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语文课外活动实施方案。
语文课外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在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时间和空间,坚持“语文学习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指导思想,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时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
1、结合各校具体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3、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及课外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具体要求:
1、全班学生应积极参与活动。
2、班级要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创造条。
3、要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在全班内展开问卷调查,开展学生乐意参与的语文课外活动,如组建文学写作小组,开展播音、采访、练笔、演讲、读书、论坛、网络交流等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4、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分成6个小组,小组之间进行竞赛。
四、本年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1、学生书法比赛。
2、故事大王比赛现场比赛。
3、“爱读的一本书”征文;
4、演讲比赛。
5、古诗诵读比赛;
6、阅读知识竞赛;
2建水县第九中学八年级(5)班20xx年2月。
篇二:语文课外活动计划[1]
20xx—20xx学年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一、课外活动学习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社会探索活动的体验,在生活中得到领悟和内化。
2、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分享与合作,在活动中培养成员之间协作精神。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求实、认真的态度从事各项探索、钻研活动。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目标的设计和问题的研究将会对行政的决策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课外活动的实施:
一)实施的基本要求:1、全员参加---要求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任务驱动---小课题组成员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3、形式多样性---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活动。4、课内外结合---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的有利时机开展活动。
二)实施的一般程序:1、进入问题情景阶段。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动机。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进入**问题的状态,形成具体研究方案。2、实践体验阶段。在开放情景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认识自我。
3、表达和交流阶段。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三、活动的评价:
一)评价的一般原则:1、正面评价。主要对学生开展项目作业的积极态度、兴趣、动机等方面去评价。
2、重视过程。着重评价学生开展项目作业具体过程的内心感受、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3、强调应用。
看重学生的项目作业的实际应用。4、关注体验。重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内心感受。
二)综合实践课评价的特点: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评价内容的丰富和灵活性:
参与综合实践课活动的态度;在综合实践课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对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3、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
四、成果形式:
各组同学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理论钻研、实践访谈、社会调查、经验总结等形式开展小课题研究,以类似于课题研究的形式,积极参与,重在学生内心感受,形式可以是小**、调查报告、访谈录、**或录象资料、实物或模型、小制作、展品、一场主题演讲、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等。
语文课外兴趣小组。
20xx.9
20xx—20xx学年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教材分析:语文课外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外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具有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
学情分析:语文课外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教学目标:增进学主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难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课时安排: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保证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的情况下,准备采取以下组织形式:
第1周:小学生活回顾第2周:“成长的烦恼”主题辩论会。
第3周:中学生活随想第4周:以黄河为主题的“黄河,母亲河”诗歌朗诵会。
第5周:文艺小演出第6周:乒乓比赛。
第7周:“我也追‘星’”讨论会第8周:写作竞赛。
第9周:成语连珠第10周:五四文娱活动。
第11周:书法展览、竞赛第12周:“漫话探险”谈人生。
第13周:我爱我家畅谈第14周:语文知识小竞赛。
第15周:“马的世界”“动物知多少”知识问答第16周:学习总结报告会辅优转后措施:
1、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让优秀学生吃得饱,让后进生留得住。
3、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4、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语文课外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较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语文课外兴趣小组。
20xx.9
20xx—20xx学年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这学期,我特别把朗读指导作为重点的方法指导,无论是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外阅读课上还是活动中,我都重点指导了他们朗读的技巧。即使是有些较长的篇目,我宁愿少讲,而多用些时间指导孩子们朗读。因为我感觉这一届孩子的语言功底很差,而默读往往使孩子们只记住了书本的情节和热闹,而优美语言的熏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
而投入的朗读却可以更好的帮助这些语感还较差的孩子们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现在,我的孩子们特别爱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也越来越多了。听着那些初三初四的学生在国旗下的演讲象念流水帐一样毫无感情甚至结结巴巴,真是难受悲哀,下学期,我还要重视朗读,但要适当的开始培养速读的能力了,考场的阅读题还是要以速读为主的。
还有,作文,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普遍是有效性最差的语文教学版块了,根本原因我想源于一些老师认识上的一种误区——认为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靠学生的天赋和读书的积累出成果的。于是作文课疏于有效的指导,常常是放羊一样的给个题目随意写去,作文提高就交给老天和学生自己了。有些学生作文初一一入学就还挺出色,经过几年反倒平平了,这样的结果,老师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我相信好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但绝对是指导得法的成果。从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训练形式的创新,到评讲方式的改革,我们有很多事可以作为,从前写过一篇《功夫在诗外》的文章,这里就不再重复。
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 多层面的学习实践机会,从而改变过去单纯依赖教师传授知识的弊端,为培养具有视野开放 素养全面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未来人才打基础。一 以新课标为依托,确定教学内容新课标提出高年段学生综合性学习目标之一是 学...
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语文课外小组活动计划。永年六实李晓敏。一 指导思想 新课堂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虽然能解决大部分的学生学习困难,但是,在实践中仍有一部分学生会或多或少跟不上教学进度,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科教学目标,除认真备课 上课 批改作业 定期评定学天生绩...
语文课外活动辅导计划
精品文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 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语文课外活动辅导计划篇一 一 课外活动目标 1 获得亲身参与社会探索活动的体验,在生活中得到领悟和内化。2 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会分享与合作,在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