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助推教师成长的一把“桨”。在教育这艘大航船里,确实有拿着桨不用力划的人,更有躺在船里不划桨而坐享其成的人,他们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以为拿到了“铁饭碗”便可以一劳永逸,不读书、不写作了。这是cn提供的读书与成长主题教师征文,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要在读书中成长任何成功都需要学习。
读书是人类学习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当我们冥思苦想也没有任何结果的时候,我们不妨翻翻书,找找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读书常常能激活我们的思维,启迪我们的心智,使我们茅塞顿开,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闲时读书是一种充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手捧书本,我们便一如陶渊明似的悠闲。
忙时读书是一种巧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不费心力,我们就能让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
学习别人的经验,不但能帮我们节约时间,节省精力,而且能引导甚至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避开歧途,少走弯路,为我们追求成功创造捷径。
当年,纵横家苏秦游说不成,暗遵师命,潜习《阴符》,终得挂六国相印,连横诸候;“吴下阿蒙”有勇无谋,被众人耻笑,后接受孙权。
劝告,发愤读书,终得智勇双全,成一世英雄;康熙大帝政务缠身,却依然好学不倦,从满汉文化的对比中寻找治国安邦的新策略;***一生与书为伴,形影不离,在对历史枭雄的褒贬中挥笔写就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篇章。
读书使人渊博,读书使人充实,读书使人高雅,读书使人智慧。不仅如此,读书还能使我们学有所长,生有所为,真正实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理想。
教师以教书为业,更应以读书为荣。
直接经验固然重要,但生命短暂,我们不可能事事躬亲。前人躬亲的结果,我们信手拈来,必有所得。
读书不同于小偷小摸,读书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别人慷慨的赠与,本心是让我们有所长进,倘若视而不见或见而不得,对读者是一种遗憾,对作者也是一种悲哀。
教师需要在学习中改变观念,革新手段,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教师不读书,就好比农民不种地,生命的田地终将荒芜。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深刻领悟,那他必能从中得到许多终生受益的东西。
当读书成为一种行为,我们就有了良好的起步;当读书成为一种爱好,我们就有了光明的前途;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我们就有了丰富的人生。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愿我们的生命绚烂多彩。
阅读是为了活着,福楼拜如是说。何詐麻说:阅读是为了追求真理。
余秋雨说:生命的质量需要用阅读来锻造。巴丹说:
阅读可以改变人生……不管谁怎麽说,都是在强调阅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作为靠知识“吃饭”的教书人,首先更应该是个读书人。我谈不上是个合格的读书人,但我努力在朝读书人的方向努力前行着,因为我感觉到了自身的浅薄,也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在向读书人成长的路上,我也在努力和我身边的人相互搀扶前行。
利用课余时间,我读了一些教育专著,很有感触。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使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从“****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阐述了自己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的思考,这实实在在是作者以一个学者的思想在为我们解惑;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使我的心灵受到激荡,“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随意”与“从容”,突然间我觉得以前的“随意”是一种逃避,以前的“从容”包含着惰性;博士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运用了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他们凝练、隽永的文字和独到教育的阐释给我深深的启迪,也改变了我的生活观和教育观。
除了教育专著,我也喜爱一些名家的**、散文、诗歌,如《山楂树之恋》、《文化苦旅》、《繁星·春水》等等。每当恬淡的黄昏,或。
是静谧的夜晚,我会倚在床的一角,手捧一本书静静地读,默默地品味。打开一本好书,迎面扑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气息,仿佛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发出馨香。在若有若无的**声中,我可以随意想象,想象自己是蓝天,一望无际;想象自己是月夜,寂静美丽;想象自己是海浪,澎湃不息……读**,我会随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喜或悲;读抒情的散文诗歌,我会在作者淡淡的忧郁中品味他们对生命、生活、自然的态度;翻阅轻松诙谐的书,我可以尽情地放声大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渐渐地我进入书的世界,一天工作的疲劳和一些生活琐事的烦恼便顿消大半。
此时,我便拥有了一份绝美的愉悦心情。
我坚信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必定是一位酷爱读书的人。读书是我们拥有思想的最佳途径。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指出:
“人类的精神高峰是没有办法跨越的,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跨过去。每一代人都要重新开始精神成长,因为上一代的精神是没有办法被我们这一代人复制的,只有阅读,人类的智慧保留在阅读的经典当中,人的物质财富是可以保留在这个国家的,就像我们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永远保留在那里,但是,精神文化遗产需要每一代人的对话、学习,才能不断获得,这是永无止境的精神长城。”一个有思想、有精神的民族必然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
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犹太民族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说实话,我并非是阅读的忠实坚持者。因为,在平时的日子里,我们都能找到很多理由作为不阅读的借口,比如我们老师的工作量太大,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家庭生活负担,工作很辛苦,而且我们用现在掌握的知识来教学生也基本能绰绰有余了,还有我们也过了学习的**时间,记忆力也减退了,等等。然而,我仍是教师阅读计划的积极拥护者。
因为,我以我十年来间断性的阅读经历体验到了阅读对一名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来说是不容小觑的。
虽然我们教师的舞台是狭小和平凡的,但教育工作具有独特的创新性,我们绝不能让思想和精神被限制和固定,我们要保持思想、精神的独立与创新,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灵,引领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思考、践行,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征途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不断攀登、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人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想谈一下读书与教师成长,为什么谈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当今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有文化的校园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这样一种风气。另外,作为一个校园,它应当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离不开读书,但是就在这片文化沃土之上,读书也是渐行渐远。
因此,我想从这个角度和我们在座的老师进行交流。一、生存必需。
读书是我们的生存的必需,正像我们人需要吃饭、休息等等一样是必需的事。
1、授业解惑---文不在兹。
唐朝的大散文家韩愈曾经说过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人们对“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仅仅说是传授道理,解除疑惑,传授道业。
这还不在它的真正的内涵方面,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传道”更应该在完善人格方面;“授业解惑”也不但但是一般的授业和解除疑惑,它是带有一种文化升值的文化成长。因此,我们应当授业解惑;而授业解惑,就应当拥有文化。
实际上作为老师来说,他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传播者。既然是文化的传播者,就应当拥有文化。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文化呢?
