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复习参考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发布 2022-03-20 07:17:28 阅读 8088

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四极不张。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纲要。

一、基本理念。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理解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养成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科学的语文实践;

通过阅读与大师对话;

通过参与与生活对话;

通过灵魂让原我与超我对话。

走出高三语文复习的误区。

高三语文复习如何进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常年执教高三,也算积累了一些经验。笔者以为,语文复习尤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思想。

一)、重做题轻读书。有不少教师和学生热衷于大搞题海战术,一是深信“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甚至寄希望于同高考题撞车;二是对铺天盖地、泥沙俱下的复习资料失去鉴别力,觉得这也好那也好,于是统统采取“拿来主义”。殊不知,题目做多了,势必减少了读书的时间。

这样囫囵吞枣、昏天黑地地做下去,对提高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大作用。真正有效地复习应该是精练,举一能反三,触类能旁通,宜少忌多,宜精忌滥,宜巧忌偏。只有精练,才能保证有时间读书。

而只有广泛阅读,读字词、读课文、读作文、读课外书,才能增强自己的语感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刘勰这一著名的论断所阐明的,也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得真正语文能力的道理。

同学们,花时间去读书吧,而不要整天拿题目来做啊做啊!

二)、重语基轻作文。有相当多的教师和学生认为,语文基础知识虽多虽难,但复习起来容易操作,复习起来心里塌实,复习效果也快而明显;可是作文训练起来就往往不好把握,也没有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多写几篇,也不一定能提高多少分。所以,有时间和精力总愿用在复习语基上,而不愿用在作文上。

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语基复习固然重要,作文复习同样重要。在近几年高考中作文所占的比分已发生很大变化,已占整个试卷的百分之四十。

教师轻视作文的复习,是对学生的前途不负责;学生轻视作文的复习,是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作文复习确实难以把握,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先从《考试说明》的研究入手,明确作文的要求;再研究近几年高考作文,把握其特点及其发展趋向;有计划、有针对地从事作文训练,同样能够提高作文水平。

三)、重识记轻阅读。这也是高三语文复习阶段中常出现的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识记题有本可依,而阅读题则活得很,非一日之功,只好靠基础,靠天收,靠运气。

于是对阅读这一大块往往草草带过、匆匆收场,甚至把它当作难啃的石头而丢在一边根本不复习。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进入21世纪,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求知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阅读关系到我们的学习成绩和生存质量,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高考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也一直是十分重视,分值高,评分要求严格。再者,做阅读题也并非毫无规律。课本及报刊上介绍了许多方法可供借鉴,我们也可自己探索一些方法。

四)、重理解轻表达。有相当多的学生以为,主观表达题费力大,收益小,见效慢,练习起来往往事倍功半。于是,他们不学用词造句,让他们做“仿例造句”“扩展语句”的题目,他们的试卷上往往是空白;让他们做阅读题,他们也懒得自己去分析思路、概括段意和文章中心,只等着对老师的答案加以接受或否定。

而一部分教师对此现象也往往迁就,自己直接报出答案。这样的后果是,高考试卷上第四大题阅读题,学生的答案往往是语言苍白无力,前言不搭后语;第五大题语言表达题,得分率更是十分低下;不用说,这样的学生要想在作文中拿高分,也犹如登天。因此,复习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表达的训练,多说,多写。

五)、重资料轻教材。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复习资料肯定少不了。但不少教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反正高考不考书上的,于是就将教材晾在一边,一心只读复习资料;甚至在一些学校,第六册教材竟然弃而不教(为了应付会考,第五册不得不教)。

不错,当今高考题大部分来自于课外,结合教材的题目看起来很少,但不等于说教材就没有什么用了。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依靠中学教材的知识来解决。教材提供给我们词语解释和用法、文学和文化常识、写作格式、素材运用等知识和能力。

尤其是文言文,试卷上的每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每种句式的特点等,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有相当多的课文中现成的句子直接搬上了试卷。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

六)、重课内轻课外。长期以来,我们把高三渲染得过于恐怖,把学生禁锢得过于严密。学生一进入高三,便似乎成了大熊猫之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学生除了啃老师发来的一大堆资料,不得看电视,不得看报刊,不得走出校门。学生也由对高考的诚惶诚恐转而对老师的唯唯喏喏,,恨不得一下子把老师的东西嚼烂了吞进肚子,换得大学的门票。其实,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复习阶段也是如此。

看看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尤其是作文),我们就不难发现,高考试题简直可以说是社会生活变迁的晴雨表;它要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是对生活的评判能力。不用多说,知识面狭窄、能力匮乏、时代感不强,是根本做不好的。所以,我们应当倡导学生多读读课外的《语文报》《青年文摘》,多看看电视上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多写写观察日记,多议议社会热点。

如此这般,一定能够拓展视野,启迪心智。

二、关于教材的处理。

学习五六册语文教材,不再像学习前四册,而是以集中紧凑为原则,课堂上以默读为主,没有预习,不要求预习,现代文临堂进入阅读状态,训练静态阅读,戒除浮躁和心不在焉;训练眼脑同步接受处理文字信息,戒除没有效率的消遣性阅读。六月七日的两个半小时,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你们的阅读水平。

