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那些事儿

发布 2021-10-22 11:06:28 阅读 8141

转业这个词,很敏感,也很伤感。我的2012,就在这样骨感的现实中慢慢落下帷幕。作为一名已经着陆的军转,一路走来,我对转业中的若干关键词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一、转与不转。

部队是个大熔炉,金银铜铁锡,统统熔一体。成为将军是每个军人的梦想,可不是现实,能够成为现实的仅仅是凤毛麟角。在最终结局可以预见的前提下,转业成为绝大部分军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但把青春热血撒在军营的军官们,真正要做出转业这样的重大人生抉择,不是不容易,而是太困难了。转业的理由我想不用多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不同的原因。但是,部队与地方,这两个决然不同的群体,差别不是一星半点,这个思想准备一定要有。

转有转的好处,不转有不转的理由。关键之关键还要看个人,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如果你犹豫不决,那说明你还没有做好准备,暂时就先不要提转业的事,安心在部队工作吧。现在部队待遇还不错,军人在三线以下城市都是高收入群体,经济地位较高。就算在二线以上城市,军人待遇也还算中等偏上,还算凑合吧。

如果考虑到工作环境、家庭生活,这是考验你的忍耐力、适应力的时候,这就需要自己衡量了,权衡利弊,早做打算。

如果你决定转业,恭喜你,这将是你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既然决定转业了,就早提出转业要求,争取早日把转业变成事实,早日投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去。早走早好,事不宜迟。

地方需要年轻的、有活力的军转干部,老同志他们也必须接收,但对单位来讲是个负担,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然,如果你决定转业时已经不再年轻,也不用过于担心,国家的政策有保障,最终都会有个位子留给你。

二、前途与发展。

转业到地方还会不会有所发展,前途是否一片光明,是否会比现在过得更好,这是最让军转忧心的问题,军转们的纠结恐怕就在于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还是不要考虑得太多,没有实际意义。能够顺利转业,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接收单位就是不小的造化了。

发展?何谓发展?多数人可能都是指职务的晋升吧,希望在地方当个一官半职的愿望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是极其残酷的。

对于年轻同志来讲,发展机会还是有的。尤其是30岁前转业的同志,专业好一点,文笔好一点,能力强一点,工作勤奋一点,能力被认可,就可能当上科长、处长,甚至更高级别的领导。这是对军转们颇具吸引力的一方面吧。

但正如在部队一样,当上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毕竟还是少数嘛,这个极小的百分比再乘以落到你头上的概率,结果就更不乐观了吧。在部队晋升不容易,在地方就会简单一些吗?所以,年轻是在**都是优势,前途一片光明,却不一定一帆风顺哟。

对于年纪稍大一点的同志来讲,发展机会接近于零。尤其是35岁以后才转业的老同志,转业后要想有所发展就更是举步维艰了。举个例子。

有个老首长,正团8年转业,到地方安排副调研员,等到当上副处长时,都50多了,退休时正处应该没有问题,这也就是与转业时平级而已,你说这是发展了吗?当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却把血淋淋的事实一展无余。

总之,既然决定转业了,就不要把发展的问题看得太重。说白一点,就不要考虑获得进步、提拔的事情了吧。老实做人,低调做事,摆正心态,甘于平庸,把握机会,顺势而为,心态很重要。

三、推荐书与双选会。

转业干部推荐书,不用说的,必须努力做到最好。对于无法与军转们直接面对面交流的用人单位来说,推荐书是他们选人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推荐书的撰写,力求把自己多年军旅生涯中的闪光点囊括其中。我当初在准备推荐书时,也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优点写得更突出一些。

初稿改了若干遍,定稿时还觉得写得不好,担心用人单位鄙夷。

你觉得用人单位是如何来挑选自己需要的人呢?是依靠你的推荐书吗?没错,是推荐书,但我觉得主要的是你推荐书中的个人信息栏。

推荐书都是大家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精心完成的,质量绝对都是一流,水平没有过多的差别。我认为,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就是以下三个个人信息:专业、年龄、学历,在同等条件下其重要性依次递减。

