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规划考研居住区复习框架谷多规划考研

发布 2022-06-08 15:22:28 阅读 9190

一四大系统各自作用。

空间——1 空间层次的作用及关系。△

1)构筑丰富的外部空间,提高居住环境品质。

2)满足不同活动对领域感,归属感,安全感的要求。

关系:生活空间领域分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它们之间应保证逐级衔接的原则,并且保证各层次的生活空间具有相对完整的活动领域。

2 围合空间的作用及注意问题。◎△

1)具有较强的私密性,易产生安全感,归属感。

2)促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并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3)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

4)易于创造外部空间的层次。

注意问题:1)考虑日照,通风等技术要求。

2)合理的尺度与比例,d/h过大则缺乏稳定感,d/h过小会压抑。

道路——1 各等级的道路的作用。

1)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主要道路,用于解决居住区内外联系。

2)居住小区级道路: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

3)组团级道路:住宅群内的主要道路。4)宅间路:入户。

2 路网建构在住宅区规划中的作用。△

1)是居住区空间结构的骨架。

2)实现交通功能,是功能布局的基础。

3)是居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道路的分级衔接的作用。◎△

1)保证交通安全,各行其道,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2)保证环境舒适,深入宅间的道路车辆少,车速低,噪声小。

3)保证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性,路网构成了居住区的骨架。

4 道路通而不畅的作用。◎

1)方便居民出行,保证良好的通达性。

2)避免不必要的机动车穿越。

3)保证环境安全舒适,“不畅”可以降低车速,行人安全,减少噪声。

4)有利于塑造丰富的空间景观,“不畅”可以带来视线的变化。

绿地——1 绿地的作用。△

1)创造优美,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

2)具有生态效益。改善小气候,防尘,防噪等。

3)构成促进交往的公共领域。

4)具有经济价值。

2 公共绿地分级的作用。(自己思考一下)

3 各类型的绿地的作用。

1)公共绿地:提供人们公共活动空间,促进交流。

2)宅旁绿地:区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加强归属感与识别性。

3)专属绿地: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

4)道路绿地:优化道路景观,减少车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设施——1 设施分级的作用。◎△

1)使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及内容与其服务的人口规模相适应。

2)满足服务功能的同时,使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得到集约利用,避免浪费。

3)保证设施的均衡性和选择性。

2 各类型的设施的作用。△

1)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重要设施,影响居民生活的便利程度与质量。

2)市政公用设施:满足水,电,气,冷热,通信,环卫的**。

3)停车设施。4)安全设施:保证居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5)管理设施:社区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对关系到住宅去的各项建设与发展和住户利益事务的居民意愿,意见的征求与决策;物业管理机构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6)户外场地设施:供不同年龄的人群休闲运动的场地及设施。

二四大系统设计要求。

1 空间布局要求。△

1)注意室外空间的营造。2)满足居民生理与心理的要求。

3)形成良好的景观。

2 道路设计要求。◎

1)因地制宜,结合地形,人口用地规模。

2)通而不畅。 3)分级衔接。

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5)空间结构整合化。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3 绿地设计要求。

1)点线面结合,形成系统。2)服务半径合理。3)结合地形。

4)结合功能需要。5)体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 设施布局要求。

1)与规划结构相适应。

2)保证各级公共服务设施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3)形成各级生活中心。

4)相关项目组合布局。

5)结合上下班**方向,公交站布置。

6)充分发挥设施的经济效益。

7)充分考虑到发展的需要。

三空间布局经济技术依据作用。

1 住宅日照:居室内获得太阳的直接照射。

2 日照间距: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

3 住宅间距:保证住宅获得基本日照量,满足安全要求,以及户外场地的日照要求和视线干扰引起的私密性问题。

4 住宅朝向:保证住宅获得日照并满足日照标准。

总之,各项都是影响居民户内外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要求的因素,都是住宅群体空间布局中应考虑的因素。)

四技术经济指标作用△

1 用地平衡表:

1)用数量表明住宅的用地状况。2)初步审核各项用地分配比例是否合理。

3)初步评价住宅区的环境质量。4)方案评定和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重要依据。

2 千人总指标:用于总体上保证住宅区各级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

3 分类指标:总体上保证住宅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

4 配建水平:反映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与住宅区人口规模的适应程度。

5 容积率:◎

1)控制着住宅区建筑的建设总量。2)容积率过高,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以及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3)容积率过低,不能满足土地的经济价值要求,浪费土地资源。

6 建筑密度:◎

1)保证了一定的敞地率,绿地率。2)反映了住宅区的环境质量,保证了必须的技术经济要求,比如日照,通风等。3)控制一个合理的开发强度。

7 绿地率:控制和体现住宅区在生态和绿化方面的状况。◎

8 公共绿地率:反映了可供居民直接使用的单独绿化用地在整个用地中比例。

9 人口密度,人均住宅用地面积分别从人口与用地的角度反映居住环境质量。

1 住宅区规划的设计要求。△

1)方便——设施配套,空间布局合理。

2)舒适——功能适宜,绿化良好。

3)卫生——采光,通风,日照等。

4)安全——防火,避震,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

5)美观。2 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3 物质空间环境识别性考虑因素。

建筑风格,空间尺度,绿化配置,街道线型,空间格局,环境氛围。

4 场所的意义。△

1)赋予这一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2)使居民对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归属感。

