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要。
第一节连续铸钢的发展史。
连续铸钢由于与常规生产相比具有生产工序简化,金属收得率提高,能源消耗降低,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和连铸***等优越性,因此是当前钢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现在,全世界的连铸比和连铸坯产量在不断增长,围绕连铸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不断开发成功并被加以推广应用。连铸已成为钢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是否发展连铸技术以及技术水平的高低、生产进行的如何已成为衡量各钢铁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
连铸是把液态钢用连铸机浇注、冷凝、切割、而直接得到铸坯的工艺。它是连接炼钢和轧钢的中间环节,是炼钢生产厂(或车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铸生产的正常与否,不但影响到炼钢生产任务的完成,而且也影响到轧材的质量和成材率。
此外,连铸自身的发展,还会带动冶金系统其它行业的发展,它对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简化和优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连续浇注液体金属的概念在100多年前就已提出,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塞勒斯(赖尼(和h.拜思默尔(提出的一些设备只能用于低熔点有色金属,如铅的浇注。最早关于类似现代连铸设备的建议是2023年由德国人戴伦(提出的。
在他们的设备中已经包括有水冷的、上下口敞开的结晶器、二次冷却段、引锭杆、夹辊和铸坯切割装置等。
后来,许多人都致力于连铸技术的研究,认识到铸坯和结晶器之间必须有相对运动。真正奠定近代连铸技术基础的是德国人容汉斯(sie8fdjunghans),他于2023年在德国建成一台立式连铸设备,并用其浇注黄铜获得成功,月产量达1700t。2023年。
铝合金的连铸也取得了成功。这样,有色金属的连铸在30年代就应用于工业性生产。
然而,在工业规模上实现钢的连铸困难很多,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与铝、铜(及其合金)等低熔点的有色金属相比,钢的导热系数小,钢水的热含量大,钢的凝固速度比较慢,不利于连铸;
2. 钢的熔点较高;
3. 与铜、铝等有色金属相比,钢的生产规模大的多。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地相继建设了一些试验性和半工业性试验设备。50年代连铸技术才开始工业化,从此连铸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随后70年代由于国际能源危机出现和连铸本身固有的节能优势,促进了连续铸钢技术的大发展,无论是在连铸理论、连铸生产,还是铸坯产量和连铸比(连铸坯产量/粗钢产量)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板坯连铸和发展情况见表1-1。
表1-1 板坯连铸大事记。
第二节连续铸钢的特点。
连铸和模铸(钢锭生产)的比较。
图1-2是模铸工艺流程和连铸工艺流程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的根本差别在于模铸是在间断情况下,把一炉钢水浇注成多根钢锭,脱模之后经初轧机开坯得到钢坯的;而连铸是把一炉(或多炉)钢水连续注入结晶器,得到无限长的铸坯,经切割后直接生产铸坯的。基于这一根本差别,连铸和模铸比较,就具有许多明显的优越性。
1. 提高综合成材率。
采用连铸工艺的直接经济效益,首先是提高综合成材率。通常采用钢锭开坯方式,切头切尾损失一般为10%左右,从钢水到成坯的收得率大约为84~88%;而连铸的切头切尾少损失为1%~2%,从钢水到成坯的收得率为95%~96%,即采用连铸可节约金属损失10%左右。金属收得率的提高必然导致综合成材率可达95%以上。
据测算连铸比每提高1.0%,可使综合成材率提高0.8%~1.
5%2. 降低能耗。
连铸的节能主要体现在因省去开坯工艺的直接节能,以及由于提高成坯率和成材率的间接节能两方面。据有关资料介绍,连铸时因省略开坯工艺,生产一吨钢坯比模铸节能627~1046kj,相当于21.4~35.
7kg标准煤。在加上提高综合成材率的节能,按我国目前能耗水平测算,每吨连铸坯综合节能约130kg标准煤。应该指出,随着浇注钢种、铸坯断面和轧制工艺的不同,连铸节能的具体效益也有所不同。
3. 连铸产品的均一性高、***。
由于模铸锭凝固时间长,元素偏析显著。特别是钢锭头部和尾部化学成份差别更大。而连铸坯冷却速度大、树枝晶间距小、偏析程度较轻,尤其是沿铸坯长度方向化学成份均匀。
连铸坯轧材的均一性较模铸锭高。随着炼钢工艺的发展,和一系列连铸新技术的应用,目前连铸坯产品质量的各项性能指标,大都优于模铸锭轧材产品。
4. 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在炼钢生产过程中,模铸是一项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恶劣的工序。而连铸由于其自身设备和工艺的特点,则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已广泛用于连铸生产的控制,使连铸的这一优越性更加显著。
这不但可以使操作者从模铸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除上述一些突出优点外,连铸还有占地面积小、生产周期快、吨坯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当连铸在钢铁工业中成功应用之后,整个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铸锭车间、均热炉和初轧机已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逐步被淘汰;另一方面连铸的发展正改变着从炼钢到轧钢的工艺流程,正向炼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发展。
第三节连续铸钢的原理。
连续铸钢法有很多,现在就一般的方法进行原理性的说明。
构成连铸设备的主要要素是:一台连铸机主要由钢包运载装置、中间包、中间包车、结晶器(一次冷却)、结晶器振动装置、二次冷却装置、拉坯(矫直)装置(夹紧)、切割装置和铸坯运出装置等部分组成的。
浇钢时把装有钢水的钢包,通过钢包运载装置运送到连铸机上方,经钢包底部的流钢孔把钢水注入到中间包内。打开中间包塞棒(或滑动水口)后,钢水流入已对在正常位置,用引锭杆头堵塞并能上下振动的结晶器中。钢液沿结晶器周边冷凝成坯壳。
当结晶器下端出口处坯壳有一定厚度时,带有液芯并和引锭装置连在一起的铸坯在拉坯机驱动下,离开结晶器,在夹辊的支撑下移动。与此同时,铸坯被二次冷却装置进一步冷却并继续凝固。为了要以适当的压力保持铸坯和拉出铸坯,采用了装有驱动马达的夹紧辊,铸坯在全部凝固或带有液芯状态下被矫直。
当引锭装置拉出铸坯脱去引锭装置。随后在水平位置被切割成定尺长度。置放于运坯装置上运送到规定地点。
上述整个过程是连续进行的。
为了保证铸坯的表面质量和保护结晶器内的铜板,需添加适当的润滑剂,并使结晶器上下振动,起到如同模铸脱模的作用。
思考题。1.连续铸钢的原理?
