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晓霞/辑。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23年第08期。
名家点评。新华网。
关注时代、关注现实,我认为是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肖远骑认为,纵观今年所有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目,“开放度比往年更大,给了考生一个主动思维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间。”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对高考作文题目的点评着力于材料作文,他认为“中国崛起的特点”考学生对中国当下现实的看法,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现实感,但题目称不上好。他提出“尽管我本人十分看重学生的现实关怀能力,以及现实思考的深度,但这样的题目有着太多的社会流行见解和标准化说辞,不利于个人发挥”。他指出作文主要应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文底蕴,偏向应用化的题目缺乏艺术和审美的考虑,是应试教育的极端化体现。
相对比,他认为北京的世乒赛材料题有开放性和议论的空间,可供学生展开多层次的思考和立论,如公平竞争、文化反思和延伸批判。他并提出,福建省给出的袁隆平材料题虽然可能给判卷带来困难,但富有想象力和人文特色,合乎作文考核的本质;上海的作文题有思辨、有感悟、有哲理还有人文知识背景,可以看出思想的深度和知识的厚度。“作文题恰是语文教育多方博弈的结果,会出、会接受什么题目可看出省份语文教育的导向,如打分我给上海打最高分。
”陈晓明说。
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高考新课标卷的这个作文题,表面上看似开口度极大,以大国崛起作为背景来让考生有所思有所想,实际上却很需要考生以细腻的思维来考量和审视。由此可见,在这个作文题目上要得高分,必定需要考生关心时事,关心身边事,以小角度切入看待大问题,绝对不能自吹自擂或是态度偏激,这是本题必须坚持的一个度。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语文评卷组组长陈少华教授点评认为,广东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成长与认知来说话,避免不着边际任意发挥,可以较快入题。对此,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表示,这个题目的自由度还是比较大的。“原点”一词有哲学意味,如果学生审题时,持文化关怀的姿态,并对此作哲人般的沉思状,要想把作文写得深刻,怕是很难。
“我倒是觉得,学生若能在个人生活、个人回忆中截取一个重要的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可能反而能把作文写好。”
点评2023年高考作文题
历年高考作文题相似度极高。主持人 每次在谈作文的时候,这个社会都会很关注,一来有很多种说法,是说今年作文考试意味着社会缺乏什么?比如今年大家在考诚信,意味着这个社会诚信有所缺失,希望通过高考这样一种作文题的形式能够阐述一下年轻人对这方面的一些看法。您对于社会上的这种说法怎么看的?王大绩 这个说法不只...
2019安徽高考作文题点评
敢于梦想成就精彩。2013安徽高考作文题点评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吴耀新。新鲜出炉的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是一则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是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得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一句名言 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
福建高考作文题点评
福建高考作文题点评 各路名师谈季节。孙绍振 平实而又出奇制胜。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以炮轰高考而闻名,今年的高考作文在他眼中又如何呢?昨天考试一结束,记者马上采访了孙教授。就 季节 这个题目,孙教授评价说,看似平易,但要出彩却不容易,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说,又能区分出考生的层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