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自然地理”热点突破。
一、背景资料:
在地理三大知识板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中,自然地理板块的复习是最难的。这是因为自然地理涉及地球和地图、大气、海洋、陆地四大部分,涉及的概念、规律和原理较多,而且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密切、环环相扣,网络体系庞杂。理论性强,难度最大。
在设计试题时,本部分内容具有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能较好地反映考生的地理思维品质等特点。正因为如此,近年高考试题中的较难试题主要是涉及该部分的内容,成为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就是五个方面,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通常高考容易考的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气候。
为什么愿意考这个呢?因为地形和气候是自然区域的核心要素,其他的都是受它的影响的。比如说河流的流量变化、季节变化是什么样的;比如说河流的水系特点就是受季节影响的。
所以自然地理的核心要素是地形和气候,除此以外还有等降水量线和等压线等等。关键是看到这些线一定要注意疏密的地方,还有注意它的极值合变化规律。
二、高考**:
一)自然地理大致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1、重视主干知识,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
由于文综试卷不可能涵盖中学阶段所有自然地理知识,因而各地历年考查的都是自然地理的主干知识,这些知识又主要集中在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时间计算、天气与气候、海水的温度与盐度、河水补给、资源与能源、自然带或自然景观等上。
2、重视地理图表,突出信息能力的考查。
文科综合中地理的最大特色应该是比较充分地运用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地图和统计图表,考查考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丰富的图形类型,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题目中设问也是以图为基础,只有通过读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才能正确作答。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成为自然地理试题解答的思维主线,一些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运用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重视现实问题,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查。
每年自然地理部分的高考题都不回避热点,命题取材十分注重现实问题,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命题取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倡导生活化地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二)高考命题趋向**。
1、不回避已考过的知识。
过去考过的知识都是考查的重点知识,而重点知识又是任何一年都要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要依然如故地去重视和关注已考过的自然地理主干知识。
2、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近年全国文综高考试题的深入研究发现,高考命题有四“变”和四“不变”。“变”主要表现在:①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侧重点每年都有变化;②跨学科综合题的切入点也有变化;③热点问题由显性向隐性转变;④联系实际的创新性、应用性试题明显增加。
“不变”主要体现在:①考查学科主干知识;②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③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命题;④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变与不变均由能力立意这一命题原则决定。
3、强调对地理图像的考查,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图像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能灵活地考查地理思维能力,而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区域判定和读图能力差,尤其是遇到新颖的图像或局部地图,不能准确定位,不能完整地提取有效的信息。因此,考生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养成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的良好习惯。如果平时能抓住地图不放轻,考试时就能轻松地从图像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就能解决区域判定和读图能力这两大瓶颈问题。
三、知识链接:
一)教材分析。
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人地关系的基础。地理环境是由各种环境要素组成的,主要讲述:一、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上的大气,三、陆地和海洋,四、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四部分内容。
它们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有着内在的联系。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又是人类活动的对象,人地关系正是在人类作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研究环境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对于人类科学地认识和改造利用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因此,本册内容是中学地理全部内容的重点。
二)重点。1. 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概念。
2. 各环境要素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3. 各环境要素和人类的基本关系。
4.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三)难点。1.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2.大气活动的基本规律。
3.锋面天气及其判别。
4. 气候的形成因素。
5. 洋流。
6. 地质作用及地壳物质循环。
四)结构关系和主要知识点。
1.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宇宙探索——天体,天体系统;宇宙开发——宇宙资源;宇宙环境保护。
太阳和太阳系——太阳和太阳系概况;太阳活动——太阳辐射、黑子、耀斑;地球上有生命。
地球和地球运动——自转、公转—晨昏线;自转、公转的关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成分——干洁空气;水气;固体杂质。
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生命的保护伞);高层大气。
大气的活动——大气的热活动——热源和热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热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量平衡。
大气运动——能源动力(太阳辐射,热力和动力);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主要的大气运动: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季风。
