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物理假期作业答案

发布 2022-06-24 19:38:28 阅读 9619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课后作业答案课后作业。

1.b2.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a,b,c都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只有d表示的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3.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不再变化,故a正确;运动最初一瞬间,如果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不会改变,故b错;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故c,d错.

4.c5.c 由于物体初速度为负值,负值表示初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所以v0与a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在减小.

6.bc 物体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已知可求出a=2 m/s2.则初速度为4 m/s;第1 s内的平均速度应小于6 m/s.

7.bc 速度—时间图象是直线,速度变化均匀,图象与轴所围成的面积是位移,时间轴以上面积为正,以下面积为负.

8.acd 根据速度公式代入可直接得第4 s末的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每过2 s速度就增大0.2 m/s;加速运动中速度一直增大;匀加速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增大是均匀的.

解析:第3 s初的速度即为第2 s末的速度v2=at2=3×2 m/s=6 m/s,第3 s末的速度v3=at3=3×3 m/s=9 m/s

解析:刹车时间t=s=5 s,则3 s末的速度v3=v0+at=10 m/s+(-2)×3 m/s=4 m/s,5 s末、10 s末的速度为零.

11.25 s 12.见解析。

解析:(1)v是运动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t是物体运动时间;2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4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4 m/s.

2)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课后作业答案课后作业。

1.b “小四轮”每隔1 s漏下一滴油,可视为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打一个点,根据分析知,选项a,c,d正确.

2.d 本题考查了位移、平均速度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位移与位移坐标变化的关系的理解.利用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得出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可知a错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可知b错误.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结合题目所给关系式可知,质点在第2 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3 m/s,c错误.

3.b4.b 要清楚地理解v-t图象中的“面积”的物理意义.面积: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本题v-t图象中的“面积”x=3 m-5 m=-2 m,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δx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前8 s的平均速度是v=-2/8 m/s=-0.25 m/s.

所以,前8 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0.25 m/s,方向向左,b正确.

5.d ①根据 x=at2可得x1=at,x2=at,x3=at所以x1∶x2∶x3∶…=1∶4∶9∶…

因为xⅰ=x1,xⅱ=x2-x1=at,xⅲ=x3-x2=at所以xⅰ∶xⅱ∶xⅲ∶…1∶3∶5∶…

由于x1=v0t+at2,x2=(v0+at)t+at2

所以δx=x2-x1=at2,所以d正确.

答案 6.10 m/s 1.6 m/s2 解析:

方法一设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即v0=2 m/s,前5 s内的平均速度=(v0+v),得5 s末的速度v=2-v0=(2×6-2) m/s=10 m/s.由速度公式v=v0+at,得a==m/s2=1.6 m/s2.

方法二由于前5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而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2.5 s时的瞬时速度v=6 m/s.由速度公式v=v0+at,得a==m/s2=1.

6 m/s2,5 s末的速度v′=v0+at′=(2+1.6×5) m/s=10 m/s.

7.4解析: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有v0=12 m/s,a=-2 m/s2,x=32 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得32=12t-×2t2,解得t=4 s,t=8 s(不合题意,舍去).

8.(1)3.5 m/s (2)3 m/s (3)4.25 m(4)20 m

解析:(1)v3=v0+at=2 m/s+0.5 m/s2×3 s=3.5 m/s.

2)v4=v0+at=2 m/s+0.5 m/s2×4 s=4 m/s,==3 m/s.

3)x4=v0t+at2=2 m/s×4 s+×0.5 m/s2×(4 s)2=12 m,x5=v0t+at2=2 m/s×5 s+×0.5 m/s2×(5 s)2=16.

25 m,x=x5-x4=4.25 m.

4)x8=v0t+at2=2 m/s×8 s+×0.5 m/s2×(8 s)2=32 m,x=x8-x4=20 m.

9.(1)6 m/s (2)0.5 m/s2 (3)24 m

解析:对于全过程,由平均速度公式得x=vmt/2,vm=6 m/s.

2)前12 s内,由速度公式得vm=a1t1,解得a1=0.5 m/s2.

3)前12 s内位移x1=vmt1/2,解得x1=36 m,x2=x-x1=24 m.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课后作业答案课后作业。

1.b 公式x=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既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也适用于位移为负的情况,选项b正确,选项a,c错误.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规定初速度的反方向为正方向时,a,x就会同时为负值,选项d错误.

2.c 5.c 由x=at2得l=at2,=at′2,所以t′=t.

6.b 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时间均为2 s,则b点为ac对应时间的中间时刻,所以vb=cm/s=4 cm/s,又vb=,v-v=2a×6 cm,v-v=2a×10 cm,解得va=2 cm/s,vc=6 cm/s.

