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理论部分。
古典学派的国际**理论主要是由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构成。它们的共同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古典学派之前有重商主义,这是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重商主义:唯有金银货币才是财富,只有通过对外**才能增加一国的国民财富。重商主义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多卖少买是其共同的政策主张,但也有区别,前者主张绝对禁止金银的输出,每一笔**必须带来金银货币的输入;而后者则主张,只要输出金银能够带来更多的金银,则应允许金银输出,另外,并不要求每一笔**都带来金银的输入,而只是要求在一定时期的末尾能够有金银的输入。
重商主义也是最早的保护主义理论。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的封建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工场手工业发达,商业活跃,社会各阶级对货币都有强烈的需求,尤其是王室和商业资产阶级。
重商主义对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产生特别是资本原始积累,具有积极的影响。
绝对利益理论指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个人在各自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时将不自觉地增进全社会的利益,结果能使整个世界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世界福利最大化。
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内含是,两国选择具有比较优势或较小比较劣势的产品进行生产,参与国际分工,双方均可从国际**中获得利益。可用2×2×1模型表述。
穆勒提出国际相互需求方程旨在解决国际**利益的分配问题。所谓国际相互需求方程,是指一国产品同另一国产品相交换,其所要求的**水平,是要使该国的全部出口价值恰好能够偿付其全部进口价值。实际的国际交换比例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确定的界限之内,其大小是由两国对对方产品的需求强度所决定的。
现代国际**理论:
俄林原理的核心思想是,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成本的差异,从而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因此,俄林原理可以表述为:一国按照生产要素密度与生产要素比例相一致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就可从国际**中获得利益。
当然,该原理还包括要素**均等化的思想。
资源禀赋论问世之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的两个基本定律都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经济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花了很大的精力来作进一步的佐证。于是出现了列昂剔夫反论以及解释列昂剔夫之谜的一系列新的**理论,其中有的被称之为国际**新要素理论:
需求偏好论。
各国需求偏好的不同将影响产品的**,如果一国出现对某一种产品的总体偏好增强,则该产品**将上升,这将使得原来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人力资本说。
物质资本是通过储蓄和投资形成的,一旦形成后,能再生产并不断增殖;而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从而对一国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因此,该学说认为新时代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同样重要,一个国家应重视人力投资,取得好的投资效益,才可能产生新的比较优势。
2、研究开发要素说。
研究与开发和人力资本一样,能够改变土地、劳动和资本再生产的相对比例关系,因此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实证研究表明,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强的部门,大都是基于在研究和开发领先而获得技术要素的高密集度。显然,研究与开发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而充裕的资金、丰富的自然资源、高质量的人才是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条件,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是研究与开发产业化的基础,研究与开发的变化可以产生新的比较利益,它不是靠扩大已有的规模,而是通过向研究与开发进行投资取得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状况与获利能力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如同生物的生命历程一样,有一个从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的过程。由此,新技术和新产品首先在创新国产生,然后传到那些吸收新技术和新产品较快的工业化国家,最后传递到发展中国家。随着技术的传递和扩散,各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将不断变化,原先的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最初的创新国又将开始新一轮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扩散,新技术和新产品就是如此波浪似的向前发展。
当代国际**理论:
产业内**理论。
产业内**是指两国在同一产业内进行的**,即两国相互出口和进口属于同一部门或同类制成品。**的商品一般具有消费上的可替代性以及生产中要素投入的类似性。
造成产业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产品差别。
2)需求偏好相似说。
一般说来,市场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相适应。一方面,收入水平不同的人对商品的需求明显不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对商品的选择有不同的偏好。因此,当国民收入为一定时,就决定了相应的社会需求结构,即对商品的品质和加工程度的要求会朝着一个平均的数值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
另一方面,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商品的选择也会向加工精细、质量和功能较好的方面移动。因此,两国的人均国民收入越接近,则需求结构越相似,开展相互**的可能性越大,相互间的**联系越密切。
3)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利益。
规模经济是指通过大批量生产某种产品而实现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例如,当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大1倍时,产品的数量增长大于1倍。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是生产规模增大引起更细的分工和专业化,从而包固定成本分摊到众多的产品中。
规模经济能够成为产生国际**的一种重要的基础。
产业内**程度的衡量。
其中,b为产业内**的程度;x和m分别代表同属一个产业的产品出口和进口。当某一行业出口等于进口(x - m = 0)时,b达到其最大值 1,这意味着:全部**都是产业内**。
当某个行业只有出口没有进口或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时,b达到其最小值 0,这意味着:完全没有产业内**。但在一般情况下,b大于零而小于 1。
政策**理论:
战略**政策理论。
