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同步训练题 四

发布 2021-11-27 17:32:28 阅读 1061

作者:周爱民。

**:《地理教育》2023年第08期。

一、选择题。

读图1,完成1~3题。

1.图中年龄最老的岩石出现在:

a.甲处 b.丙处。

c.丁处 d.乙处。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岩石按成因均属于:

a.花岗岩b.玄武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大西洋中脊是由板块水平挤压形成的巨大褶皱山系。

b.图中可能包括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c.图中两板块间是生长边界。

d.甲地将不断向远离中脊的方向移动。

海雾大都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时被冷却饱和成雾。在冷暖洋流交汇处若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就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4~5题。

4.甲处经常出现海雾,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是寒流,水面温度低。

b.正午是海雾多发时段。

c.海雾对海上航行影响不大。

d.海雾主要来自寒流蒸发。

地降水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三峡枢纽工程、黄河上游水库建设、西部大面积退耕还林、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必要性。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效果,就是改变由西向东的泥沙输运过程,从而打破现有的海岸带物质平衡。阅读材料,完成6~8题。

6.我国实施上述工程后,海岸带受其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a.渤海海岸。

b.台湾海峡两侧海岸。

c.南海海岸。

d.大河三角洲。

7.现有海岸物质失衡后,主要影响是:

a.红树林面积扩大。

b.三角洲增加。

c.海岸蚀退。

d.泥质海岸增加。

8.针对上述问题,保护海岸的合理措施是:

a.河流上游植树造林。

b.增加河流含沙量。

c.大面积围海造陆。

d.修建海堤,保护海岸。

读随海水深度各地理事物变化曲线图(图3),完成9~11题。

9.关于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甲代表二氧化碳浓度 ②乙代表氧气浓度 ③甲代表海水水温 ④乙代表海水密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0.全球变暖后,表层海水的二氧化碳含量将:

a.维持不变b.增加。

c.减少d.先增加,后减少。

图4为风海流随海水深度偏向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完成11~12题。

11.导致海水流速随深度逐渐递减的主要因素是:

a.表层风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海水流动惯性。

12.导致下层海水流向不断偏转的主要因素是:

a.表层风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海水流动惯性。

图5是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盐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西岸。

b.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

c.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西岸。

d.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

14.该洋流可能是:

a.北大西洋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秘鲁寒流。

我国的淤泥质海岸是我国大陆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约4 000多千米,约占我国大陆海岸的22%。据此回答15~16题。

15.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淤泥质海岸形成的原因是:

a.海浪侵蚀b.海浪沉积。

c.河水侵蚀d.河水沉积。

16.淤泥质海岸与砂质海岸的共同点是:

a.都是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

b.都有很好的透水性。

c.都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

d.都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读台风结构图(图6),完成17~19题。

17.台风能量来自于:

a.地转偏向力。

b.洋流的动能。

c.风能。d.太阳能。

18.台风能够促进海洋与大气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海洋热能的释放主要集中在:

a.流入层b.中间层。

c.流出层d.平均分布各层。

19.台风形成后势力会不断减弱,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大量降水导致能量减弱。

b.经过海域的海温偏低。

c.受西风带拉扯、影响。

d.登陆后摩擦加大。

读我国海岸带林地面积组成结构图(图7),根据林地类型及林地郁闭度的大小,将林地分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及其它林地等4 种类型,据此完成20~21题。

20.红树林是海岸林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a.渤海黄海b.黄海东海。

c.东海南海d.渤海南海。

21.有林地所占比重最高的海域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读2023年我国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表(表1),完成22~23题。

22.下列省区风暴潮造成损失最大的是:

a.辽宁 b.天津 c.山东 d.广东。

23.赤潮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体现在:

a.海水养殖 b.海滨旅游。

c.潮汐发电 d.盐场产量。

读我国东海海域海水环境质量分布图(图8),完成24~25题。

24.上述环境问题属于:

原生环境问题 ②次生环境问题 ③环境污染 ④生态破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5.杭州湾海水污染严重的原因有:

海水温度高于其它海域 ②海区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③位于繁忙的航线上,轮船污染所致 ④入海河流带来大量污染物。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二、综合题。

26.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咸潮是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的现象。长江口的水源几乎是上海的“生命源”,但常会被“咸潮倒灌”所困扰。

专家们在分析大量资料基础上,最后确定了“北支中束窄”方案。即用围垦造地方式,将水域圈围成土地,让崇明岛的东北部再向外拓展4千米左右,从而改变水质。

材料二:“北支中束窄”方案实施后咸潮入侵示意图(图9)。

1)崇明岛两侧长江南北河道流量有何差别,并阐述理由。

2)狭长的崇明岛将长江口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河段像斜卧的梯形,上游狭窄、下游宽敞。每逢枯水期,涨潮水流携带大量咸水奔涌而入,发生咸潮,影响水质。

长江口咸潮主要出现在什么季节?加剧咸潮发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3)在咸潮发生时,“北支中束窄”方案对图中水库的水质有何影响,并加以分析。

27.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水体流动构成了一个跨越大洋的海洋“传送带”。通过此传送带,温暖、低盐的表层水被从东到西地传送到大西洋,而深层且高盐度的冷水被从西向东传送入太平洋。

材料二:全球大洋传送带示意图(图10)。

1)简述海水如何承担地球上高低纬度间能量的传递作用。

2)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大西洋南北极季节冰盖的范围及形成原因。

3)有人认为冰期—间冰期的转换是通过大洋传送带的开启与关闭来控制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请你说明原因。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图11)。

材料二:尼罗河三角洲是尼罗河从发源地到注入地中海形成的扇形冲击平原。埃及南部阿斯旺大坝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它已经给三角洲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根据科学家们的**,因全球变暖,本世纪末地中海海平面会上升30厘米至1米,尼罗河三角洲将会被海水吞没,给埃及带来沉重的灾难。

1)分别说明甲、乙两点盐度的季节变化,并阐述原因。

2)图中河流三角洲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说明原因。

3)分析图中a海港发展的有利条件。

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2023年海平面变化示意图(图12)。

材料二:天津市2023年海平面变化示意图(图13)。

1)广东省与天津市海平面高于常年平均海平面的季节有何差异,请解释原因。

2)每年11月~翌年2月,是珠江口咸潮入侵的高发期,说明原因。

3)2023年3月,天津沿海遭遇了近40年来最强的温带风暴潮,其对天津港有何影响。

30.读两岛屿及附近海峡图(图14),完成下列问题。

1)请回答甲岛及经过b点的洋流名称。

2)说明两岛屿分别分布的两种气候类型,并阐述其分布的差异。

3)简述图中两岛屿东侧降水的季节差异,并阐述理由。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同步训练题 一

作者 廖树标。地理教育 2010年第08期。一 选择题。2008 2010年相继发生汶川 海地 智利大 回答1 2题。1.比较海地首都太子港 约72.5 w,18.5 n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约70 4 w,33 26 s 和中国汶川 约103.4 e,31 n 的地理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子...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同步训练题 七

作者 黄道才名师工作室。地理教育 2013年第02期。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 21世纪初奥运会承办城市分布图 图1 回答1 2题。1.下列关于举办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为举办国的首都。b.都属五带中的温带。c.东半球多于西半球。d.都分布在海岸线上。2.除2008年外,最利于我国...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同步训练题 五

作者 全恩朝朱雪梅。地理教育 2012年第11期。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 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 2题。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