最关键的途径之一,我认为还是读书。从书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汲取文化营养,才真正地像孔子所说的:“文不在兹乎?
”同时,学生认为老师更是文化的代言人。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看老师,是一个文化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拥有文化、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2、完善人格---君子求诸己。
我们老师不仅仅应该是拥有文化者和智慧者,同时还应当是拥有道德人格者,是道德完善者。完善人格经由什么途径呢?我想有很多途径,读书便是其一。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之所以能够治天下,就像后来包括江总书记说的“以德治国”这些有关治理国家的道理在。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论语》当中,他把学习定位定在哪个方面呢?
他不单单是学习文化知识,如果从学习文化知识这个层面来说,当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孔子所说的学习更多的是在道德思想方面。他在谈“学”的时候,是怎么对学习。
来诠释的呢。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也就是说,君子吃饭未必太好,太饱,居住也未必太好,但是你要认认真真做事,同时你要像比较有道德的高尚的人看齐。这样呢,孔子说才算是好学。当时鲁哀公曾经问过孔子一句话:
“**孰为好学?”孔子回答是这样的,“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为好学者也。”他说有个徒弟叫颜回的非常好学,他的标准是什么,只有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
不把自己的怒气迁怒到别人的身上,不犯同样的第二次错误,这就是好学。这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学习完全在两个层面上。就是孔子所说的“学”很多在思想道德层面上。
因此,如果我们学圣贤之书,和圣人进行对话的时候,我们也会提升自己的的道德修养。
我们在读名著的时候也有这样一种感觉。比如读夏洛特·勃良特的《简爱》,我们从中充分感受到了简爱的那种善良、质朴、坚韧,远远比上十天,八天的空洞的思想教育要起作用的多。因此说,从读书中来完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既是文化拥有者,又是道德完善者,读书就显得尤为至关重要。3、生也有涯---逝者如斯夫。
宇宙浩渺无际,作为地球在整个宇宙当中又是小之又小;作为人来说在整个的宇宙当中,那真是沧海之一粟;而人的生命在整个历史长河当中,简直是短暂的一瞬。在这样情况下,我们怎样能再不学习?因为“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时间就如此地流逝了。
所以,我们要通过读书,特别是读一些高层次的书,来提高我们的思想文化品位。
有了思想文化品位,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才能被我们的学生所认可。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存必需。二、取法乎上。
1、鱼龙混杂---有舍有得。
但是读书的时候我们读什么样的书呢?我想必须取法乎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信息载体,可以说比我们十年,二十年前有个很大变化,大家想一下,我们现在不仅有报刊,有图书,而且还有了电影、电视,网络,还有了更多的传媒这方面的一种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那么我们有可能摄取的是最差最不好的信息,或者知识,为什么说“取法乎上”,因为古人说: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就如果取法乎上,才能得中,取法乎中,就能得下。但是呢,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有可能说取法在下,大家想一下当今的那种三流的小报,包括没有价值的武打和色情的那种**,我们读了以后究竟能提高多少文化品位呢?我想不仅不能提高,而且会对你的文化产生一种负面效应,所以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当中,我觉得应该有舍有得,我们舍弃的是那种低层次的文化,我们所摄取的是那。
《读书与教师成长》的读书心得
读书与教师成长 的读书心得2提要 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一个语文老师每年不读五六部书,几年之后,他就不好当教师了。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有幸拜读陶继新教授 读书与教师成长 的,细细阅读之后,我受益匪浅。我们一直埋怨学生阅读面窄 阅读量少,课外阅读无序低效,责怪他们读了多年的书,还不...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体会。寒假王校长安排老师们读陶继新老师关于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的报告,我深深为陶老师渊博的知识 深刻的见解所折服,敬佩之余,静静地感受着心灵的净化 生命的启迪。首先,为生命阅读,做生命的规划师。陶老师在报告的第一部分提出了教师读书是生命成长的必需,教师作为一个育人者,有着特...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三河二小舒漫。在 拯救男孩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 0 18岁男孩父母与教师必读。正是这句话吸引了我。因为家有男孩,因为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些看似有问题实则正常的男孩。希望这本书能给我解疑答惑。这本书的作者是 2008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孙云晓与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李文道博士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赵霞博士。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