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发布 2022-05-11 05:44:28 阅读 8303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我有凌云志,一览众山小,努力拼搏,取得期末辉煌成绩)

班级姓名:第。

一、二章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3. 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圆圈,叫做纬线。形状是圆,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变短),指示东西方向,相互之间平行。

4.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叫经线。形状是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交于南北极。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和纬线交织构成经纬网,用于定位。

5.经度用于标识不同的经线; 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地表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该线以东的180°经度称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该线以西的180°经度称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经度变化规律: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6.纬度用于标识不同的纬线;0°纬线即赤道,最长纬线;赤道以北的90°纬度称为北纬(“n”),以南的90°称南纬(“s”);纬度变化规律: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7.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

东半球范围:20°w →0°→160°e;西半球范围:160°e←180°←20°w。

判断某点位于东西半球的方法:如该点经度<20°则在东半球;如经度》160°则在西半球;经度在20°-160°之间,是东经则在东半球,是西经则在西半球。

8、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判断某点位于南北半球的方法,如该点纬度为北纬则在北半球,如该点纬度为南纬则在南半球。

9.判断某点位于五带的方法:如该点纬度<23.

5°则在热带;如纬度在23.5°-66.5°之间则位于温带(是北纬则在北温带,是南纬则在南温带);如纬度在66.

5°-90°之间则位于寒带(是北纬则在北寒带,是南纬则在南寒带)。

10. 判断某点位于低、中、高纬的方法:如该点纬度在0°-30°之间则位于低纬度,如该点纬度在30°-60°之间则位于中纬度,如该点纬度在60°-90°之间则位于高纬度。

11. 地球的自**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自转方向:从侧面看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北逆南顺);自转周期为24小时(或1天)。

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更替和时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地点的时间比西边早),太阳的东升西落。

12.地球的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

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五个热量带的形成等。

13.五带:根据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以南回归线(23.

5°s)、北回归线(23.5°n)和南极圈(66.5°s)、北极圈(66.

5°n)为界分为热带(气候终年炎热,有直射现象)、南温带和北温带(四季分明,无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南寒带和北寒带(气候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14.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线定向/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示北方);无经纬网无指向标的地图用一般方法定向,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表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式;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是个分数,分子是1,分母越小,比值就越大,即比例尺就越大(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也就越短),反之,该比例尺就越小;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数字。

15.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点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高度之差)。

1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地势高低:

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②坡度陡缓: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

③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山顶(一组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盆地(一组闭合曲线,外高内低)、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低地)、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一般发育有河流)、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17.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起伏很小);丘陵(海拔较低,200~500米,地面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盆地(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

1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和湖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色表示高原、高山;白色表示积雪、冰川。

19.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1、地表海陆面积(共5.1亿平方千米),三分陆地(29%,1.49亿平方千米),七分海洋(71%,3.

61亿平方千米)。海陆分布:南北半球中,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东西半球中,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任意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2. 七大洲①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②分布在东半球的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分布在西半球的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

(注:除南美洲外,其余六大洲都跨东西两半球。)赤道穿过(即跨南北半球)的四个大洲:

非洲、亚洲、大洲洋、南美洲(穿过了两个大陆: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极洲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③面积:

亚洲(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④轮廓:p41图3.6。

⑤洲界线,:亚洲与欧洲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界线:

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

3.四大洋:①名称: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②分布:除印度洋在东半球外,其余三大洋跨东西半球;除北冰洋在北半球外,其余三大洋跨南北半球。北冰洋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③面积:太平洋(最大,岛最多)>大西洋(“s”形)>印度洋》北冰洋(最小)。

4.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主要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吻合、动物相似性、古地层相似性。

5.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①地表由多个(七大)板块构造(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地处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②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相对运动:

挤压、碰撞形成山脉;相背运动:地层断裂,形成裂谷。);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全球两大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

6. 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主要有:(1)海洋运输;(2)海洋资源利用(旅游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3)填海造陆。

对海洋环境的破坏行为主要有:石油污染、垃圾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物,产生的后果主要是破坏海洋生态和海洋景观。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1.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大气状况;大气状况易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和大气活动的综合状况;大气状况稳定。

卫星云图上的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陆地,白色代表云层。常见天气预报符号p55图4.2。

