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秀华。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可以看出老师们做了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老师的参与度与深度思考着实让我感动,各位老师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课堂实践的案例思考。本次的研究课题“提供动手操作的契机,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今年一直关注的问题。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和老师们共同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文献检索。
1、什么是基本活动经验?
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创造一些背景,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他结合正方形的认识这个例子进行说明。认识正方形有很多办法,第一个可以用眼睛看,教师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让学生观察。
但是眼睛看经常会出现错误。所以光靠眼睛看是不够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量一量,量量四个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就行了。
但是如果是无刻度的直尺怎么办呢?学生可以把正方形对折,但是对折得到的不一定是正方形,对折得到的可能是长方形,那怎么办?还需要斜过来折。
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要告诉学生怎么做,教师要启发让学生来做。有些结论不一定是教师给出的,他最希望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得到结论,因此教师讲课稍微“拙”一点不要紧,启发学生思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跟学生一块想。 因此,他认为基本活动经验是培养数学的直观,是思维的经验,是指会想问题,会从头想问题。
张丹教授在总结许多学者的观点基础之上,提出了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看法,她认为,无论大家的观点如何,但有如下几点共性:第一,基本活动经验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第二,是在特定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第三,其核心是如何思考的经验。第四,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类。
张奠宙、竺仕芬、林永伟在《“基本数学经验”的界定与分类》中指出:数学经验,依赖所从事的数学活动具有不同的形式,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1)直接数学活动经验——直接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
这种经验是日常生活经验的扩充,但是具有一定的数学目标。(2)间接数学活动经验——创设实际情景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的数学经验。(3)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
(4)意境联结性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实际情景意境的沟通,借助想象体验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本质。
孔凡哲教授根据人的活动区别将基本活动经验区分为(行为)操作的经验、**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复合的经验。
2.怎样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赍友林老师认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应在经历数学活动中获得,而且学生经历或参与了数学活动,未必就能获得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并非总是亲历所得。亲历,是活动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想培养数学的直观,是思维的经验,是指会想问题,会从头想问题。比如,操场上原来有5个同学,后来又来了一队同学,这一队同学是排成三行四列的队伍过来的,问操场上现在有多少同学?我们往往给出算式:
5+3×4,这是在中间教,没有从头想。建议我们的教材启发学生思考:“现在有的同学等于原来的同学加上后来的同学”,这是“大逻辑”。
对于积累活动经验,教材还要写清让学生动手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想什么。
张志华在《数学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一文中从课程设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入手,提出一些进行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策略建议:
从教师的角度,他认为教师要精心创设好的数学活动,要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要密切关注过程性目标的落实,要积极挖掘“做数学”的课堂教育价值,要及时开展反思与评价。再次,从学生的角度,他认为学生要亲身经历并参与数学活动,要学会分享与交流,还要敢于质疑,要努力克服数学活动经验的负迁移,还要自觉内省与反思,优化自我认知结构。与此同时,张志华还分析了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创设数学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证明,总结、反思、评价、应用四个过程。
以上资料**于《新世纪小学数学》杂志第3期。
二、案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做这个研究的。
1、今年把课标的研究重点聚焦在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上。所以每次备课、上课格外关注。几次上此课,我不断从教师的角度,每次的感受是不同的。
既有对已有经验的联系,又有对经验的反思,继而是经验的提升。这是对于一个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结合这节课我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思考一:孩子已有的经验是什么?整数混合运算,那么什么时候唤醒已有经验,如何唤醒?
从导入中,只是一个猜想。到解决主题情境的列式后,分数混合运算正式登场,也就是要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的最佳时间。但是这个唤醒要自主唤醒,教师不能代替。
此时可能有二种情况。
思考。二、本节课要帮助学生积累哪些数学活动经验。我的思考,首先是如何审题的经验,要找到所有的信息,会分析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本节课就是借助画图策略,来表征基本的数量关系,通过画图符号化解决问题的过程。简单的说,审题理解(文字信息理解)——画图表征(是前后两者的桥梁)——符号表征(目的)要做好三件事,并让三件事变成一件事,把教学目标进行聚焦。否则就会出现,目标分散,顾此失彼。
思考三:会做了还不算完成,下一步就是反思,提升经验。本节课反思什么?以分数混合运算(一)为例:
1)解决完主题情境后,反思,你的图是怎么画的?你画的这个图怎么就解决问题了?画的图和算式是怎么联系起来的?这是提升思考的经验,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经验。
2)分数混合运算的试题后,对比分数分步计算和综合算式,他们有什么联系?对比新旧知识间有什么联系?
3)试一试后,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复杂一点的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提高准确率应该如何做?
3)借助全课总结,继续反思,帮助学生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
此课题我的基本操作模式:整理信息(文字信息理解)——画图表征(是前后两者的桥梁)——符号表征(解决问题)——反思提升(目标达成)
0424反思再设计:
开学初我研究的一节课《变化的量》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研究的。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了数学活动不一定就有了经验。因为在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思维的参与。例如分米、厘米、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什么学生学习了很久仍然还不能很好的判断,一个具体的物体的长度,使用什么单位?
有的老师说,上课我也让学生反复经历了,也操作了,那么问题出在**,什么样的操作活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能帮助学生实现活动经验积累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2、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头到尾的思考问题,会有计划、全面、仔细地思考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之所以我们的学生每天沉在题海里,不断的训练,其实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做到有计划,全面细致的思考问题,真的很重要。
3、细心的老师一定发现,2011版课标很关注反思。我想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也要重在引导学生反思,因为只有反思才能加强与前面旧的经验的联系,反思新的活动后沉淀下来的经验是什么,在原有基础上有什么提升。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4、逐步培养学生“愿想问题,会想问题”的愿望,这个是终极目标。
5、关于教材内容,关于知识本身,我认为这个单元如果从三角形这个个体的角度,我们关注其概念的所有元素,——边角,从群体的角度,我们关注分类,关注逻辑。
关于稳定性,我总觉得这个从日常生活借用过来的概念,要注意生活数学和学校数学的区别,关于这个内容学生很难理解的,只作为一个方面让学生了解,她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个分类的活动和两个探索活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6、建议大家研究这个问题的框架——
1)主题概念的界定。
2)文献的检索。
3)案例研究。
4)提升一些可操作的模式。
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评价方案
价方案。一 评价指标。一 培训工作目标。1 岗位培训目标。市教委规定的每个教师必须完成的原则上每5年为一个培训周期的岗位培训 2 骨干教师培训目标。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市 区 校已评定的骨干教师和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之外的更高标准培训 3 学科带头人及特级教师培训目标。已评或尚未认定学科带头...
泰山区小学教研活动安排
泰山区小学段开学初学科教研活动安排表。学科。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备注。数学。2月27日 周三 上高办事处上午8 00 11 30小井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听课记录。科学。2月28日 周四 一实小花园校区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上午8 00 11 30五楼会议室3月1日 周五 六中新校区下午2 00 5 00 ...
年哈尔滨市育英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含答案
一 想一想,填一填。1 560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2 数一数,填一填。1 梨有 个,苹果有 个,桃有 个。2 苹果比桃多 个,桃比梨少 个。3 把 这八个数填入圆圈内,使每个大圆上的五个数的和是200。4 我会排。5 53是由 个一和 十个组成的。8个一和9个十是 6 按照时间,在钟面上填上漏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