位于0°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坐标为。
32.读下面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判断理由 。
2)a地成山的原因是。
3)已知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的区域,可能形成岩,原因是 。
(4)该地区要开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a、b两处的地下,哪一处较合适并说明理由 。
33.读亚洲七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此时控制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2)此时乙地盛行风向)风,丙地盛行风向)风。此季节,乙、丙两地的气候特点是。
3)图示季节,影响乙、丙两地盛行风形成的因素有何不同:
乙地。丙地。
34.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对全球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某海域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和“印度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
地理必修一检测题
安边中学2007 2008年第二学期期末试题。第一卷 客观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1.有关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历来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b.社会经济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起主要作用。c.交通和通信发展,加强了人类地域间的联系,减少了人口迁移数量。d.文化教育越落...
地理必修一检测题
一 单项选择题。2006年第一号强台风 珍珠 给福建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回答1 2题。1 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 珍珠 成因的是。2.造成台风灾害的主要是。a 沙尘暴天气 b 狂风 暴雨和风暴潮 c 海啸 d 狂风 赤潮。读图 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 回答3 4题。3 关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
地理必修一单元检测题
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56分 1 气压带和风带开始向北移动,是在下列哪个日期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 日 d 12月22日。2 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a 北极点 b 南极点 c 北纬30度线上 d 赤道上。3 同一纬度 高处不胜寒 的原因是 a 气压低 b 空气稀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