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考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笔记 齐全 分析

发布 2022-01-13 06:00:28 阅读 3532

2023年国考/省考笔记整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一)

一、 常见的题型: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

选词填空、语言表达、阅读理解)

二、 试题的设计。

一) 题目构成三要素:

1、 提问。

2、 材料。

3、 选项。

解题顺序:先看提问,再看材料,最后看选项。这样节省解题时间,解题时间建议是每题控制在50秒以内,甚至在40秒以内,遇上材料较长或较难题目可用1分钟,超出一分钟建议直接略过不要再停留。

二) 题型分类。

1、 阅读理解题:(1)主旨理解 (2)细节理解 (3)语句理解 (4)接语选择。

5)标题选择 (6)态度理解。

2、逻辑填空:(1)实词 (2)成语 (3)虚词 (4)混搭。

3、语句表达:(1)语句排序 (2)语句衔接 (3)语句歧义句辨析。

4、语文知识题型:如病句等。

三、言语的地位。

1)题量:一般在25-50题之间,分国考、省考、事业单位都不一样,但是此部分算是整张试卷最重要的题型部分,如果此部分能够达到80%以上的正确率,这样几乎能够确保行测65分以上,其他部分再把握一下能够达到行测70分左右。

2)分值:一般在于0.8分/题,一般40题省考题占到32分至少。

3)难度分布,80%题型简单,10%中等,10%偏难,因此争取拿下80%简单题目。

第一节言语的思维。

一、 统领大意。

二、 定位关键词——引导词、暗示词。

1、 关键词:并列词、递进、条件、因果总结、转折、顺承。

2、 情态词:有趣的是,难道、有意思的是。

3、 援引词:即加双引号,“”内的词。

4、 语意重点呈现——顺理成章。

某些关键形容词:重要、关键的是。

三、 掌握顺序。

1、 先看提问,再看材料,最后对应分析选项。

2、 思路顺序:先正向思考,再反向思考——先细节再排序最后多词选择。

四、 判断最佳。

好——更好:语意吻合、选项间最佳(贴近要求)

坏——更坏。

第二节言语的圈套。

一、 圈套的成因。

1、 有形的作者,有意为之下的套。

2、 无形的——挖、总结——错项成因。

二、 圈套的法则。

一)阅读理解。

1、 主旨理解:片面、偏颇、过重、无中生有、反、主旨意图含混不清。

2、 细节理解:反、无、绝对、以偏概全、偷换对象(偷换时态、偷换概念)、细节主旨化。

3、 词句理解:对象指代错误、逻辑语意理解不到位。

4、 接语选择:前意重复、后意过远。

5、 标题选择:主要语意(对象、话题)概括不同。

6、 态度理解:强加、弄反、偏颇。

二) 逻辑填空。

1、 词义辨析不清、近义词。

2、 语境判断不准。

3、 成语本义不明。

三) 语句表达。

1、 语句排序:首尾句不合理、连贯不合理。

2、 语句填空:语意衔接不当;句式、主语使用不当。

3、 病句辨析: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赘余或残缺;

违背逻辑;歧义。

4、 歧义辨析:词汇多义,指代不明,修饰不定,关系含糊,停顿轻重标点不当。

四) 语文知识题——靠平时积累。

第三节言语的章法。

一)主旨理解题。

章法技巧 1、结构分析法——宏观。

2、关联分析法——围观。

3、主体分析法。

一、表面主旨:结构分析法。

主要——次要主——从总——分主旨意,服务于主旨。

1、 要素:总——观点、评价、总结。

分——观点、原因、铺垫、反证、引用。

2、结构类型:(1)总——分。

2)分——总。

3)总——分——总(问题—分析—解决)

4)分——分。

5)分——总——分。

6)分——总——总。

技巧:有总找总,无总概括,多总找最后。

分的构成:(1)举例——例子:比如、例如。

2)解释——原因:由于、因为。

3)反证——后果:否则、要不然。

4)铺垫——背景:随着。

5)引用——内容:正如,如同,有一种/有一些。

二、表面主旨:关联分析法。

1、类型:(1)总结:因此、所以、于是、总之、看来、可见。

(2)转折:但、却、相反、然而等词之后内容重要。

(3)递进:而且、更、甚至。

(4)并列:并且、也、还、此外、一方面。

(5)条件:只有,才;除非;如果;倘若;只要,就;(条件重要,即“只要(条件)就”中条件内容重要)

(6)顺承。

2、技巧呈现。

1)并列关系要全面。

2)递进、条件、总、转折选其后。

3)多个同种选最后(即如多个总结则选择最后的总结)

4)多种关系优先结构分析(即若同时出现转折、递进、并列等类型则优先采用结构分析法看是否为总分或者分总或其他的结构类型)。

三、表面主旨:主体分析法。

主体——有则找主体,无则概括主体。

主体数量:(1)1个——主旨中必不可少这个主体。

2)2个——主旨中需正确表述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二者关系。

3)大于或者等于3个——主旨中寻找关键词或者找寻共同语意。

四、隐含主旨:推断意图。

题目例:以上这段话意在说明或意图是或可推出或出于什么意图?

