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 2021-12-25 17:34:28 阅读 4319

行政管理:林燕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市场与计划不同程度的结合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把市场和计划的优缺点互补的“混合经济”制度的国家。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后期。本轮增长速度**,是短期的周期性波动,还是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滑,需要进一步观察。就明年而言,国际经济态势、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积累和引发的可能性增大。

我国需求结构、人口结构、劳动力供求等经济基本面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上半年,东部发达省市经济增长明显回落,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和空间也在缩小,这很可能预示着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经济增长重回“十一五”时期高增长,既不符合 “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也不应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从日本、韩国的经验看,一旦潜在增长率**阶,扩张性政策并不能拉高增长速度,反而会积累新的风险。从中长期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已经不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外延式增长所能解决的,必须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加快我国增长动力从以要素投入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潜在风险也在增加。一方面,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已连续18个月高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待售房销售压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资金状况总体趋紧,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连续15个月高于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且融资难度增加。目前全国城镇房价收入比低于2023年以来的均值水平,部分房价明显偏高、商品房**量较大的城市,房价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出现全国性房价大幅回落的可能性较小。

另一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地方财政高度依赖、银行较大程度依赖土地和房地产行业的格局,以及民间信贷介入房地产业很多,短期内房价如大幅下降,将会打破财政、金融系统的脆弱平衡。国内外房地产市场大幅波动的教训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投机性购房占比过高,是房地产市场积累泡沫的深层原因。促使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发展轨道,切实发挥住房居住性功能,需要实行中性的住房金融政策,需求与供给有机结合管理,严格限制投机、投资性住房比例。

在调控政策上,可采取“稳供给、抑投机、重自住”的政策组合,即稳定商品房供给、限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鼓励自住型需求;以时间换空间,房价不涨其实就是下降;以房价稳中有降为目标,争取用3—5年的时间,使房价回归社会基本可承受的水平。

近年来油荒、气荒、电荒等现象频繁发生,预计明年电力**仍会紧张,基础产业领域市场化改革滞后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十分突出。应抓住物价压力下降机遇,研究制定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的系统方案。切实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将电力、炼油等生产能力建设选择权还给市场,减少因审批限制导致的供给冲击;鼓励成品油生产和销售市场竞争,提高对内对外的开放度,可考虑逐步放开成品油进口限制;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推进竞争性电力市场建设和大用户直接交易,对垄断性电网企业在可能范围内增加竞争因素,提高其运作透明度,并改善**监管方式;进一步完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形成机制;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居民电价以目前已被多数地区采用的阶梯电价为主,生产电价上调应在已经形成的差别电**局基础上,以基准电价的系统调升为主。

成品油**调整,要尽快从目前22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相关改革要抓住时机,小步快走,力争在今年四季度适时启动。

稳定农业生产,深化农村改革。维护生猪生产基本稳定,建立**对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制度。为避免放大周期波动,在补贴时机上,应选择生猪**大幅下降时启动。

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将粮食直补转变为脱钩补贴,纳入 “绿箱”直接支付,新增农资综合补贴主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完善最低收购**,将玉米纳入国家最低收购政策范围。推进农民土地确权,深化以两种所有制平等为核心的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城乡分治体制改革,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推进农民工在城市定居落户。创新农村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对农业支持保护的制度化机制。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着力改善民生和稳定就业。为顺利推进资源要素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在抗通胀过程中,应积极稳定居民消费,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实物补贴力度。结合国际经验,针对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存款利率定得过低 (住房公积金按3月存款利率计息,养老保险按1年期定期存款计息,医疗保险按活期计息),不仅增值保值能力不足,也损害了参保者利益,应适当提高各类账户计息标准。

近年,社保**收入增长较快,而支出相对稳定,可考虑对中小企业实施社保**按比例返还制度。经综合测算,按中小企业实际缴费人数,每人每月返还50至80元,既不会冲击**收入稳定增长,又有利于稳定就业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可根据一定时期社保缴纳标准,加快实行农民工随读子女异地高考政策,促进劳动力进一步有效转移,缓解局部民工荒。

遵循逐步、弹性的原则,积极研究出台提高退休年龄制度。

2023年,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压力,各种风险恶化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及中期效果,增强弹性和灵活性,视条件变化而相机决策,努力化解各种风险。加快完善货币政策微观机制,更加重视**工具的运用;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中的优势,积极推进结构性减税。

政策导向上,在抑制资产泡沫的同时,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同时,着力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在调整和优化结构的过程中,着力推进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在促进内外平衡的过程中,着力利用外部资源提升我国产业的长期竞争力,切实将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调结构、促改革、转方式上来,稳步朝“十二五”预定目标迈进。

综合上述分析,经济增长速度过高,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符合“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也将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2023年,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把握好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国内物价下行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中长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十三五 规划收官之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2019年12月召开的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2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贯彻新发展理念 打好三大攻坚战 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强调了长期性和结构性的经济发展目标。就短期而言,会议强调坚持...

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全区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开发区经济既出现向发展新常态转变的积极迹象,又表现出当前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的复杂状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产销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固定资产投资总体稳定,消费市场较快增长,外贸出口逐渐回暖,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行业平稳运行。一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2 年是构筑新一轮经济增长基础的关键之年,对于2012 年经济形势,有何展望呢?通过相关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2011 年宏观调控成效将继续显现,房价 食品 和物价总水平涨幅将明显降低 出口 投资增幅也会下降,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当然也存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