2.连续铸钢有哪些优越性?
第二章连铸板坯的传热和凝固理论。
第一节连铸过程的热量传输。
从本质上说,连铸是一个热量传输过程,也是把液体钢转变为固体钢的加工过程。
钢水由液体转变为固体传输的热量包括:
1.过热,由注温冷却到液相线温度放出的热量;
2.潜热,由液相线温度冷却到固相线放出的热量;
3.显热,由固相线温度冷却到某一温度放出的热量。
在连铸机内,钢水热量的传输分别在一次冷却区(结晶器),二次冷却区(喷雾水)和三次冷却区(辐射)进行的。带液心的铸坯边运行、边放热、边凝固,直到完全凝固为止。 铸坯中的热量向外传输的主要方式:
1.对流,中间包注流进入结晶器,在液相穴内的强制对流运动而传递过热;
2.传导,凝固前沿与坯壳外表面形成的温度梯度,把液相穴内热量传导到表面;
3.对流十辐射,铸坯表面的辐射传热以及铸坯表面与喷雾水滴的热交换,把热量传给外界。
铸坯在三个冷却区以不同的传热方式,把热量从凝固前沿向外界传递使其逐渐凝固。凝固速度决定于从坯壳传走的热流,而热流决定于坯壳与冷却区的界面状态。
从结晶器→二冷区热传递速率决定了铸坯液相穴深度,而液相穴深度不能超过连铸机的冶金长度,因而拉速受到限制,也就是限制了铸机生产率。同时传热速率也会影响到铸坯低倍结构(柱状晶与等轴晶比例)、铸坯表面和内部裂纹的形成。控制了铸坯质量。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传热在连铸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定量地理解热量在连铸过程中的传递,对能动地控制铸机生产率和铸坯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结晶器传热与凝固。
一、结晶器的作用。
结晶器是连铸机的关键部件,它的重要作用表现在:1.在尽可能高的拉速下保证出结晶器时形成足够的坯壳厚度,以抵抗钢水静压力而不拉漏;
2.结晶器周边坯壳厚度能均匀稳定生长;
3.结晶器内的钢水一渣相一坯壳一铜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铸坯表面质量有决定性影响。
上述第一个作用决定了连铸机的生产率,而的作用决定了铸坯表面质量。
二、结晶器导出热流。
水冷结晶器是一个很强的热交换器。钢水的凝固速度决定于导出的热流,导出热流越大,出结晶器的坯壳就越厚。
1.平均热流密度。
测定通过结晶器的冷却水量和进出水温差,可求出平均热流密度:
q=wc(θ2一θ1)
新职工接触网培训教材
一 接触网理论部分 1 电气化铁路的组成。2 电气化铁路的优越性。3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组成。4 接触网的定义及电压等级。5 接触网的组成及工作特性。6 牵引供电方式。7 接触悬挂的分类。8 接触网零件分类识别及零件图识读。9 绝缘子的作用。10 绝缘子分类及符号含义。11 绝缘子使用注意事项。12...
设备科新职工培训教材提纲
员工培训教材提纲 自我介绍 一分厂机修班班长。首先我说明一点今天和大家再一起并不是说什么讲课 因为我不是专业的老师,和大家一样都是公司的员工,今天来就是和大家一起交流以下关于设备的一些问题,也可以说是设备部门与一线员工的一个沟通,另外让大家更加深刻的了解关于设备方面的一些常识和公司的一些规定。希望大...
培训教材新
一 滴定分析操作要领是什么?滴定操作是左手进行滴定,右手摇瓶,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左手的拇指在管前,食指和中指在管后,手指略微弯曲,轻轻向内扣住活塞。手心空握,以免活塞松动或顶出活塞使溶液从活塞隙缝中渗出,滴定时转动活塞,控制溶液流出速度。使用碱式滴定管时,左手的拇指在管前,食指在后,捏挤胶管使其与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