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是一个农业县,20世纪80年代初,我县以发展蔬菜生产为突破口,着力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30多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以蔬菜生产为支柱产业的农业大县。同时利用发展蔬菜生产这一载体,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升级,加速了县级经济发展。
1、利用区位优势,实行蔬菜区域化生产。xx邻近南京、芜湖、马鞍山三大城市,又是安徽省进人苏州、无锡、常州和上海市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通讯便捷。在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发展xx蔬菜,必须在全县域甚至更大范围进行布局,实施“西移北进”战略,就是xx蔬菜从东西,从南向北,由沿江向内地转移,其实质是从蔬菜的传统主产区向非主产区转移。
2、实行效益推进策略,促进蔬菜产业向深层次发展。
2.1 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实施“菜篮子”工程,蔬菜面积迅速扩大。由于市场竞争激烈,xx有的蔬菜**出现下降趋势。为进一步扩大我县蔬菜销售市场,稳定效益,各级**与科技人员利用所掌握的技术,结合气候特点,在多熟制、反季节、间套种和一棚多茬上下功夫,提高大棚利用率,发挥其综合效益。
农业科技人员狠抓了秋延椒接早春西红柿,秋延西红柿接早春椒一年一棚二茬,特早熟西红柿套笋瓜、菜豆、豇豆;秋延椒后茬接毛豆、四季豆、丝瓜、甜瓜;草莓套毛豆、西瓜、黄瓜;秋花菜下茬接小白菜再接拱棚瓠子、冬瓜、日本南瓜、黄瓜等。通过合理安排茬口,错开上市高峰期,提高总量,增加经济效益,这些菜一菜、瓜—菜种植模式,每亩年收入均突破万元。(弘利教育)
2.2 向名特优瓜菜方向发展。
xx在抓好茄果类蔬菜生产的同时,积极扩大名特优瓜菜新品种的推广速度,重点开发的当地特有蔬菜及引进国内外的樱桃番茄、彩椒、日本南瓜、脱毒草莓、小西瓜、超甜玉米、佛手瓜,均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利用我县自然资源开发的大棚蔬菜在春节投放到南京、合肥等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引进的彩椒,色泽鲜艳,是高级宾馆、饭店配菜佳品,经济效益是常规辣椒的1-2倍。
2.3 向低投入方向发展。
种植大棚蔬菜虽然经济效益较高,但投资大、风险大,有些农民难以承受,加之技术要求高,管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对一些大棚蔬菜滞后地区,我们农技人员从引导人手,指导他们开始发展投人较少的拱棚、地膜或露地蔬菜,取得经验后再发展大棚蔬菜,走资金或技术积累之路。如历阳镇城北等村虽然与城南毗邻,2024年以前大棚蔬菜发展速度缓慢,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农民手中没钱,怕担风险,不敢试不敢干。
镇村级行政与农技人员及时调整对策,对沿巢宁路和乌段,前几年主攻重点是投资小拱棚甜瓜、地膜、草莓、豇豆、毛豆、菜豆等,一举获得了成功,增强了农民投入的信心。
2.4 向产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
随着xx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人,一批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产业化区域已经形成。①以历阳镇为主的一年两季大棚茄果类蔬菜种植区域,面积7.5万亩,亩年均纯收入达15000元以上,尤其是历阳镇太平、沈家山、黄墩、东河村种植的秋延辣椒亩纯收入达1.
8万元,有500多户,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②以西埠、卜集、乌江等镇为主的拱棚、地膜蔬菜种植区域,面积7万亩,亩年均纯收人达8000元以上;③以历阳镇为主的小甜瓜种植区域,面积5.5万亩,亩年均纯收人达3000元以上;④以乌江、西埠等乡镇为主的露地番茄、辣椒、莴笋、菜豆、豇豆、毛豆、黄瓜为主的种植区域,面积5.5万亩,亩年均纯收人达6000元以上;⑤以香泉、善厚镇为主的西瓜种植区域,面积4.
