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 专题11农业与地理环境

发布 2022-06-26 21:47:28 阅读 4617

本资料**于《七彩教育网》

新课标地理2009届高考倒计时冲刺。

专题十一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一(农业)

命题趋向】

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第二部分是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第三部分是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 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高考重点: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和新型农业的考查。

2.从考核形式上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以选择题居多;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

命题趋势: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农业地域类型在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在考查中,可能侧重对能力的考查,重在分析农业的影响因素及农业的分布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等。

回归教材】 ,

测试要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土地**、资金、管理。

3.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测试要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1.热带迁移农业:⑴特点:热带密林中的原始部族,来到新的地块,便毁林、烧荒、掘穴播种,不翻地、不施肥。

地表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隔两、三年另选新地块。⑵形成条件:

气候湿热;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

2.水稻种植业:⑴特点:①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

⑵形成条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3.混合农业:⑴特点:①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以作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③农场主可根据**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⑵形成条件:地势平坦;草原辽阔;地下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测试要点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甚至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3.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例如:大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杀虫农药,会导致农产品和土壤遭受污染。

一、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比较。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有利于农业生产,但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1)气候①光照,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②热量,积温多少直接限制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③降水,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2)地形①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缓坡(小于250)适宜发展梯田②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②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牛产的区域化、专业化;③政策,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④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⑤科技,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使农作物产量提高;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二.wt0与中国农业的发展

1.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 加入wt0后,我国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将受到冲击,油料和蔬菜等生产将更具竞争优势,养殖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各地农业在发展中,要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农业灾害比较频繁,抗灾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我国农产品优质化程度还不高,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适应,必须加快品种的改良和科技推广,实现无公害生产,使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4.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加快专业化经营的步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各地要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5.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实现农产品增值: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各地应当注意加快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农业生产的针对性;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冷藏保鲜技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切实保护耕地。

真题亮相】 ,

2008山东)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回答1~2题。

1.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0n~400n西海岸 b.300n~40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2.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bc.①④d.②④

3.(2008 广东)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⑥农业劳动力充足a.①③b.①③c.②④d.②⑤

4.(2008.广东)右图是某农科所对同一品种大豆种植在相同海拔的不同地点的调查结果。据图得到的大豆脂肪含量与种植纬度之间关系的结论,正确的是。

a.大豆的脂肪含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b.温度是影响大豆脂肪含量高低的因素之一。

c.纬度对大豆脂肪含量变化幅度的影响超过10个百分点。

d.纬度每升高10度,大豆脂肪含量提高大约20个百分点, ,

2008江苏泰州2月) 右图为甲、乙两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图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农业机械的发展 b.新作物的引进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灌溉技术的提高。

2.当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到ⅲ阶段时,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出现的共同现象最可能是。

a.劳动力短缺 b.自然灾害频繁 c.农业投入不足 d.农产品生产过剩。

2008江苏南通、扬州、泰州3月)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3~4题。

3.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4.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2008江苏南京3月)秸秆发电,能有效解决广大农村秸秆合理利用问题、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是造福一方百姓的重要举措。2007年安徽首座“秸秆电厂”建成。据此回答5~6题。

5.该电厂的主要燃料是 a.大豆、高粱秸秆 b.水稻、小麦秸秆 c.林木的枯枝落叶 d.甜菜、棉花秸秆。

6.利用秸秆发电的好处,正确的是。

改善能源结构 ②缓解当地电力紧张的情况 ③增加农业有机肥 ④减少大气污染。

a.①②b.②③c.①②d.①③

2008广东韶关4月)读全球人均粮食、土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完成以下7~8题。(双选)

7.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单位面积产量持续增加b.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c.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持续加剧 d.世界人口持续增长。

8.图中可以看出,十年多来,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主要依靠。

a.增加化肥使用量 b.增加耕地面积 c.增加科技投入 d.兴修水利。

2007宁夏中卫)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因地制宜的开发和整治国土资源,势在心行。据此回答下面9~10题

9.下列各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东北区开发治理低湿洼地,建立商品粮基地 b.西北荒漠化土地防治的核心策略是消除贫困。

c.南方丘陵山区开发农业资源,治理水土流失 d.黄土高原进行以柑橘生产为主的优势资源系列开发。

10.黄淮海平原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导致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08江苏泰州2月)在美国本土的中西部地区有一大型地下含水层。它北起南达科他州,向南包括怀俄明州、内布拉斯加州、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等十个州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80%~90%的灌溉水源来自该含水层,有15万口机井抽取含水层的地下水,灌溉着美国1/5的农田。

该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速率8倍于补给速率,地下水位以每年2米的速率下降。据此并结合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作业二

1.读 30 n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 回答有关问题 1 甲 乙 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2 乙 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 原因是。3 当北京敲响2005 年元旦钟声时,甲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要求写出年 月 日 时,下同 乙三...

地理环境作业本答案

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1 c2 a3 c4 d5 c 6。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人为因素显得更为重要。7 c 8 d 9 d 10。b 11。南方地区优于北方地区。12 优越的城市环境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城市与环境作业手册新人教版

专题11 城市与环境。一 选择题。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 知识 技术 制度 观念和信息的程度,其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读大连市核心区2000 2009年城市扩散度统计图 图z111 回答1 2题。图z1111 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有 a 拉大城市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