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练习

发布 2022-06-25 07:52:28 阅读 6593

2010-2011学年高三世界地理习题精选

读印度五个城市相对位置示意图,回答1—3题。

1.甲是全国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附近地区利于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沿海地区降水丰富b.沿海平原地势平坦。

c.是本国降水相对较少的地区 d.是本国地势最高的地区。

2.乙城市的主导产业是。

a.煤炭、电力 b.钢铁、机械 c.电子信息 d.麻纺、核能。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戊位于全国几何中心位置,成为全国最大交通枢纽。

b.因丙是全国最大重工业中心,成为全国最大交通枢纽。

c.该国人口城市分布均匀合理d.该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基数大,增长快。

读某城市a及附近区域图,回答4—6题。

4.下列城市的形成区位与a相似的是。

a.天津 b.石家庄 c.休斯敦 d.芝加哥。

5.关于城市a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 b.地形崎岖,多高原山地。

c.海洋性气候显著,全年温和多雨 d.沙漠广布,多内流河。

6.a城市所在国家。

a.多优良港湾,海洋运输发达b.钢铁工业为其主导产业,资源能源丰富。

c.僧侣众多,佛教盛行 d.经济作物以黄麻生产为主,是世界上优质黄麻的主要产区。

读图,回答7-9题:

7.甲图所示地区海岸线非常曲折,将会使当地。

a.飓风影响范围扩大

b.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扩大。

c.洋流对沿岸的影响较弱。

d.围海造田难度降低。

8.乙图所示地区。

a.沿岸有季风洋流b.山脉南北纵向排列

c.有小面积的沙漠分布d.降水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9.甲、乙两图所示地区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有多种补给水源 b.有较长的结冰期 c.有比较大的含沙 d.有河口三角洲平原。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和三段经线。x点以西为海洋,n点以东为海洋(i处有一岛屿),yp、qm为海洋,xy、pq、mn为陆地。回答10—12题。

10.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域在。

地以西 地以东。

之间 之间。

11.x地。

a.临近海洋,降水丰富b.附近有寒流经过。

c.多火山、**活动d.农业类型与n地相似。

12.有关m地所在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国的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软件开发引起世人的注目。

b.位于板块的交接地带,石油储藏量大。

c.由于民族、宗教和历史上的渊源,该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都很融洽。

d.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垦殖,大部分土地已经出现严重的荒漠化。

读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14.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d.②地所在国家大豆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读右图,回答15—16题:

15.a地的植被类型为。

a.温带阔叶林b.温带草原。

c.**带常绿阔叶林 d.**带常绿硬叶林。

16.a、b所在的国家。

a.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b.该国的高科技产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

c.农业以畜牧业为主d.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读东北亚地区略图,回答17—19题:

17.2023年8月18日,中俄双方在图中a、c两地举行了大规模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关于这两个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b.分别是第。

一、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桥头堡。

c.附近都有寒流经过,温度都比附近内陆低。

有铁路相通,c没有铁路相通。

18.关于图中b、d两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起来的。

b.都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c.都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d.工业区b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工业区d以**带季风气候为主。

19.2023年11月9日,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关于这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朝鲜国家太小,不具备核能开发的条件,所以必须放弃核计划。

b.朝鲜能源丰富,不需要进行核能开发。

c.中国支持朝鲜的核计划,但要求其采取措施,避免核污染。

d.中国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对促成六方会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右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回答20—22题:

20.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

a.维多利亚湖b.大自流盆地。

c.科罗拉多大峡谷 d.潘帕斯草原。

21.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

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带常绿阔叶林。

22.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读下图,完成23—25题。

23.甲城与我国上海市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当,但两地气候特点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距海远近 d.洋流。

24.近年来,乙处海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是。

a.缩小—蒸发量大,且几乎无河流汇入

b.缩小—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扩大—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扩大—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25. 20世纪70年代,在丙河上兴建了大坝,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水库。大坝建成后,带来的影响有:

①获得发电、灌溉、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②有效防止河流下游的洪水泛滥;③入海泥沙增多,河口三角洲不断扩大;④由于泥沙淤积,水库的储水量下降

abc.①②d.①③

读下面的甲、乙两幅图,回答26—28题:

26.以经济作物f1、f2为原料的工业是。

a.制糖工业、纺织工业。

b.纺织工业、纺织工业。

c.制糖工业、造纸工业。

d.橡胶工业、饮料工业。

27.两河口附近的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相同的限制性因素有。

a.雨热不同期 b.风沙危害 c.常有洪涝发生 d.土地荒漠化严重。

28.城市a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便利的交通条件 b.雄厚的农业基础 c.悠久的历史 d.丰富的石油资源。

读某地沿53on地形剖面图,完成29—30题。

29.图示地区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a.冰川堆积作用b.河流侵蚀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d.地壳的水平运动。

30.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葡萄等水果作物种植区 b.东、西水运交通不畅。

c.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d.是该国最发达的工业区。

读右图,回答31—33题。

3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伊拉克(国)的数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2.图丙是某城市风频示意图,该城市可能位于甲乙两图中的abcd.⑥

33.图中数字⑤所在国,具有世界代表性的新兴工业的特点是。

a.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b.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c.生产过程高度集中d.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

读甲、乙两幅图,回答34—39题:

34.以经济作物p1、p2为原料的工业是

a.橡胶工业、制糖工业b.造纸工业、医药工业。

c.纺织工业、纺织工业d.制糖工业、饮料工业。

35.当河流l1流入的海洋盐度达一年中最低时,下列现象有可能出现的是。

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

b.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昼长夜短。

c.我国江南一带多伏旱天气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36.甲图中沿30o纬线建立了绿色植物带,它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泥石流发生 b.减少土壤盐碱化 c.减缓土地荒漠化 d.保护河流水源地。

37.四城市中哪一座是该国所在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

a.① b.② c.③ d.④

38.城市③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便利的交通条件 b.雄厚的农业基础 c.悠久的历史 d.丰富的石油资源。

39.目前在下列四种货物中,经过甲图中的运河运量最大的是。

a.军事用品b.小麦c.钢材d.石油。

读中亚地区略图,回答40—42题。

40.图中代号所示地理名称正确的是。

①高加索山;③伏尔加河;④勒拿河;⑥阿姆河;⑧里海;⑩咸海。

ab.①③cd.①⑧

41.下列关于中亚各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国地势北高南低、沙漠广布,热量充足。

国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誉。

国灌溉农业发达,是中亚主要粮食生产国。

世界地理练习

世界地理系列训练。棉花耐旱 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 位置见图 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进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1 3题。1 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2 该地引进彩色棉 有机棉,主要是为了。a.降低运输成...

世界地理练习

下图所示为 23 26 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分别是。a.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b.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c.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d.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2 3题。2 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素质低 b 人口老龄化 c 就业压力大 ...

世界地理练习

读图,回答 1 2 题。1 形成图中海岸线特征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流水侵蚀 b 冰川侵蚀 c 海浪侵蚀 d 地壳下陷。2 甲地气候要素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差异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a 风带的影响 b 夏季风的影响 c 地形的影响 d 洋流的影响。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