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班级管理

发布 2022-02-15 10:04:28 阅读 9520

一、班级 (一)班级的产生。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有教师与学生开展活动、进行信息交流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有其显著地特点及产生发展过程。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近代教育史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作了系统的总结,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对教育过程(管理、教学、训育)进行划分,进一步明确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中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2023年的京师同文馆。可见,班级首先是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产生的,后来其功能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拓展,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单位。

二)班级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1、 班级管理的产生。

班级授课制是社会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班级管理随班级授课的产生而产生,随师生结合方式的改变而发展。

中世纪学校的教学组织工作十分松散,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都不同,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指导,不对全班授课,教学秩序乱,效率很低。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夸美纽斯在总结16世纪新旧各教派所兴办的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的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能,与学年制班级相配套,夸美纽斯选定了一套比较完整而严密的考试制度。学校的考试分为以下六种。(1)学时考查。

由任课教师主持,在每节课上都进行考查。这种考查有时是观摩学生学习是否专心,有时是通过提问进行检查。如请重复我刚才讲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等等。(2)学习考查。由小组长主持,每天学校全部课程结束后,组长与其组员一起复习,检查一下所做的事情,组长应力求使小组的成员熟练掌握已经正确理解的材料。

(3)学周考查。每周六午休时,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考查,提倡进行互换名次的比赛,任何一个名次比较低的学生有权与本组名次比较高的学生进行竞赛,甚至可以跨组竞赛。如果后者比赛失败,就应当让位给对手,改为低名次;如果没有失败,则保持其原来的名次。

(4)学月考查。每月一次,由校长每月视察各班一次,进行严格的考查。(5)学季考试。

由学校某个班主任与校长一起主持,以便了解谁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些,作为公开表彰的依据。(6)学年考试。这是最重要最隆重的一次考试。

在学年结束时举行,学校各方面的负责人参加,全校的学生集中在操场上,通过抽签对学生进行口头上的检查和考试。这次考试将决定每位学生是否能升级。

从以上夸美纽斯所论述的这套考试制度来看,它并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考试制度,只是一种非书面的检查学习的方法,它缺乏考试的规范化性质,但是,它把对学生学习任务的检查作为学校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对学生的成长时刻关心,从每天、每节课抓起,这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无疑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

对教师的职责规定方面,要求每位教师应该给自己提出本班的目标和任务,并且要十分熟练它,然后根据它来安排一切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最必需的东西──笃信宗教,然后是待人接物方面的美德,最后才是生活的外部装饰品──科学知识,教师在道德培养方面要通过多种练习和介绍,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使学生渴望参加劳动。教师不仅在表面上,而且在事实上是他们教育学生要养成的各种美德的活生生的楷模,教师必须像父亲一样对待学生,真诚地希望他们取得成就,仿佛教师就是学生精神成长方面的父亲,因此,他们应该更温厚地而不是严厉地去做这一切。

小组长具有以下管理职责。小组长是10人集体的管理者。在校内,他在智慧、德行、虔信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如在朗读、书写或做其他练习时,小组长要检查每一位组员的学习情况,主持每天的学习考查。

在校外,小组长要注意同学是否有礼貌,保证每位学生认真地祷告。

对学生行为提出以下准则:在家教方面,每个学生应该真心实意地敬畏上帝,不做违背上帝旨意和自己良心的事,认真地祷告;在德行方面,学生应尊敬教师和小组长,与同学友好相处,保持身体和衣着的清洁和整齐,行为要符合礼节,与人交谈时要谦虚;在智慧方面,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和思考,对每周的考查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拉丁语学校中的学生在校内都应用拉丁语交谈。

对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管理,夸美纽斯非常重视纪律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他认为班级没有纪律就无法正常有序地工作。维护纪律的办法有三种:一是不断地监视;二是谴责;三是惩罚。

班级内无论谁都不得有任何破坏规章制度的行为。一旦发生了过失,则要根据过失的轻重程度给予惩罚。处罚分合理的训斥,用树条赤身抽打和开除。

在处罚中,要做到既严格,又温和,以利于错误行为的纠正。可见,那时的班级管理方式主要是倾向于**式的管理。

2、班级管理的发展。

人类在很长的时期中,曾经把受教育者──学生的被动性作为社会的期望。在那种状况下,学生成长为“人”(表现人的自主性),会受到“非人”的待遇,如体罚等;反之,学生成为“非人”(丧失自主性),才能受到“人”的待遇,才会受到鼓励和尊重。因此说,那时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式的、非人道的。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不但对传统教育提出有力的挑战,而且表述了关于教育对象的新构想。他指责当时的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人们受到自己习惯的奴役、折磨和遏制。“文明”人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活,在奴隶状态中死。

