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复习地理必修一可删

发布 2022-02-24 16:14:28 阅读 7639

202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一)专题复习资料。

江苏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孙德勤。

一、宇宙环境:

案例1.读太阳系图:

1.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中,和地球相邻的是b、c。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共面、近圆的特点,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同时给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还有……p.6。

注意:要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由于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周围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由于有适宜的温度)地球表面有液态水存在。

案例2.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它们都有11年的周期。

太阳活动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干扰电离层,引起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地球中高纬地区出现极光;和地球上一些自然灾害有关系。

注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能(如风能、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沼气等)。

案例3.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

1)数码①和②中,表示赤道平面的是②。

2)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23°26′。(2分)

3)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

4)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g点时,全球昼夜长短状况是等长。

案例4.读地球光照图,回答:

1)a、b两点此时是日出还是日落:日落,a点昼长4小时,这一天b点正午太阳高度是90°。a、b中,线速度a小于b,角速度a小于b。

2)此时,北京时间是12月22日22时。

3)图中从a到b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白昼变长、黑夜变短。此时,苏州是冬季。

注意: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地球自转有两个周期:自转360°的正真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昼夜交替的周期(人类起居作息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

案例5.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在地表移动的轨迹图:从a到b、c、d。

1.今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今天苏州的昼长大于夜长。

2.今天和明天相比,白昼在变长,黑夜在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大。

3.在图上写出二分二至的名称和日期。

拓展: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

1.此日在( c )

a.3月 21日前后 b.6月 22日前后。

c.9月 23日前后 d.12月 22日前后。

2.次日前后几天,地球公转速度在变快。

注意: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是在1月初(近日点),最慢是在7月初(远日点),一定要和二分二至区分清楚。千万不能说成“冬至日最快,夏至日最慢”!

案例6.读**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横波。能在空气中传递的是s。 (2)图中各层名称:

a:地壳 b:地幔 c:

地核(3)是莫霍界面 e是古登堡界面。注意:岩石圈的范围: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

拓展: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大气各层名称分别是:

a高层大气(电离层即在这一层),b中间层(臭氧层在这一层), c对流层。

(2)c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原因是直接热源是大气。

3)图上各层中,对高空飞行有利的是中间层;能反射无线电波的电离层分布于高层大气 。

注意:因大气分层涉及到前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热力环流的形成以及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所以要做稍微了解。

二、热力环流。

案例1.图示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回答:

为太阳短波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b。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c。

2.秋冬季节的霜冻、露水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不明显。

注意:白天和夜晚都晴朗,白天升温高,夜晚降温低,则温差大,白天和夜晚都是阴天,则温差小。

案例2.图中p为等压面。

1.甲、乙两地,气压高的是乙。气温高的是甲。天气晴朗的是乙。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的冷热不均。

注意:热力环流图的特征: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弯曲,则地表气温低、气压高,气流下沉,天气晴朗,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高空为低气压。

图中①②③气压最低的是④。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形成风的直接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的风受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受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要会画风向。

拓展: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d )

三、大气环流。

案例1.读图:

1.写出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画出图中风带的方向。

2.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而南北移动,夏季往北移,冬季往南移。

3.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a、d。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b、c。

注意:1.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干湿状况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在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的控制下为湿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和信风的控制下为干燥。

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候就呈现不同的特点。

2.记住一些重要的气候类型:

3.气候分布模式图。

拓展:读图:

1.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①为盛行西风带。

2.终年在①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性在①控制下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

案例2.读图回答:

1.该图所示为北半球夏季。

处风向为东南风,特征是温暖湿润,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a处为西南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图中所示的季风影响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是……条件是……

注意:要前后联系。

四、天气系统。

案例1.甲图为冷锋,乙图为暖锋。

2.一年四季都会影响我国的是甲图锋面,乙图在我国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频繁。

3.甲图锋面过境时,常出现降温、刮风、雨雪天气,乙图锋面过境时常伴随多云和降雨天气(多为连续性的降水或雾)。

4.常在我国北方地区形成沙尘天气的是甲图锋面。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的梅雨是由准静止锋形成的。

案例在北半球。

1.形成夏秋季节影响我国台风的天气系统是a,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由b形成。

天气系统是反气旋(高气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北半球)。

注意:气旋、反气旋中风向偏转的画法。

拓展:下图表示反气旋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曲线的是( b )

abcd五、水循环。

案例1.读图:

1.写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2.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所以水能来自太阳辐射能)。能不断更新给陆地淡水的是海陆间大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进各地热量平衡,补充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六、洋流。案例1.读图回答:图中为寒流。

注意:由高纬流向低纬、有水温低的地方流向水温高的地方的洋流是寒流。

案例2.熟记洋流图,见必修一p.62.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①影响沿岸气候,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沿岸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也使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成为不冻港。秘鲁寒流对秘鲁沿岸的荒漠环境起降温减湿的作用。②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如世界有三大渔场(注意位置和洋流)的位置,而秘鲁渔场由于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形成大渔场。

③影响海燕航行。④对污染物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七、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构造。

案例1.读图。

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主要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的作用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其中最常见的是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3.判断一些景观图:

注意:1.要能判断一些常见地貌的成因:黄土高原(风的堆积)、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流水侵蚀)、桂林山水(流水侵蚀)、沙丘(风的堆积)……

2.河流的侵蚀地貌以河谷最为典型,“v”字形河谷主要受下蚀和溯源侵蚀形成,“u”字形(槽形)河谷主要受侧蚀形成。河流的堆积地貌以冲击平原最常见,洪积-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山前(河流上游较多),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

3.高原上、山区和平原上的聚落大都分布在河谷两岸上的共同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详见必修一p.87。

案例2.读图。

1.甲处为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地。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反之。

案例3.读图。

1.图示为断层构造。左侧岩块相对下降。

2.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断块山,如华山、泰山、庐山等;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低地或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案例1.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填字母,否则不得分)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注意:自然地理环境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要素组成。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信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化学专题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及电化学。一 化学反应速率。1 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单位mol l s 注意 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计量系数比。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化学专题

专题五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一 核外电子排布。1 元素 含有相同质子数同一类原子总称。核素 含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中子的原子。同位素 含有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质量数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 氦原子是2 个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化学专题

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皂化反应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甘油。用途 1 食用 2 制肥皂 甘油 人造奶油 脂肪酸等。八 糖类。1 分类。单糖 葡萄糖c6h12o6 糖类二糖 蔗糖 c12h22o11 多糖 淀粉 纤维素 c6h10o5 n 2 性质。葡萄糖。1 氧化反应。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