战略性**政策认为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暂时的**保护手段如补贴、税收优惠、**与企业合作等在一些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创造比较优势。由于这些产业是以知识的投资为核心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具有较高风险,要求大规模生产以形成规模经济。但高科技产业的知识外溢性很强,当其成功时可以带来很大的外部经济。
因此,国家通过鼓励这样的产业发展,不仅加强了这些部门未来增长的前景,而且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对策论与国际**。
由于在一些产业中,仅有少数企业参与,存在寡占现象,因此自由**政策的完全竞争的假设是不成立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市场干预,将这些超额收益从国外转移到国内企业,从而克服市场失灵。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对国内企业进行补贴,阻止国外竞争对手的投资和生产,从外国竞争对手那里夺得利润。
如果不考虑对消费者的影响,增加的国内企业利润会超过补贴数额。这就意味着补贴增加了国民收入。
小国关税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请参阅书上相关部分)
大国关税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请参阅书上相关部分)
主要**政策工具:进口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和其他的政策工具如出口信贷、外汇管制、**采购等。
重商主义:(略)
保护**理论。
李斯特的**保护主义所主张的不是无条件的全面**保护,他反对的是斯密和李嘉图提出的那种古典主义的绝对自由**。李斯特指出,**保护主义与自由**之间并不存在哪个对哪个错的问题,而是要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看这个国家的民族经济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并且以是否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促进生产力作为评判的标准。一般说来自由**只对先进发达国家有利;而后进的国家由于它的工业尚未发展到可以同国外竞争的水平,采取高关税的保护政策则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李斯特的理论则是以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发展阶段论为基础,使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建立起来的。
李斯特指出,财富与财富的原因是不同的,不能相混淆。财富的原因就是生产力。他认为,财富固然重要,但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为重要。
他坚信,最终当本国工业发展成熟,生产力大大增长后,国民将会享受到比国外更为廉价的工业产品。
李斯特的**保护观点并不绝对,他认为**保护只适于处于经济发展某一阶段的特定国家。李斯特用历史的方法来研究国际**问题,通过对各个国家历史和现状资料的研究,借助历史归纳法去说明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特点。由此强调国家发展过程的差异会导致经济政策的不同,这种政策的不一致是合理的。
其次,他用历史事实去论述欧美各国发展工商业的“历史教训”,说明自由**政策只对先进国家有利,而后进国家在同先进国家竞争时则必须采取**保护政策。
辛—普—缪论证:
**条件恶化说。
普雷维什是从**条件入手来驳斥**自由主义。普雷维什通过统计分析认为,不论古典理论多么动听,实际上是**使得原料出口国**条件长期恶化。所谓**条件,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产品交换的比率。
普雷维什认为,发展中国家**条件恶化的原因是: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利益不能在工业中心和外围地带平均分配,工业制成品市场的结构具有垄断性,在繁荣时期工业中心工资的增长快于外围地带。
辛格的论证。
辛格对初级产品**条件恶化现象的解释是从需求收入弹性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着手的。辛格认为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要比工业制成品小得多。因此收入增加所引起的对食物和原料的需求增长比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增长要小许多。
另外,对技术进步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这种技术进步是资源节约型的,就必定会减少每单位工业品所消耗的原料数量。从而减少对原料的需求,导致原料**下降。因此在需求收入弹性和资源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下,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不仅周期性下降,而且是结构性下降。
他认为这才是原料和初级产品**长期恶化的原因。
关税的经济分析:小国、大国的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请参见教材有关部分。
国际金融部分。
购买力平价说的主要观点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购买力平价,即汇率。
购买力平价可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利率平价理论:
由于各国间存在利率差异,投资者为获得较高收益,就将其资金从利率低的国家转移到利率高的国家。为避免汇率风险,投资者一般按远期汇率把在外国的投资收益变为本国货币,并将此效益与本国投资所得收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两国投资收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资本在国际间的移动,直到通过利率的调整,两国的投资收益相等时,国际间的资本移动才会停止。
资本的国际转移导致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动,当两国利率变动至某一水平,使得两国投资收益相等,资本国际转移停止,这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即为利率平价。
《国际经济学》复习 张兵《国际经济学》复习 张兵
国际经济学 课程期末复习资料。国际经济学 课程讲稿章节目录 第一章绪论。一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 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三 国际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四 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第二章古典国际 理论 重点 一 比较利益理论 绝对技术差异论。二 比较利益理论 相对技术差异论。三 比较利益理论 要素禀...
国际经济学复习
第一章国际 理论的微观基础 一 选择题。1.机会成本 a.由自己支付,而与他人无关。b.对劳务而言是零,因为劳务不会持续太久 对物品而言是正的,因为物品具有长久性。c.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d.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2 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
《国际经济学》复习
一 客观部分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不定项选择 判断 一 选择部分。1 甲国生产一单位酒需40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布需30个劳动力,乙国生产一单位酒需20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布需10个劳动力,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a.甲国专业生产酒,乙国专业生产布。b.甲国专业生产酒和布。c.甲国专业生产布,乙国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