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11种群的特征

发布 2022-06-25 15:13:28 阅读 9639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相同。

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

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d[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是不同的;种群密度的大小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外,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一个种群是由所有同种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a[年龄结构中的下降型,其年龄结构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对应于选项a所示图例。]

3.下列与种群特征无关的是()

a.未来5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人工林中的树木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d.2023年某省人口出生率为7.32%

b[人口老龄化说明了年龄结构的问题;人工林中的树木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2023年某省人口出生率为7.32%属于种群数量特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超出了种群的范畴。]

4.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进行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

第1页。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a.4 000尾c.1 600尾。

b.3 200尾d.800尾。

b[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得鲫鱼的总数n=m×n÷m=(200×160)/10=3 200(尾)。]

5.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d[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00m2左右,b项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

6.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导学号:10402108】

b[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个体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生长而导致死亡,加上个体的生长总有个限度,故选b。]

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蔓生或丛生植物不宜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a错误;活动能力强的高等。

第2页。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种群密度只能大体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d项的说法不准确。]

8.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与这种变化相符的坐标曲线是()

abcda[据题意可知,外来物种入侵后,种群中的幼体数量下降,成体和老年个体数变化不大。]

9.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10402109】

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

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d[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求所有样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数值;在计数时与个体的大小和年龄无关,都应计入总数;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

10.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差异。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__某同学在对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得到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在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在取样时应注意的原则是___等。

2)调查甲、乙两草原中所捕获田鼠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

第3页。示。据图分析,__草原的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__草原的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据此**,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甲乙。解析](1)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所用的方法为样方法,样方在计数时,计算样方内的个体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

2)据图可以断定甲草原中的田鼠种群中幼年个体特别多,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乙草原中的田鼠种群中幼年个体与中、老年个体的比例相当,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答案](1)样方法8随机取样(2)乙甲。

1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

年龄个体数。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下降型和稳定型三种类型。从**中的数据可知,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所以三个年龄段的。

第4页。个体数比例为1∶1∶1,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该鱼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答案](1)增长型、下降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

冲a挑战练]

12.在分析种群年龄结构特点时,可将种群分为繁殖前期(甲)、繁殖期(乙)、繁殖后期(丙)三个繁殖阶段,比较这三个繁殖阶段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成长情形。下列哪一选项最可能是濒危物种的种群()

a.甲》乙》丙c.甲=乙=丙。

b.甲》乙=丙d.甲《乙《丙。

d[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现分析如下:13.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样方种群密度(株/m)

x13x27

x315x42

x54x69

x78x8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10402110】

a.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m2

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d.利用此方法可用于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

a[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的是样方法,由于是通过调查求取的平均值,所以它是相对接近真实值的,而并不是真实值。]

1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5页。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获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d[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获的概率相同,a正确;迁入率与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b正确。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获的概率,c正确。根据公式:

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50)=再次捕获个体数(40)/重捕中标记个体数(5),求出个体总数n=400只。所以该种群密度大约是400只/4 km2=100只/km2,d错误。]

15.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初捕重捕。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比(♀/为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

解析](2)将表中的数据代入公式:种群总数=(32×36)/4=288(只),由于测定的是2 hm2的布氏田鼠数量,因此,该草原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2

第6页。144(只/hm2);由于田鼠在**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捕获有标记的数量比实际值小,故求得的比值比实际高。

3)两次捕获的雄性个体数为18+18=36,捕获的雌性个体数为14+18=3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因此该田鼠种群的性比为:♀∶14+18)/(18+18)=32/36=8/9。

4)100 m2有3.6个洞口,则1 hm2的洞口为3.6×100=360,而1 hm2的田鼠数量为144,因此,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为360∶144=2.5∶1。

初捕标记数×再捕个体数。

答案](1)(2)144高(3)8/9(或32/36)

重捕标记数(4)2.5∶1

第7页。

课时分层作业11甲烷

课时分层作业 十一 甲烷。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物只能存在于动植物体内,不能通过人工的方法合成。b 有机物只含有碳 氢两种元素。c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有机物。d 烃是指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c a项,有机物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方...

课时分层作业11循环结构

课时分层作业 十一 建议用时 40分钟 学业达标练 一 选择题。1 给出下列说法 循环结构的算法离不开顺序结构 循环结构是在一些算法中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所以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分支结构 循环结构中不一定包含条件分支结构 很多循环结构中的控制条件不是唯一确定的 其中正确说...

课时分层作业11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时分层作业 十一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大唐袜业 绍兴纺织是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下图为大唐袜业产业联系示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 2题。1 示意图体现的主要产业活动 是 a 科技联系c 信息联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