轻装上阵,是一贯的理念,尤其是高三。

三、关于作文训练的安排。

“写作”复习计划单列,贯穿三个阶段复习始终

坚持每周定时作文训练。

精批与略批相结合,积累作文评讲素材,以评讲为重点加强二次指导。

强化良好写作习惯养成:审题、立意、构思、列提纲、成文;一小时快速完成;书写规范端正清晰。

在掌握各种文体基本写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扬长避短强化擅长文体的写作。

形成“写作”复习系列。整个复习阶段“写作”训练安排六次。

四、高三语文复习的基本课型。

根据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特别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

1、知识复习课。

各种命题角度典型实例导入→知识要点高考命题角度归纳→典型例题训练→评讲点拨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迁移训练(包括高考试题未出现的命题角度试题)。

2、阅读鉴赏复习课。

课前布置预复习(课上讲练的文章预先发下,要求学生阅读并完成文后试题)→上课第一环节指导整体把握文章(全文和各个局部写了什么,文章思路和结构,文章重点和特点)→进入答题环节,进行答题程序与方法指导(要求学生通读题目,把握每个命题指向;审清每个试题的题意,明确解答要求;锁定每个题目的研读区间,**答案;分析解答要点,规范表述)→课末小结环节,归纳文章阅读程序和解答试题基本步骤→布置课外训练作业。

3、综合试卷评讲课。

评讲试题要防止对答案和就题论题的情况。评讲课,一要注意突出重点。错误面大的题目、分值大而得分率不高的题目、新题型的题目、思维难度较高的题目应该成为评讲的重点。

二要注意将错误原因的分析和运用基础知识解答结合起来,使训练起到强化知识巩固和运用的作用。

4、作文指导、讲评课。

本学年大约可以搞26次左右的定时作文训练,每次作文训练后经过精批和略批,按照每次训练要求积累评讲素材,然后用一节课评讲,评讲的重点是每次作文训练的要点,如第一次的要求是如何达到基准分,评讲内容就是“不走题、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有讲有写,不再进行专题复习。

5、课本串讲课。

课本串讲课型:一定要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拿出当年的笔记。采用学生自己整理和教师整理相结合的办法。

教师把握这个课型时有难度,难就难在备课力度要大,需要教师给学生整理出要点来。我们学校每年都是教师分工,两个教师包一个单元,把这个单元最有价值的内容整理出来,然后全组共享。尤其文言文部分,我们分工把每篇文言文的重要记忆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整理出来,年级集印成册。

6、专题课:认真查看学生在本块内容上还有哪些不到位的方面。

可以采用“练—讲—练”方式,也可以采用“讲—练—讲”,“练——讲——练”模式更有针对性。后期的 “讲”要讲薄弱、讲关键、讲方法。后期的练“练”要练薄弱、练思路、练技巧。

7、定时训练课:专题训练、全面训练与重点训练相结合。教师要嘱咐学生在薄弱项上下工夫,不能避重就轻。

定时训练后要全体查看和重点查看相结合。对倾向性的问题一定要强调。不能泛泛而练,练一次就要有一次的目的,练一次要有一次的收获。

8、习题讲评课:

每次训练后,都要认真查看本班各道题的正答率,结合着年级的全体正答率,分析出本班在哪道题上学生是薄弱的,分析出原因并制定出改进措施。⑵把“尖子生”和“希望生”的卷子要拿到手认真分析,分析出每一个人答每一道题的情况,要进行面批,单独进行辅导。⑶对整体存在的问题要对全班加以强调,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个别解决。

⑷试卷讲评课避免泛泛而讲,要有针对性,要切中要害,把握和解决薄弱点是关键。⑸可以让学生展示思路和答案,教师也可以展示规范的思路和标准的答案。可以把标准答案与学生答案相比较,得出为什么错和怎样才不会错的结论。

考试后在年级进行的质量分析中大家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将问题分析透彻,将措施制定准确。

9、自由复习课:教师要进教室辅导。学生容易忽视语文,不愿意在语文上下工夫,所以,在自由复习阶段教师一定要进教室盯班辅导,否则学生将遗忘语文。

五、说明。整个备考工作分为:

知识性备考和思维性备考。知识和思维同样重要。

思维:平时的语文思维、答题过程的思维、答题方法的思维。

能力实际上就是知识的掌握与知识的应用。

备考知识:记忆很重要。

备考思维:让学生在语文思维中提升素质,进一步规范学生做题的思维方法。

高三课堂教学要有讲的影子、练的影子、和考的影子。

关于讲:讲要“讲的都是精华”:讲解知识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讲解思维可以矫正学生的错误。

关于练:要相信本领是学生练出来的,不练出不了本领。

关于考:高三教学要围绕“考试”进行教学。

后期复习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强化训练环节,课堂教学的“现场纠偏”环节。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纲要

高三语文复习如何进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常年执教高三,也算积累了一些经验。笔者以为,语文复习尤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思想。一 重做题轻读书。有不少教师和学生热衷于大搞题海战术,一是深信 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 甚至寄希望于同高考题撞车 二是对铺天盖地 泥沙俱下的复习资料失去鉴别力,觉得这也...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纲要

一 基本理念。语文能力的核心是理解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养成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科学的语文实践 通过阅读与大师对话 通过参与与生活对话 通过灵魂让原我与超我对话。走出高三语文复习的误区。高三语文复习如何进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常年执教高三,也算积累了一些经验。笔者以为,语文复习尤其要克服以下...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纲要的

一 基本理念。语文能力的核心是理解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养成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科学的语文实践 通过阅读与大师对话 通过参与与生活对话 通过灵魂让原我与超我对话。走出高三语文复习的误区。高三语文复习如何进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常年执教高三,也算积累了一些经验。笔者以为,语文复习尤其要克服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