关键字:意在、向、意图、推出、出于等。

推断:1、材料已知语意是基础(结构、关联词、主体分析)

2、引申一步选答案:(1)引申不能照抄材料。

2)引申不能过渡。

3)不能偏颇。

4)引申相反也不是正确答案。

五、杂糅主旨。

提问:表面对隐含。

1、 表面主旨意图化。

2、 隐含主旨表面化。

1) 提问是表面主旨,但正确答案却是隐含主旨。

2) 提问是意图的隐含主旨,但是正确答案却是选表面主旨。

章法”1、 典型主旨典型选。

2、 表面主旨意图化选意图。

选项:没有表面主旨答案时。

3、 隐含主旨表面化,选表面主旨。

选项:无意图或意图错误。

4、 主旨正确选项唯一。

5、 故事性材料的主旨——道理/意图(即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细节理解题(审读提问)

提问:3、 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符合/不符合文意的是? 对与错——应一一对应分析。

可以/不能得出的是?

2、……的原因是。

(不)属于……的特点是具体要素——定位分析。

……的区别是;

3、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细节主旨化。

一、章法技巧。

分析语意变与不变。

变:1、 程度——绝对化。

2、 范围——以偏概全不变——同义替换。

3、 对象(话题),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4、 时态:将来、完成。

5、 关系:(1)只有……才——只要……就。

(2)因果关系。

(3)并列——其他,强加。

(4)“或”、“与”

(5)有无、是非、肯否。

三)词句理解题。

审读提问。1、“…的意思是……”

划横线的句子意思是……

2、 文中“这”(“此”、“他们”“前者”指的是

章法技巧。意思所指。

1) 不能脱离语境,选字面。

2) 语境关系:对应解释、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条件关系、相反关系。

3) 对象指代:就近原则。

主语一致。语境语意引导分析。

接语选择题。

审读提问: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接语:仅接——接下来。

考点:文意连贯,分析过渡意。

章法技巧。1、 过渡——承上启下——“新”

2、 分析末句中的新对象、关系、话题、名词。

3、 前意重复、后意过远。

4、 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对策。

四)标题选择题。

审读提问:“最适合做标题的是……”

考点:选合适的标题选“主旨”的变型。

章法技巧:1、 正确——简明扼要表达主要意思。

2、 错误——1)空泛2)口语化。

3、 完美:(不是必须)

素材——体裁。

议**:论点。

说明:对象要素特征。

散文:中心思想。

新闻:导语、主要内容。

游记:概括。

五)态度理解题。

审读提问:可知作者的态度。

作者是否同意。

作者认为上述有无道理。

作者对……的看法是。

考点:把握作者的立场、表态。

解题原则:明确有无态度,理解关键词句引导。

章法技巧:1、判断有无表态——若无,选择未表态。

2、若有:明确或隐含,关键找关键词句。

3、关联词:转折、递进等。

情态词:可能、也许、或许。

援引词:——正:正如、如同。

反:遗憾、所谓、难道、有一些、有一种。

在我看来。语意词。

关键句:1)反向句:句意相反。

2)多重否定——奇否偶肯。

3)典型句式考察:①我认为a至于b见仁见智。

无论a,b都

与其a,不如b

④宁可a,不可b

不是a而是b

不是a就是b

六)逻辑填空实词辨析。

实词:实际意义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实词考查角度。

1、 搭配对象流传、留传。

2、 感**彩谋取、牟取。

3、 词义轻重怂恿、纵容。

4、 词义侧重点启用、起用。

5、 语体风格商量、商榷。

6、 范围大小边疆、边境。

成语辨析——属于熟语。

成语——约定俗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语法结构。

易错类型。1、 望文生义。

2、 褒贬不一。

3、 用错对象。

4、 语意重复。

5、 违背逻辑。

6、 不合语境。

虚词辨析。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虚词考察角度。

1、 关联词递进、并列、转折。

2、 相近虚词以致(强调结果,不好的结果)、以至(状态时间加重)

词义辨析方法。

1、 语素拆分:审定、审订;耸人听闻(使……惊)、骇人听闻(使……惊怕)

2、 造句分析:爆发、暴发;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3、 反义推究:富裕、富余;虚伪、虚假。

4、 高频词语积累:相得益彰、异彩纷呈、息息相关。

5、 自编口诀记忆:认识不深用肤浅,作风漂浮用浮浅。

简明扼要用简洁,直截了当用简捷。

釜底抽薪才彻底,扬汤止沸不彻底。

汗牛充栋藏书多,罄竹难书罪恶多。

语境逻辑关系。

上下文语意引导或暗示。

1、 对应解释:最可能语意。

2、 并列关系:语意接近、感**彩一致。

3、 递进关系:语意增强或减弱,感**彩一致。

4、 相反关系:语意相反,感**彩相反。

七)语句表达——语句排序。

审读提问:将以上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解题原则:首尾句+**分析。

即:先看首尾句再看前后句**分析。

章法技巧:1、首尾句。

首句:1)引入话题对象句。

2023年国考命题趋势 言语理解与表达

随着近几年国考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言语理解与表达作为行测中题量比重最大的一种题型,其发展与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就2012年的国考真题来说,逻辑填空部分倾向于常用实词和高频成语,较少出现生僻的词汇,考察的还是考生最基本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 片段阅读部分文字量较大,多为杂糅复句,行文脉络复杂,理解起来有一...

2023年国考言语理解真题

2009年国考真题。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 2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遍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的事情。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顺其自然 b 顺理成章 c 水到渠成 d 司空见惯 27 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

2019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解析

中公教育研发团队。今年的选词填空题量与去年一样,20题。中公教育专家深入分析2011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目,发现难度和去年相比略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 一 涉及成语考查的选词题型虽然由去年的11题上升为13题,但成语总体来看都是高频成语,很少生僻成语,为解题降低了难度。二 凸显了句子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