5 居住环境的文化意义。△

1)丰富的社区文化。2)项和的生活气息。

3)融洽的邻里关系。4)文明的社会风尚。

6 公众参与对住宅区规划的作用。△

1)反映居民享有公平权益。2)使居民热爱关心社区。

3)使社区产生归属感,有利于建设文明社区。

7 生态考虑。◎

屋顶绿化系统;窗墙保温系统;屋顶雨水收集,贮存处理;太阳能供暖系统;分质供水系统;人车分行系统;供热,供水,排水,通风系统的生态考虑。,

1 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的关系。△

1)住宅区是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居住用地的统称,包括后三者。

2)后三者的规模,等级不同,边界划分方式也有所不同。

2 社区在住宅区规划的意义。△

住宅区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

1) 社区构筑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人际关系。

2) 住宅区规划从物质形态构筑上提供场所。

3 社区规划与住宅区规划的区别。

1)地域界定——与行政管理范围有关;以城市道路或自然边界界定。

2)工作方法——自下而上,从居民入手;自上而下,从用地入手。

3)居民参与度——参与为重点;很小或不参与。

4)工作核心——成员互动,社区意识;物质环境建设。

5)规划目标——社区健康发展;物质环境的完善。

4 规划结构在住宅区规划中的作用。◎△

建立一个以1)提高居住环境质量2)促进社区发展3)物质和非物质方面均能适应现代生活需求为目标的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及引导准则。

1 空间布局形式(群体平面组合形式)优缺点比较。

1)行列式——构图强烈,肌理强,易保障日照和通风;但布局单调。

2)围合式——空间感,院落感强,节省用地;但通风较差,适合严寒地区。

3)点群式——布局自由,空间丰富,日照通风好,占地小;但用地不经济,适合较困难的地形。

4)混合式——节奏,尺度比例丰富。

2 如何使住宅区的空间富有特征性和丰富性。△

住宅的立面平面组合方式,公共建筑的个性特征,生活空间层次的合理衔接,户外环境的丰富,道路的线型变化以及其景观特征等等。,

1 道路分级的依据。

1)功能上的不同。2)布局形式上的不同。3)技术要求不同。

2 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形式的优点。△

经济,方便,适用性强。适用于小汽车不多的地区。

3 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形式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为了保证住宅区内部居住生活环境的安静与安全,使住宅区内各项生活活动正常舒适进行,避免大量私人机动车辆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比如噪声,安全,空气污染等。

原则:步行车行独立路网系统;道路分级明确;合理设置停车位和回车场;步行路应该贯穿于整个住宅区内部,联系绿地,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

4 设施分级及服务半径确定的依据。

1)居民的使用频率。2)设施的规模效益。

5 各种停车方式对住宅区规划布局的影响。△

6 各类户外活动场地的设施配置与规划设计要求。△

1)根据年龄结构合理分配供不同年龄人群使用的户外活动设施数量。

2)合理布置不同年龄人群使用的设施场地的位置以及与住宅之间的关系。

1 划分住宅区各类用地界线的一般规定。◎△

1)住宅区总用地:

以道路为界线:城市干道以红线为边界,居住区级道路以道路中心线为边界,公路以路幅线为边界。

以用地边界为界线,以天然或人工障碍物为界线;

住宅区内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建用地应排除。

2)住宅用地:住宅前后的界线一般以日照间距为基础,住宅左右的界线一般以消防要求为条件。

3)公建用地:一般按其所属用地范围的实际界线来划定。

4)道路用地:在住宅区界线内的所有道路的红线或路幅界线内的用地,除去宅间路和公建等专用道路。

5)公共绿地:与建筑相邻的距房屋墙角1.5米;与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相邻的距路边1米;与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相邻的算至红线。

2 居住环境质量与住宅区规划设计指标的关系。◎△

居住区规划原理

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1 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周俭。2 居住区规划设计朱家瑾。3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三版 李德华。4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段汉明。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93 2002年版 6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 1999 2003年版 7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汇刊 建筑学报 建筑...

居住区规划任务书

居住区规划 设计任务书。一 目的。1.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方法步骤 相关规范与技术要求 培养调。查分析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2.掌握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构思和建筑群体空间的设计的一般内容和表达方法 综合提高对建筑群体及外部空间环境的功能 造型 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分析 设计构思及设计意图表达能...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4 公建系统。本小区小学设在基地西南,为18班小学,设有250米环形跑道,满足本小区及周围孩子上学需求。会所以及幼儿园围绕中心绿地布置,拥有良好的环境,让住户有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5 景观系统。小区以主入口广场和中心绿化广场为主景观节点,主景观节点不仅是小区视线的焦点和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