2.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它们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气温的时间变化:(1)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年变化(陆地上):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是夏季,1月气温最低,是冬季,南半球刚好相反。

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之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4.气温的空间变化:①受纬度位置影响:

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②受海陆位置影响:夏季,同纬度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的气温比海洋低。

③受地形因素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5.降水形成条件:①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②有凝结核③云滴增大变成水滴或冰晶降落到地面。

6.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7.降水的空间变化:①受纬度位置影响:

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②受海陆位置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部地区多,中、西部地区少;③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8.世界的气候: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全球共分为12种(五类)气候类型p68图4.14。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大陆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海拔较高的高原高山(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气候特征:冬冷夏凉,降水稀少。

9.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第五章居民与聚落。

1、世界人口。

人口数量多(目前已突破70亿);

增长速度快(每增长10亿人口所经过年数逐渐缩短);人口增长速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地区增长慢(欧洲最慢),发展中国家地区增长快(非洲最快)。

世界人口的分布: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稀疏区:

干旱缺水的沙漠和内陆地区,湿热的雨林地区、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高山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类难以生存和发展。

衡量人口分布疏密的指标: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数(人/平方千米)。七大洲中南极洲无常住居民,亚洲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医就学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

解决措施: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根据人类体质特征(主要是肤色)的差异,世界居民分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世界人种分布: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以及美洲的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白色人种-欧洲、美洲、大洋洲,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人;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世界上的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4.①世界上影响大的三大宗教是:**教(教徒最多)、伊斯兰教、佛教,三大宗教都源于亚洲。

②教徒分布:**教-欧洲、美洲、大洋洲,白色人种分布区、伊斯兰教-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其信徒称为“穆斯林”、佛教-东亚和东南亚;③宗教建筑:**教的教堂呈尖顶,有十字架钟楼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呈圆顶,佛教建筑形式多样,有佛塔、寺庙、石窟等。

5.聚落是人们居住、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聚落有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一般先有乡村后有城市;两类聚落景观差异明显(如建筑物的数量、密度、高度,公共设施机构、绿地多少等);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各种农业活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如工业、服务业等)。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平原地区聚落分布密集,原因是这些地方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暖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如工农业生产)。

6.世界民居:黄土高原-窑洞,内蒙古草原-蒙古包,华北平原-四合院,湿热地区-竹楼,山区-吊脚楼,北极的因纽特人-冰屋,西亚干旱地区-泥砖圆顶屋,墙厚窗小,多雨地区-斜顶屋,少雨地区-平顶屋。

世界遗产(聚落):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等。

第六章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1.国家之间的差异:

1)面积大小不同:居前6位的是俄罗斯(欧洲,1707万km2)、加拿大(北美)、中国(亚洲,约960万km2)、美国(北美洲)、巴西(南美洲)、澳大利亚(大洋洲),最小的是欧洲的梵蒂冈。

2)人口多少不同:居前5位是中国(亚洲,>13亿)、印度(亚洲,>11亿)、美国(北美洲》3亿)、印度尼西亚(亚洲)、巴西(南美洲)。

3)海陆位置不同:有临海国、内陆国、岛国。

4)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比例小(约20%),人均gdp高,城市人口比重大,工业生产技术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达,农业技术先进、现代化程度高,教育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比例大(约80%),人均gdp低,城市人口比重小,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业技术落后,教育水平低。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半球(故用“北”代指发达国家),主要有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等。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故用“南”代指发展中国家),即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含义。

4.联合国(un)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维持和平和安全的机构,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10非常任理事中组成。

世界**组织(wto)是全球经济**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其宗旨是促进世界经济和**发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论坛,其总部设在新加坡。

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之二 提纲请保管好 四 认识区域。一 亚洲。图一图二。1 在图一中找到赤道 北回归线 北极圈,在相应位置写上欧洲 太平洋 北冰洋 印度洋。1 位置 半球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半球和半球。海陆位置 地处大陆东部,北 东 南分别濒临着洋 洋 洋。经纬度位置 位于11 s 81 n与26 e ...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班级姓名课任教师序号。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 人口的增长。1 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不同时期增长速度不一样。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 世纪以后,尤其是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3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要点。1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亚洲的海陆位置 在亚欧大陆东部 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纬度位置 从东西半球来看,大部分在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来看,大部分在北半球。2 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 气候 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