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中秋拜月习俗介绍

发布 2021-08-11 18:30:28 阅读 8275

三一文库(节日庆典/中秋节

中秋拜月的习俗,追本溯源,是从秋分祭月这一古老礼俗演化而来的。周朝有每年秋分天子率群臣祭月的礼制,《礼记》上就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的记载,此处所谓“朝”“夕”皆为祭拜之意,后来各朝大都相承沿袭,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朝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而建。秋分祭月是皇家祀典,庶民百姓自然无缘参与,但它显然对普通百姓的心理和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况且普通百姓也有祭拜月亮以寄托各种心愿的精神需求,于是在民间逐渐形成子拜月的习俗。

唐代李端《拜月》诗云:“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解带。

”同为唐代的施肩吾又在《幼女词》中写道:“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这个小女孩肯定是见大人拜月见多了,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就模仿大人的样子,玩起了拜月的游戏,由此可见唐代拜月风气之盛。应该注意到的是,这里的拜月是拜新月,祝愿的内容恐怕也多属儿女私情之类。

大概从北宋确立中秋节开始,拜月之俗就由拜新月转为中秋拜月了。宋代金盈在《醉翁谈录》中对宋人中秋拜月的风俗作了详尽的描述:“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

十二、三,皆以**之服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愿: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目如皓月。”

古代常将科举及第称为蟾宫折桂,因而拜月时男孩有“早步蟾宫,高攀仙桂”之愿;嫦娥则是传说中美貌绝伦的月中女神,所以女孩拜月时愿自己貌似嫦娥。到了明代,拜月之风更加盛行,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

“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由此可见当时人们拜月的情景。

中秋拜月的习俗,历代相传,当然变化也是有的。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

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月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朝拜,故京师谚曰: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作者在这里对清代京城中秋节的盛况作了生动描写,从中可以看到,拜月之风在清代还很盛行,只是此时拜月仅限于女人参与。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习俗资料50字。中秋节习俗资料50字 一 端午节的习俗有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 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 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 菖蒲酒,吃五毒饼 咸蛋 粽子和时令鲜果等。中秋节习俗资料50字 二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 周礼 ...

中秋节习俗

键入文字 中秋节习俗 1000 字。八月十五中秋节,已久,可能在原始时期就已经有了。古代民族在中秋节前。后举行丰祭,同时也祭祀月神,有文字记载中秋之事亦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记载更。多,后来加上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识的节日。明清以来成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现今成为国定假日。一 赏月 ...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中秋习俗二三事中秋节作文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 月饼 毛豆枝 鸡冠花 萝卜 藕 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 团圆节 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 团圆饼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