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总复习 二

发布 2022-05-11 05:39:28 阅读 4931

第二部分:地图。

一、地图基本知识。

(一)平面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的基本知识。

(1)含义: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它的地理意义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即图上距离只相当于实地距离的1/?,或者实地距离被缩小了多少倍 。

例如:实地距离1m(100cm)在某地图上需要用1cm表示出来,则该图的比例尺应该是1/100。其含义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了100倍。

(2)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线段长度为1cm、注意线段上的标示与单位)

(3)比例尺的相互转换例如线段式比例尺0---1km,可以如下转换图上1cm表示实地距离1km; 该图比例尺为1/1000,00

(4)比例尺的大小及其应用。

数字式比例尺一律表示为1/?,所以,“?的值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如1/1000与1/10000,前者是大比例尺。

图幅相同时,比例尺大小、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地理事物详略程度三者之。

间的关系(附表)

举例:湖北省地图恩施州地图建始县地图。

a、按比例尺大小排序就是:

还要学会反向推理。

b、按详略情况排序就是:

2、地图上的方向。

(1)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所指一定为正北,然后确定另外三个正方向,再。

判断所有的偏方向。

(2)一般地图的方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再判断偏方向。

(3)经纬网图的方向:依据“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定向。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反映地表高低起伏状况。

1、海拔:陆地上某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高度(海平面记为0m)

2、相对高度:陆地上任意两地点的海拔高度差。

(二)等高线图的特征与判读。

1、特征:(1)、等高线不相交(2)、“同线等高”(3)、“同图等距”

2、判读方法。

(1)依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疏缓密陡”--可应用于旅游登山。

选择线路、工程建设(修公路、铁路设计路线)、某处河流落差大小(水流缓急)。

(2)判读特殊地形和地形部位。

①山顶(峰)--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③陡崖---等高线十分密集 ④山谷---等高线向高数值方向凸出。

⑤山脊等高线向低数值方向凸出。

3、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河流的情况并正确应用。

(1)河流位置判断:河流容易形成于山谷部位。

(2)河流流向判断:“水往低处流”(高海拔→低海拔处)

(3)河流流速判断:等高线密集处,坡度大,水流快(水能丰富)

(4)实际应用举例:①修水库---主要考虑水量大小,应建在河流干流或多条支。

支流交汇处(还要考虑工程量大小、工程建设难度等问题);②航运---考虑。

水量较大、水流较平缓(河段落差较小);③漂流探险---考虑河水流速快的。

河段(即等高线比较密集的河段)……

三、五种基本地形的判断。

七年级地理总复习

1.关于亚洲说法正确的是 a 全部都在东半球 北半球。b 地跨热带 北温带 北寒带三个温度带。c 全部位于中纬度。d 面临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和北冰洋。2.非洲屋脊之称的是 a.青藏高原b.德干高原 c.乞力马扎罗山 d.埃塞俄比亚高原。3 受地势影响,亚洲的河流 a.呈放射状流向周围的海洋 b....

七年级地理总复习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单位 摄氏度 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 14时 20时 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2.气温的变化 见p51图 13,会做活动题1.2 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日较差 该天 最高气温 该天 ...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地理背诵提纲。1,对比七年级上册课本图1 17,1 18,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 表示范围 图中内容 比例尺 表示范围 图中内容 绘制地图时,实际范围大的,选用小比例尺 实际范围小的,选用大比例尺。2,背诵地图上如下图的常用图例。3,指出上图 哪出等高线较。密集 哪处较稀疏?甲的地形部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