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题还是分为四大题型,一是现代文阅读,二是古代诗文阅读,三是语言文字运用,四是写作。
1、现代文阅读。
2024年高考语文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1)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较稳定,考查注重阅读理解、概括、归纳、提炼、整合、赏析、**能力。根据题目按要求进行答题,可以做到满意的分数,文本选取了叶嘉莹研究杜甫的**,杜甫人物考生较熟悉,篇幅长度适中。第1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第2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3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能力。
2)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为港珠澳大桥建成,为反映国家进步的标志事件,忆往思今,国强民新。第4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第5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第6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解答时,应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
3)文学类文本阅读去年选择的是国内文学,今年则是考查莫泊桑的短篇《小步舞》。莫泊桑的**极具个性色彩,注重从细节上对人物进行刻画,从而深刻剖析人物形象。两道主观题围绕**三要素人物与环境的创作方法来命题,有助于提升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体看,本道题从命题上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文学基本功,同时引导学生提高在生活中信息提取、筛选、提炼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紧扣**阅读的核心内容,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第7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第8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第9题考查**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本次高考语文论述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论述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可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试题素材的载体优势,使考生在答题的同时领略文化经典、铭记革命历史、感受当代伟绩,进而增长学识见识。
2、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继承了以往人物传记的文体,选材依旧以二十四史为依托,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中商鞅的部分。
商鞅是战国时期出身于卫国宗室的少年才俊,喜好刑名之学,在魏国当差,怀才不遇,离魏入秦,走宠臣景监的门子,得到秦孝公的多次召见。商鞅察言观色,多方试探,以三寸不烂之舌,极力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于获得秦孝公的首肯,遂被秦孝公任用为左庶长,开始着手实施变法。商鞅在历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是选文将其严刑酷法的弊端一笔带过,侧重其变法的积极效果,突出商鞅变法对秦的国势强盛的促进作用。
此外,文中体现出来的商鞅力排众议实行变法不应刻板地遵循旧制,这和当下中国“打破传统思维,勇于创新”的主旋律相吻合。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提倡全民要解除思维禁锢,在创新中寻找新路径,选文正符合时下的民众精神追求。
从题型设置上看,延续了近年的题型,都设置了“文言断句”、 理解文章承载古代文化常识的文言实词”、“理解文本内容”、“理解并翻译句子”等四道题目。且题目难度适中,依旧侧重文言基础知识的考察,包括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的积累和运用。第10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第11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第12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第13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总之,今年的文言文阅读,不论是选材上还是题型上,与去年相比都几乎没有做太多调整,紧扣考试大纲,充分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基础上,考察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能力。
2)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试题选择的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考查形式和内容都保持稳定,诗作反映了诗人杜荀鹤刚正不阿、高洁耿介的品质,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修身立人的基本要求。
第14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四选一”的选择题考查形式降低了试题的难度,直接涉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考生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精确找到命题设误点,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第15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涉及对作者情感的体察和诗歌的篇章结构鉴赏。考生要在牢抓颈联的基础之。上提挈全篇,把自我融入到诗歌中去,从而把握诗人形象、体悟诗人情感,更好地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创设的意境,再分析篇章结构的作用,这对考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3)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出题平稳,难度适中。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第16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试题选择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阿房宫赋》、《赤壁赋》三篇,分别考查了人物的形象之美、建筑的雄壮之美及婉转悠长的乐声之美,不仅考查了考生对优秀经典诗文的积累,又充分发挥了文学的审美育人功能。既能让考生感悟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也能引导考生成长为具有生活情趣的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
今年全国二卷沿用2024年的语用类题型,稳中有变,难度适中。较之2024年语用题,阅读材料中综合考察了病句、成语、补写等内容,将原来的成语题改成了引号的作用题,对标点符号的考察是近几年较少考察的题型,不过总体难度不大。17-19小题的阅读材料内容为中国画,既符合新课标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要求,又综合考察了考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能力。
