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工作安排

发布 2021-08-19 19:26:28 阅读 4835

指导思想:整体规划、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成亮点。

基本思路: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能力为主线统领教学工作。

三个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质量监控。

一、实施道德课堂提高课堂效益。

各校要积极实施本校有效的课堂形态,既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又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各校各学科结合校情,学科特点,优化教学过程,坚持先学后教,因学定导,师生互动,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印成册,让每位教师烂记于胸并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形成本校教学风格,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文化。让对话与合作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交流方式,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交流,相互争辩,教师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共同**,积极构建生本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互融的场地。

小学段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点拨引导、达标反馈”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作业创新为突破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焕发课堂生命活力,大力提高课堂效益。初中以道德课堂构建为目标,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致力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1) 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四个坚持”:

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坚持教材是基本的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

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

坚持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2)关注课堂道德。

课堂即生命,是教师、学生延续、发展生命的地方。若将善待学生生命落实到课堂之中,课堂定然是鲜活的,富于人性的。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个教师应该以新课程的理念,从道德自觉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审视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现象,努力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体现道德的关怀,孕育道德的心灵,洋溢道德的光辉,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3) 关注课堂文化。

教育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课程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在营造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因此,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问题。

可以说,课堂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不管我们对课堂文化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们都必须关注课堂文化问题。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要理解课堂文化的内涵,关注自己的课堂文化建设,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关于学科教学模式及小组合作学习,各校结合已有的模式长期实施,至于小组合作学习不希望去异存同,结合自己进行。

二、校本教研。

1)基本框架:“四四五三三”

a、明确四个观点: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推进校本教研和传统教研活动的最大区别是教研重心的下移;

推进校本教研并不全盘否定传统有效的教研活动;

推进校本教研是保证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证。

b、澄清四种糊涂认识:负担论神秘论无谓论对立论。

c、把握五个要点: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平等对话、交流碰撞、专业共生;要关注课改的价值思想;推进校本教研的最高境界就是催生新型学校文化;要力避新的形式主义。

d、做好三项基础工作:制度建设搭建平台有形成果的积累。

e、抓好三个点:抓执行力抓实践者抓生成。

如何实现有效教研:

(一)形式校际联动校内联动。

(二)把握四个关键词 1、问题 2、主动参与 3、系统 4、改进。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革课堂。

1、实现五个转变:

教室变学室。

教材变学材。

教案变学案。

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课堂变学堂。

2、解读课标整合教材科学设置学习目标。

准确解读课标 ,科学设置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行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如果不进行学科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将是一句空话。

3、以生为本加强学法指导。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因此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讲究指导策略,提高指导水平,努力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飞跃!

本学期各校教研次数不少于6次即双周一次教研。

三、注重过程管理迎接教学调研。

教学调研要通过查阅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设计或者导学案及其检查记录、作业及其检查记录、听课记录及其检查记录,学期学科课程纲要、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计划及记录、观议学科课堂教学等情况,特别是关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制定(装订成册)及落实情况;学科教研组活动计划及开展情况(两周一次教研);学校有效课堂形态的建设和推进情况;课堂教学状况;开展“问题解决式”课堂观察活动,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关于档案建设可以依据上学期参考目录,结合本校具体情况进行,不要作秀,面面俱到,做的工作一定要有方案,过程实施,结果或成果。

登封市中小学教学调研评价量表。

四、解读新课标促进教师专业化。

细化课程标准是研究课程的第一步,又是教学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教学工作的常规,更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只有认真解读学习新课标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和各模块具体目标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我们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的能力,切实把基于标准的教学落到实处。各校要认真做好此项工作,不要流于形式,尤其是更换新教材的学科一定要细化到位,同时把细化成果及时收集存档。

五、开展课堂评优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研究,把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要求课堂教学体现以下特点:

课堂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基础,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提倡一个方式: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实施两个理念:

新课程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实施核心理念:让学生参与教学。

体现三个方面:

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

提供并运用“各种学习资源”

营造师生协作的合作学习环境。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

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逆向设计)

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体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各学校做好校级课堂达标的申请和课堂观察活动,按照中心校课堂达标评优活动实施方案认真执行并归档,迎接镇级课堂达标评优活动。

六、规范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教师能否上好课,备好课是先决条件,通过备课组的活动,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要过“三关”,即课程标准关、教材关、学生实际关;抓“八点”,即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并负责协调该学科教学**现的一些问题和教学情况的监控和反馈。

备课组活动要做记录。教导处要定期对备课组活动记录、教学设计或者导学案等集体备课成果进行抽查,并及时把检查情况进行小结和反馈。学校要把备课组长活动开展情况计入绩效考核。

七、编制课程纲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何为《课程纲要》?