在众多的推荐书中,用人单位哪有时间详细阅读你后面大量的文字?以上三个信息我想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其它都是浮云。写到这里时,正好看到报纸上一片文章说,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关注的关键词是学校、专业、求职意向,这与上面的提法不谋而合。

因此,在简历的首页,一定要把以上信息放在最突出的地方,方便用人单位查看。如果因这些细节的不注意而丧失了被关注的可能,那可真是冤枉啊。

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形式也很重要。各个大单位可能会有不同的模板,老转们也会有一些经典的传世版本。如果有可能,还是把推荐书样式做得漂亮一些好。

至少,这可以让用人单位觉得你很重视,如果太过简陋,则留给人不上心、不重视的感觉。当然,形式也不宜过于花哨,突出主题才是第一要务,不要顾此失彼。推荐书制作的数量,团以上建议40份足够,营以下应略多,60份差不多了吧。

双选会其实就是个人才招聘会。不少人建议在双选会召开的前晚去会场看看,我也觉得非常有必要。去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熟悉会场布局,二是提前感受会场气氛,三是掌握第一手双选数据。虽然去过后你可能会觉得不过尔尔,但到第二天的实战你一定会比没有去的同志多一份沉稳,把握会场的能力会好得多。

双选会正式召开的当天,推荐书的投递需要有一定的策略。一是参加的人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奇怪,不就是军**己么。

非也!双选会当日,一定是人山人海,每个单位展位前都会排起长龙,仅凭一己之力,要把符合条件的单位都投上一遍真的会力不从心。因此,带上你的家属或兄弟或好友一起来吧,1个就好。

这个人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你排队,甚至可以帮助你填写基本资料。在你填写完某单位的登记表后,就可以直奔另一个的位置了,省了不少时间。二是投递的顺序。

建议按照会场的布局来进行确定,横向或纵向入手,呈s型展开,一家不漏。不建议按照自己对心仪单位的排序来进行投递,这样容易在纷杂的会场漏掉许多可以投递的单位。三是做好投递笔记。

每投递完一个单位,就在笔记本上记下,防止重复投递,也为日后的“选情”分析奠定基础。四是速战速决。双选会的时间只有一天,多数单位其实在中午就收摊撤走了。

因此,要掌握好投递的时间,不宜在某一家单位耽误太多的时间。人家主动询问就多聊几句,如果不问你就不要多言,浪费时间可耻,节约时间光荣!

四、考试与面试。

双选会后,手机一定要随时保持通联,尤其工作时间不要主动打**,防止用人单位**打不进来。有些单位可能在双选会的现场就会对满足条件的军转们发放准考证,邀请参加单位自主进行的笔试,有些单位可能会在遴选的基础上通知笔试。参加笔试的人一般不会太少,多的可能会有一二百人。

不要被黑压压的人头吓倒,轻松上阵吧。如果知道考试范围,就提前做好复习。如果不知道考试范围,也要根据单位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关注一下。

时政是最有可能考的内容之一,当然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补得全的,需要平时对政治时事的关注。作文也是必考内容之一,这个就没有办法去准备了,全靠个人修为。

面对到手的考试机会,千万不要主动放弃。机会来了,拼了命也要去抓一抓。努力做到自己能做的,抓住了就能上岸,抓不住也没有遗憾。

我一个营以下的同事,据说忙的时候一天参加2场考试,上午刚考完,吃过午饭接着再去赶下一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不会天上掉馅饼的。

每一场考试,时间都不会太充裕。2个多小时要在平时还不够写一篇作文的,还要完成其他的填空、判断、选择,等等,时间压力不小。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根据自己对作文的把握程度,留出足够的写作时间。