5万亩,亩年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⑥以善厚镇为主的露地辣椒、常规蔬菜制种区域,面积2万亩,亩年均纯收人达3000元以上。以历阳、乌江为主的小青菜、芹菜等常规蔬菜区域面积2万亩,亩年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
2.5 向无公害、绿色蔬菜方向发展。
针对我县从事商品蔬菜生产多年,病虫害逐年加重,化肥农药用量不断增加的情况,我县早在2024年就着手制订方案,限制菜农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和大量施用化肥。从2024年开始,严禁在蔬菜上施用剧高毒农药,不允许无品牌、质量低的化肥流人我县。2024年我县与安徽省技术监督局合作,首次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十几年的实施,基地逐步得到完善与提高。
同时我县与安徽省植保站合作生产无公害西红柿、小青菜,通过检测均达到了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2024年xx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
3、发挥多方优势,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3.1 强化领导,增**部责任意识。
早在2024年我县就出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提出了压棉扩菜的策略。2024年,县委、县**又制定了《关于加快xx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稳粮、压棉、扩瓜、优菜”的新路子。2024年;在对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大调研、大讨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2024年度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意见》,并及时制订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长远规划,2024年又提出了《东菜西移北进战略》,有关镇按高标准、高投人、高效益的“三高”要求建立示范基地,县**负责人与专业技术人员及镇村负责人每年都要分别抓500亩以上的示范片,制定效益目标,挂牌公示,并与干部年终考核挂钩。
3.2 总结典型经验,形成联动服务机制。
为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提高科技贡献率,我县农技部门做到抓点带面,提高点的辐射作用。
3.2.1抓宣传培训,提高科技普及率。
我县把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切人点,每年全县动员130多名技术骨干采取办班、科技赶集、出宣传栏、印发资料、出动宣传车、利用广播、电视、录像等多种形式宣传蔬菜生产技术与产业发展政策,使之家喻户晓。
3.2.2抓在田作物技术指导,减少灾害损失。
xx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冬春季阴雨天多,大棚、拱棚内湿度大,加之早春温度陡升陡降,全县大棚、拱棚作物冻害、渍害、病害相当严重,对突发灾情,农技人员每年都能及时拿出科学的田管意见,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2.3大力推广增产、增效实用技术。
结合xx实际,重点抓好瓜菜良种推广、全程化学调控、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反季节栽培、间套种、复合立体种植、病虫害综防等技术,并将一些技术有机地加以组装配套,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为避免有的蔬菜集中上市,影响效益,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播期和最佳采收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3.2.4 请专家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共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150多人次来xx指导,为我县蔬菜的发展献计献策。
3.3 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为蔬菜生产服务。
3.3.1抓信息流通服务,保证货畅其流。县、镇农业**的业务人员专门从事蔬菜**信息服务,当好农民的参谋,通过网络把xx蔬菜买到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提供了蔬菜出口量大的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全县蔬菜**。
3.3.2建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县共建蔬菜批发站点30多处,这些市场与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业务联系,互通信息。农贸市场的建立不但为当地而且还为外地来该县从事蔬菜营销的客户提供了方便。远在黑龙江、山东、湖北、江西的客户纷至沓来营销我县的蔬菜,提高了xx蔬菜的知名度,同时还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县还培育了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竹木和钢架等市场,为菜农搞好产前、产中服务。
3.3.3发展加工业,巩固市场。xx在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同时,把蔬菜深加工增值摆在重要位置,重点培育一批蔬菜深加工企业。
3.4 增加投入,增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后劲。为了实现东菜西移北进战略,从2024年开始全县每年用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投资达1000多万元。
西埠镇补贴800万元新建占地1500亩的xx最大的二代棚体示范基地,善厚、石杨、历阳均投入巨资在新区建立蔬菜示范基地,这些基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xx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的xx蔬菜科技示范园每年引进瓜菜品种80多个进行试验示范,已经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良品种30多个,园区为xx蔬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扎实工作,力争使xx种植业结构调整再上新台阶。
xx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调整速度还不快,经济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部分蔬菜在熟期、产量、质量、效益上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现有的大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每年受风灾、雪灾、冻害、渍害的影响,损失较大,还有少数农户由于缺少技术,甚至出现种菜无利可图的现象。对此,要充分利用我县临江靠城、交通便捷的优势,依托农业科技,克服以往以数量求效益的增长方式,逐步实行由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实施结构优、品质优、质量优、品牌优的名牌战略,大力推广无公害或绿色蔬菜,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变化的蔬菜销售体系。
在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做到有“减”有“增”、总体发展的思路,瞄准市场,有选择地减少效益低、销售难的部分蔬菜面积,扩大适销对路的蔬菜,进一步提高我县蔬菜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调研报告乡镇蔬菜发展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灵宝市吉家湾村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让种田能手有用武之地,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全村1100多口人,有1000多个蔬菜大棚平均每人拥有一个蔬菜大棚,年人均收入近万元,被誉为 豫西蔬菜第一村 一吉家湾村蔬菜发展历史以前吉家湾村贫穷落后,村民大多靠扁担打工维生 和重庆的棒棒差不多...
阎良区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摘要 多年以来,蔬菜产业作为阎良区农业的主导产业和重要支柱,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区农业的较快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基于此,就阎良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产业优势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就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 蔬菜产业 农业 阎良区。1 种...
农村蔬菜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章导读 发展现代农业,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靠科技作支撑,走产业化 信息化 标准化的路子。吉家湾村的蔬菜种植模式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灵宝市吉家湾村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让种田能手有用武之地,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全村1100多口人,有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