—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回答一门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即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去?

内容:基本的素材或活动是什么?

实施:我怎样带他们去?

评价: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那里?

2)《课程纲要》呈现格式。

(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2)课程元素:

课程目标:源于课标与学生研究;具体的撰写要求有:全面、适当、清晰;一般4-6点,每点1-3句来描述;兼顾三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叙写规范。

课程内容:基于目标、学情、条件处理教材,有逻辑地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排合理等。

课程实施:如何更好的实施上述内容,以便于学生实现所期望的目标,它涉及学习主题/活动安排,教与学的方式等。

课程评价:是指如何确定上述的目标已经或正在得到实现,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是学生表现更好等。

(3)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三)《课程纲要》的意义。

有利于教师的思考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程”,形成学科观或课程意识。

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某门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

有利于学生明确某门课程的全貌或相关政策。

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纲要的审议与质量管理。

作为一份课程合同作为一份认知地图。

作为一份课程计划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各学校各学科努力做好并存档。

教师应学会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田保华)

美国大学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都要分发给学生一个课程要点。这个课程要点就是课程纲要。美国的大学都要求教师和他们的学生共享课程纲要。

所谓“学科课程纲要”,就是指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学材(教材)编制的某学期、某门课程、体现课程元素、指导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计划纲要。学科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表的主要区别在于,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教案往往着重关注内容与方法,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都没有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基本元素。

因此,我认为,中小学教师也必须高质量地编制所任学科的《学科课程纲要》。这是一个学科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第一,编制《学科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本学期学科教学实施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厘清本学期的课程在本学科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明确逻辑关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

学科教师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的过程,也是对实施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的审视过程。教师个人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只是教师个体对教学条件的审视,教研组对《学科课程纲要》的集体审议则是对《学科课程纲要》实施的可行性、合理性的集体评估。这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可或缺的过程。

《学科课程纲要》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同样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蓝本。它有利于学生明确本学期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安排,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把握学习内容的逻辑框架,进而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这是国家课程生本化实施的必然要求。

总之,学科教师编制《学科课程纲要》,既有利于学科教师整体把握课程目标与内容,又有利于学科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也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更有利于学校提升课程管理水平,是学科教师变经验型教学为专业化教学、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的必然要求。

第二,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必须具备四项基本的教学素养。学科教师要编制高质量的《学科课程纲要》,一是必须回答好3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去,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二是必须具备3种基本教学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回答不好这3个问题、不具备这3种基本教学能力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位合格教师,也一定不是一位好教师。

三是必须把握3个前提: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把握不好这3个前提,《学科课程纲要》的编制设计就无从谈起。

四是必须做到3个读懂:读懂课标和学材(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这是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基础的基础。

第三,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必须把握基本的构成要素。《学科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一是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设计教师、课程类型、适用年级、课时、日期。

二是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是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学校提供的条件。

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关键是处理好4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学材及其他资源的分析把握;总体把握学材内容难点、重点等;明确表述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安排;确认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第四,编制和完善《学科课程纲要》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课程纲要是分发给学生的,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编制设计,最好使用第二人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责任的承担者。每个学期结束时,教师都要在一个学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

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程纲要设计与完善过程中的作用。

一份编制质量高并被有效使用的课程纲要,能够规范教师的教,指导学生的学,并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因而是一种低碳高效、规范教学行为、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提高教与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研工作安排

2012 2013年度第一学期教研工作安排。1 各教研组长制定工作计划并及时上交教研室。2 教研组长每月进行一次教案 听课本 反思录的常规检查,组长要打分记录并评出优秀作品,作为展评样本。3 组长九月份把本组的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 教学能手 区级以上 的名单报上来,为十月份的示范课做好准备。4 告知...

教研工作安排

教研活动活动安排。九月。1 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计划并完善各项制度。2 学生暑假作业检查并小结。3 教学常规检查,规范备课和作业批改。4 组织教师开始交流课活动。5 学习新课标。十月。1 作业批改检查。2 第一次月考及质量分析。3 学习新课标。4 开展互学互研 互帮互助活动。...

蝉房中学教学教研工作安排

蝉房中学2014年教务工作安排。日期。工作内容。1 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2 三好 优干表彰。3 质量检测系统学习培训。4 技术与课堂整合研究,教育技术装备数据统计上报1 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课内容扩充2 自制教具 学生电脑作品评选 上报3 信息技术应用大赛。4 第一次月考,教学质量总结分析5 教学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