**分值不小,也可能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方面,因此,就算真的时间仓促,也一定要在最后的时间内把**写完,字数可能不够,但一定要把自己的中心观点表述完整,自圆其说。字数不是最最重的,思想、结构、论述才是关键。如果弄个半拉子,估计是只有挨枪子的份了。

如果能有面试的通知,那肯定是件美不胜收的事情了。据我的经验,省级单位先考试后面试的多,而市级单位一般不组织考试,多是直接确定面试人选,区里则不考试,通知面试就是确定签约了。

面试我经历过三种形式:一是面谈。气氛轻松,无需准备。

往往是用人单位介绍本单位情况,征求本人意见。二是无领导小组会议。圆桌会议形式,多人同时入座,对同一主题进行个人发言,然后自由讨论。

我参加的一次只是主持人简单在表上记几个字而已,严格的面试形式应该有考官现场评分。这种形式的面试,往往没有办法进行过多的准备,无非要求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表达流畅。抽签的发言顺序对发言质量会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三是结构化面试。就是一人面对七八个甚至更多的考官回答即定的问题,考官现场评分。这种面试难度最大,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网上对于这类面试有很多攻略,比较有参考价值,值得一看。当然,自己要对各种面试题型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要有自己的思路,这样应对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至于面试时的礼仪,我想不需要过多关注,按照日常的行为举止即可,自然大方,自信诚恳,不宜过分拘泥做作。进了那个庄严的面试现场,可能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吧。一紧张,之前练习的一些不常用的什么礼节礼貌、行为举止都忘光了,所表现出来的也就是平时真实的自我。

我现在都回想不起来自己在面试考场里的表现,反正不是事先准备的那一套,想必那就是平时的我吧。

五、关系与能力。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这个是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在军转这个特殊群体中,有关系有能力,意味着好单位好前途;有关系无能力,意味着好单位不用愁;无关系有能力,意味着一切都是未知数;无关系无能力,意味着凶多吉少。关系和能力都还存在着有大有小的问题,关系越大,能力越强,当然是上上品。

能力大家都不缺,只有强弱之分。关系就难说了,就算有,也有大小之分。在军转择业这个问题上,有关系自然比没有关系强,有大关系肯定比小关系管用。

但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关系、能够实现军转最高目标的关系,军转人当中又有几何?肯定大有人在,但比率不会太高吧,我想三分之一差不多了吧。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二的同志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彼此彼此。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个人能力会成为关键。没错,个人能力很重要,但还不是眼前所需要的,也不是一时半会能体现得出来的。那到底什么才是最关键的呢?

关键在于用人单位的底牌,就是人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写到这,可能会有人笑话了,这个问题从何而知啊。是的,这才是个麻烦事呢。

那些年,那些事儿

那些年,那些事儿。作者 涂强。河南教育 基教版 2018年第11期。不知不觉,从上师范 当教师 负责师训工作 至今,我也成了一名 老教育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初中毕业的我,跨入了师范学校的大门。从初三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我尽情领略着师范生活的多姿多彩。校武术队成立,我第一个报名参加。从此,我们这...

那些年那些事儿

我小的时候,大概十一二岁吧,村子里好多家都养羊,少的三两只,多的十来只。一是为卖了羊赚钱,补贴家用 二是为春节时宰只羊吃肉,享享口福。我那时的乐趣是放养。每逢放假,我和几个发小都到村西场院里放羊。一来那里草 料多,二来场院四周有矮墙,只有一个出口,羊不能随便跑。把羊往场院里一轰,我们几个就围坐在出口...

那些人,那些事儿

那些人,那些事儿。有些人,有些事儿,不用刻意,也会永远铭记。虽然有些俗,但我还是不得不说,茫茫人海,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小康人能够相聚,真的是一种缘分,有那么多的偶然,才促成我们相遇的必然。有时候我会想,假如没有一些机缘巧合让我走进新小康,内心会有一些无所适从,会觉得对于这事一种深深的缺憾。时间是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