第17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第18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第19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第20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沿用语用类常见补写题型,学生对这一类题型比较熟悉,考察上下文意的理解和句与句之间的衔接。
第21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新闻压缩题,近几年考题**现几率不高,此题型的出现是对前几年题型的回归,体现了高考考题轮考的特点,此题考察学生新闻的概括和总结能力,考题更加生活化,更加和社会热点相结合。
四、写作。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2024年高考题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对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要求,关注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对教材中的“表达与交流”也给予了非常好的检测。
是基于教材、忠实于课程标准,又从时代出发,能够彰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的成果,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系统性。2024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国70周年、革开放40周年。
任务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以青年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也即要体现出青年对国家事件的思考。本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使命,具有关照现实和社会的意义。
材料非常符合今年的新闻热点问题,而考生们大多数也是刚刚年满18岁,刚成年,作为祖国的**人,应该有民族责任感,所以这个作文很贴近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者在文体上有了规定,限定为书信体、演讲稿,适当地增加了一些难度。不管学生选择写哪种,一定要注意口吻:
“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这点很重要。让学生通过写作去亲身体验那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让他们通过作文身临其境,亲身感受那沉甸甸的民族责任感。学生们只有铭记历史上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才能更好地去迎接未来,创造未来。
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带入感较重要,要让自己真正地走进那个时刻,也要把读者带入文中,从而打动读者。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综合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2024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立意要结合青年生活实际,联系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思考2024年中国的现状,明确青年人的担当——救亡图存。文章体式限制为演讲稿,需要符合演讲稿的基本格式,具有层层递进的感召力。
2024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写作时要提及“参加开过大典庆祝游行”,但不能花费大量篇幅描绘场景,重点是青年的思考。要考虑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磨难、牺牲、拼搏、奋斗。
还要考虑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更要分析祖国今后的命运,需要总结经验。青年人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节点——要更自信、更坚定,要担当起奋斗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
2024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回到40年前,作为2024年的学生,作为时代的参与者,未来的开创者,对于历史要更清醒,更辩证,更理性。实事求是分析社会现状,将目光放远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明确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对于未来要更充满理想,充满自信,充满激情,更有改革的担当与历史责任。写作落笔不要空泛,可以结合改革需要的勤劳、勇敢、智慧的品质,开放、创新的精神,重视科技的动力。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亦要符合写信人和收信人都是青年学生的基本特点。
2024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观后感要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发扬五四精神,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写作时个人的震撼、感动的情感可以穿插其中,更要写出其对自身的激励。
2024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需要关注大时间为“2024年”,小时间为“国庆节”。行文中要关注到时代的变迁,更要思考祖国变迁背后的人物事迹,探索前行的力量——其家国情怀,具体可以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
行文中应该有对功勋人物的景仰之情,也有奋勇接棒的担当。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注意谦敬。
2024年高考语文答案全国卷 2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1 a2 d a裹 果 b 汇 会 c 慨 概 3 b 推崇 十分推重 尊崇 尊重推重。奥秘 奥妙神秘 奥妙 道理或内容等深奥微妙。准则 言论 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 依据 根据 4 d 煞费苦心 形容费尽心思。一唱三叹 形容诗文婉转而富有韵味。时不我与 意思是要抓紧时间。饮...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卷分析
卷分析。一 今年高考试题的变化。依据2017年考试大纲的修订与调整,在试卷文字总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做了不少的调整和变化。从 变 的方面来看,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中,相较于以前来说,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均成为必考的内容。当然这在2017年考纲中有明确规定,但是因为考生阅读量的增大,必然要对整...
2024年高考全国卷
2014年高考全国卷1 物理 精解精析。14.答案 d 解析 穿过线圈磁通量不变,不产生感应电流时,电流表指针不会偏转,a错的 在通电线圈中通电后,穿过旁边放置的线圈磁通量不变,不能产生感应电流,b错的 当插入磁铁时,能产生感应电流,但当跑到另一房间观察时,穿过线圈磁通量不变,不能产生感应电流,c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