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 浙教版

发布 2022-05-12 19:56:28 阅读 4057

一、中考记叙文考点分解。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区别认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阅读**,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记叙文基本知识。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

1.顺叙。2.倒叙:a.结局—时间先后顺序

b.后发生的事—由“倒”转“顺”,一路往下写。 (造成悬念,强调)

3.插叙:有无过渡

作用:a.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b.丰富情节;

c.深化主题。

记叙线索。

1. 以时间为线索。

2. 以人物为线索。

3. 以事件为线索。

4. 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5. 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表达方式。

记叙,所用材料是发展变化着的人和事,有时还包括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目的是使读者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经过。

说明,所用材料是客观世界中的各类事物以及事理;目的是使读者明了这些事物的特征(包括性质、状态、功能等)。

议论,所用材料是作者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见解;目的是使读者相信作者观点的正确。

抒情,所用材料是作者的感情;目的是使读者产生共呜。

描写。 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

1. 正面描写:

a. 语言描写;

b. 行动(动作)描写;

c. 外貌描写(肖像、神态、衣着)

d. 心理描写

e细节描写:同整个作品相对而言,这些细枝末节富有典型意义和极强的感染力

2.侧面描写。

① 环境(景物)描写

作用:a.自然环境:a. 衬托人物的心情;

b. 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

c.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b.社会环境:显示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② 用他人的反应

③ 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词语理解。

1. 联系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含义。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 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含义。

4. 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含义。

层次段落。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写作特色。

1. 从文章的选材看。

2. 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

3. 从文章结构布局看。

4. 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

中心思想。

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记叙文做题技巧。

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

局部研读。——抓住关键词语。

——抓住中心句子。

——体会修辞效果。

答题表述技巧。

概括题——(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指代题——①前一句话或某些词语②文章的中心句

作用(效果)——内容方面:深化……;突出……;使更加……;点明……;交待了……阐明了……。

形式方面:照应;过渡;结构;趣味;使读者;典型;表达。

理解题——尽量从文章中找到重点词句、关键词句等。

三、记叙文阅读解题思路。

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一)阅读理解题目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二)阅读文章

这是阅读理解的主要步骤。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 (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2)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

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1)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2)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3)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三)看清文章后面的题目

为什么要说看清文章后面的题目呢?根据同学们临场的教训,不注意审题、不看清要求就答题,往往会做的题却把分丢了,例如:题上让你找错误的选项,而你找了正确的,题上让你用原文语句回答而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这都是因为不注意审题所致。

(四)按题目要求回头有重点再看原文

第一次读原文是大概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但因不知问题是什么,所以读起来重点不突出,当看了题目后再读就比较主动,属于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渎,很快能找到答案。

(五)答题

尤其是表述性的题要注意语言连贯精练,内容要全面,力求一语中的。

2019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

海水 制碱 课标要求 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初步学习用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核心知识 知道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化学原理。1 纯碱的制取了解侯氏制碱法。认识用元素守恒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纯碱的物理性质。2 纯碱的性质认识...

2019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

单元过关。一 选择题。1 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又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 b 湿衣服经晾晒变干。c 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 d 空气受压体积变小。2 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真金不怕火炼百炼方能成钢。纸里包不住火玉不琢不成器。3 原子核中一定含有 a...

2019届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

阅读分析复习。一 议 1 得到论点的方法 1 摘句法 抓文章的标题 捕捉段落中心句 关注文章首尾段。2 概括法 把握段落关系 清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从论据概括。2 论据的分类 1 事实论据,包括典型的个别事例 概括性事例 历史事实和数据等。2 理论论据,包括马列主义 思想,党的方针政策等,科学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