7.c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本运动规律的理解.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结合题意可知,v3.5-v1.5=6 m/s,时间间隔t=2 s,因此可得加速度为a==3 m/s2.

对比各选项可知答案选c.

8.d ab=bc=cd=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v-v=2a×3s,v-v=2a×2s,v-v=2as.

联立各式得vb=2 m/s,vc=2 m/s.

9.违章 43.2

解析:x=t,=,将x=9 m,t=1.5 s代入上式解得v0=12 m/s=43.2 km/h.

由此可知卡车行驶速度超过最高限速,违章.

10.(1)0.02 m/s2 (2)100 s

解析:(1)x=1 000 m+100 m=1 100 m, v1=10 m/s,v2=12 m/s.

由v2-v=2ax得a==m/s2=0.02 m/s2.

2)由v=v0+at得所用时间t==s=100 s.

2.5 自由落体运动课后作业答案课后作业。

1.d 氢气球、铅球在月球上只受重力作用,自由下落,下落快慢相同,同时落地,只有d项正确.

2.c 3.d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1)∶(所以,物体下落后半程的时间为(-1)s,故d正确.

4.b 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25 m处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抛出点上方25 m处,h=25 m,一种是在抛出点下方25 m处,h=-25 m,由公式h=v0t-gt2可得,选项a,c,d正确.

5.a6.ac 由图可以看出,物体自由下落25 m所用的时间为2.5 s,由h=gt2得g==m/s2=8 m/s2,a正确,b错误;由v=gt得物体落到行星表面的速度v=gt=8×2.5 m/s=20 m/s,c正确,d错误.

7.bc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类问题的灵活迁移能力.由题意可知l=at,l+3l=a(t1+t2)2,故t1=t2,a错误,b正确;而v1=at1,v2=a(t1+t2),故v1∶v2=1∶2,c正确,d错误.

8.bc 题中每个钢球的运动情况是完全一样的:同高度且都是自由落体运动.惟一不同的是释放时间不一样,同一时刻的速度不一样,但落地时的速度均是一样的.由于先释放的小球的速度大于后释放的小球的速度,所以相邻两球的距离是越来越大的,a,d错,c正确;从公式x乙=gt2、x甲=g(t+1)2、x甲-x乙=gt+g可知时间间隔越长,两球的距离越大,所以越靠近地面,两球距离越大,b正确.

9.解析:解法1 整个自由落体运动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开始释放到落地前1 s和落地前1 s内,只要求出第一个阶段的位移,就可以求出整个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而只要求出第一阶段的时间t或末速度就可以求出第一阶段的位移.

对小球落地前1 s内,已知三个物理量:位移、加速度及时间,所以初速度v0及末速度一定能求出.

设小球落地前1 s时速度为v,由x=v0t+at2可得h2=v×1+×g×12解得v=h2-g=m/s

40 m/s.

由v2=2gh可得小球从自由下落开始到落地前1 s为止,下落的高度为。

h1==m=80 m,故小球自由释放位置离地面高度为h=h1+h2=125 m.

解法2 小球在落地前1 s内的平均速度为:==m/s=45 m/s.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小球落地时速度为v=+g×0.5=45 m/s+10×0.5 m/s=50 m/s,由v2=2gh得小球自由落体运动的总位移为h==m=125 m.

3.2 弹力课后作业答案课后作业。

1.c2.c 本题考查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胡克定律的理解.由胡克定律可知,当弹簧压缩时有f1=k(l0-l1),当弹簧拉伸时有f2=k(l2-l0),综合以上两式可得k=,c正确.

3.c 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根据效果命名的,其性质都是弹力,其方向总垂直于接触面,故a,b说法都是正确的.对细绳来说,形变只能是拉伸形变,因此弹力的方向只能沿绳的方向.但对杆来说,形变不只是拉伸形变,它还可以是弯曲形变,故轻杆上的弹力方向可以不在杆的直线上,故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d的说法是正确的.

4.d 由胡克定律可知15=k(0.16-l0),20=k(0.18-l0),解得k=250 n/m,l0=0.10 m,故选d.

5.b 小球在任何情况下都受到重力的作用,由于绳子斜拉,故小球和斜面有挤压,受到斜面给的弹力作用,也受到绳的拉力作用,缺少哪个力,它都不可能静止.

高一物理假期作业

本卷分第a卷和第b卷两部分 其中a卷必做,b卷选做。a卷。1 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5m s,加速度大小为3m s2,求 汽车第6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汽车到6s末经过的位移是多少?2 火车从a站驶往b站,由静止开始以0 2m s2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分钟达到最大速度vm后匀...

高一物理假期作业

5 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 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的大小就一定相同。d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

高一物理假期作业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d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2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互接触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