大气活动的综合表现——天气系统(锋面、低压和高压);气候(形成因素、气候变化);大气环境保护。
3. 陆地和海洋。
1)陆地的组成。
地壳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元素—矿物—岩石。
地质作用和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地表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地表趋于平坦。
板块学说。地壳物质循环:从岩浆—各类岩石—岩浆。
生物——生物和环境。
生物循环。土壤——
土壤的成分:矿物质、水、空气,有机质。
土壤的形成:成土母质—生物着生—土壤。
土壤的地理意义: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结合。
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2)陆地水和水循环。
陆地水的类型: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水和静态水。
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转化和补给。
水循环:水体间相互转化、连续运动的过程。
基本环节**化过程)——蒸发(蒸腾)、凝结(凝华)、大气输送、降水、径流、下渗、吸收等。
水循环类型——海陆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3)海洋和海洋水。
海洋——地表的重要组成(71%)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调节气候)
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人类集中居住的地带)
海水的特征——
温度:海水的冷热程度。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分布规律——(水平方向)从赤道低纬向高纬递减;(垂直方向)1000m以内递减,1000m以下稳定。
盐度:单位体积海水中可溶性盐类物质溶解的数量,平均盐度3。5%
影响因素——(淡水、盐类物质的多少)。降水和蒸发关系,河水注入,洋流。
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低纬、高纬方向递减。
海水运动——
洋流——成因类型——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气旋型环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影响意义——影响气候、影响交通、影响海洋鱼类、影响海洋环境。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系性,构成地理环境整体。各环境要素是作为整体的组成存在,一种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环境整体的变化。
地域差异——不同地域环境特征的差异,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是由一种或几种主要地理要素的特征决定的。
地域差异在分布上具有规律性——
地带性差异——自然带(分布上成长条带状的环境整体)
以热量为主导因素形成的纬度地带性差异,表现为南北方向(纬度方向、经线方向)变化、东西方向(经度方向、纬线方向)延伸,是最基本的差异。
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形成的经度地带性差异,表现为东西方向(经度方向、纬线方向)变化,南北方向(纬度方向、经线方向)延伸。
垂直地带性——受海拔高度影响,温度、水分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非地带性差异——表现为点状、片状的环境整体。主要受地形、水、海陆等因素影响形成。
4.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具有双重属性:人类属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环境属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普遍,数量有限、利用潜力无限,分布不平衡、有规律。
主要的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
特点:普遍存在、数值特征、变化。
类型:光、热、降水、风等。
开发利用:农业、建筑、交通等。
海洋资源——
海洋物质资源:生物渔业资源、矿产和油气资源、化学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海洋运输航行和港口,围海和填海造陆。
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破坏和保护,海洋污染和保护。
陆地资源——人类生产活动的对象,人类生产发展的动力。
特点:有限,潜力无限,分布有规律,相互联系。
主要类型:土地、矿产、生物、水资源等。
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的变化给人类带来生存、发展乃至生命健康的危害。
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地质灾害——**、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质灾害的防御。
五)主要的循环。
1.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恒星日、太阳日(24h);地方时,昼夜差别,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地球公转——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
2.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垂直上下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空气水平运动。
大气环流……太阳辐射——高低纬受热不均/地面——全球环流——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气压带、风带移动——海陆热力差异/海陆分布——气压带断块——海陆气压差——季风。
3.地壳物质循环。
4.水循环。
5.生物循环。
四、重点专题问题。
一)日照图的判读。
1. 极点、东西方向的判断。
2. 经纬度(经纬线)的判断。
3. 方向的判断。
4. 时间、日期的判断。
5. 昼夜长短的判断。
6. 节气的判断。
7.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8. 太阳高度的判断。
二)大气环流的性质特点。
1. 低气压——气流上升——湿。
2. 高气压——气流下沉——干。
3. 来自低纬的气流——温湿。
4. 来自高纬的气流——干冷。
5. 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6. 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7. 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8. 山地迎风面气流——湿。
9. 山地背风面气流——干——焚风。
三)风向的判断;根据等压线的分布。
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 “自然地理”热点突破
2010 年高考地理热点 自然地理 热点突破。2010 年高考地理热点 自然地理 热点突破。一 背景资料 在地理三大知识板块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的复习中,自然地理板块的复习是最难的。这是因为自然地理涉及地球和地图 大气 海洋 陆地四大部分,涉及的概念 规律和原理较多,而且知识间内在的联。...
自然地理测验
例 2011浙江卷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a 50米 b.90 米 c.155 米 d.220米。2 在n点能够观察到。a.甲 乙两村 b.甲村 c.乙村 d.两村都无法看到。例 2012江苏卷 图中所示是一艘科学考察船的航行路线,已知该船于5月27日9时26分...
自然地理作业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以华北平原为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如地貌 气候 水文 植被 动物界和土壤等组成的。在自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