教育也成为奴役折磨和遏制人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三要素(称之为“三种教育”)中,“人的教育”(教育者的有目的活动)、“事物的教育”(教育资料)都应配合所谓“自然的教育”(受教育者才能和器官的发展),这叫做“遵循自然”。卢梭实际上把教育对象置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把教育过程变成自我教育的过程。

卢梭认为,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这个人,而不是要去适应他本身的东西。这样,就相应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职能,他说,我宁愿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去拿些什么东西去教导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他的责任是促使孩子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卢梭认识到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堪称关于教育对象的又一发现。这一发现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成为20世纪初“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支柱,这一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倾向于一种放任式的管理。教师的作用从原来的直接传递知识与价值观改变成从“旁”助成受教育者学习知识与形成价值观的自主活动。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方式由“纪律”的管理变成了“自律”的管理。从这里也能看出管理职能在不同时期的改变。在受教育者处于半人身依附关系的教育情境中,管理甚至成为教育者的主要职能。

所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与“不严”都属管理问题。把教育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严”或“不严”,可见在那种教育情境中管理职能的重要。

到了近代,管理只是作为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而成为教育者的派生职能。即使从经验上承认“管理也是教育”,也只是把它作为教育活动条件的意义上承认这种经验,或者说,在不严格的“教育”意义上承认这种经验。

现代教育管理与传统教育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教育只注重管理的管束功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现代教育管理不仅注重管理对教学服务的功能,而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更注重挖掘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

(三)班级的概念。

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就是“级”,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李学农。

(四)班级的特点。

1.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

2.班级的划分和编组遵循一定的规律。(传统班级和新式班级)

一般而言,根据年龄阶段划分,也可以根据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和不同教学目标划分,如目前开放式班级和分层变动式班级的出现。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班级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第二课堂和非主干课程实行选修制,传统的固定班级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主要课程在“行政班级”班中进行,选修课和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活动则在另一个组织中进行,出现了开放式班级;分层次变动教学以学生的成绩为尺度,根据考试成绩按层次分班,因此,这个班级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每隔一段时间考试后,都会重新分班,班级成员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对班级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3.学习性: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4.依赖性(不成熟性):班级成员是尚未成熟,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学生。所以教师应该在实行学生自治的同时,当幕后的指导者。

5.教育性:班级是学生与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之间的“转换器”,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对学生起的作用往往取决于班级对学生的影响以及班级本身的教育功能。

6.社会性:班级是社会的缩影,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化学习与交往活动为特征的教育社会。

7.组织性(正式组织)。统一的目标,统一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等。

8.双重性质的组织:既是教学的基层组织,也是少先队(共青团)的基础组织。

二、班主任。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工作的教师。

二)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

1.从班主任与班级的关系来看: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直接责任者。

2.从班主任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来看: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石,也是学校工作展开的纽带具体实施者。

3.从班主任与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关系来看,班主任是各方面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

三)班主任的职责(详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四)班主任的能力素质要求。

讨论:是不是每位教师都适合做班主任?班主任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什么样的老师才能做好班主任?

1.思想道德素质。

1)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3)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专业素质,包括知识和能力两方面。

1)知识:首先要掌握系统、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要涉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横看中外竖看古今,能文能武,多才多艺。

2)能力:社交能力。

深刻敏锐的观察力。

广泛灵活的沟通协调能力(包括和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沟通)

生动的艺术表达能力。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美国著名学者雷·伯德惠斯特尔曾提出这样的公式:

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有声语言(7%)

课堂练习:分别“怀着胜利的喜悦”、“干巴巴的确认”、“漫不经心”等情绪说下面两句话:

我们班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你们作业完成的很好。

书面表达能力(通常反映在学生的操行评语上)

案例:人性化的评定。

细看班级,发现无论什么地方都有你的痕迹:黑板报里有你每次的辛苦,班级论坛有你的才艺,教室清洁的环境里有你的付出。你用你的真诚和多才多艺在班中写了厚重的一笔,七三因为你而骄傲!

二班级学习简报一

学习在于积累,学习在于消化,学习在于应用。四月十日开班,到今天学习已经近20天,在这20天中,多数老师已经登录并已经开始学习,一些老师随着学习进度进行按照要求完成了模块作业,并且进行了自荐,学习热情很高,值得鼓励。学习情况见下表。从以上列表中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1.有12人没有登录学习,请这12人赶紧...

班级自主管理 二年级二班

班级自主管理制度。二年级二班 班级自主管理制度。二年级二班 一 班长负责制。1 全面负责班级同学德 智 体 美 劳各项活动的开展,在为同学服务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2 及时传达学校及班主任教师对班级活动的要求,并组织学生将要求落实到实处。3 班主任教师在校时,及时听取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意见,班主任教...

高二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光阴如梭,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转瞬又将成为历史。以下是由风林网络小编为你带来的 高二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更多内容请访问风林网络。这学期我担任高二 3 班的班主任,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许多工作在年级组的领导下走在前列。先将这学期我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一 坦诚相对 用心观察。开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