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作文 回望卧龙

发布 2021-06-02 07:29:28 阅读 2975

在蓝点黯淡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了。

诸葛亮少时饱学,且才情肆恣,自恃才高八斗,性格张扬。他自二十七岁走出隆中辅佐刘备,五十四岁在五丈原病逝,恰好半生操劳。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效忠蜀汉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不折不扣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他公忠体国的精神,虽九死其犹未悔,赢得了世世代代的广泛称颂。其实,他也并非完人。

其一,虑多决少。诸葛亮北伐,前后六次,五次进攻,一次防守。后以失败而告终,并非意外。

因为战争是政治、经济、军力的综合较量,但又不能以强弱之势论成败。曹、孙、刘三方面最初都是以弱胜强、力挫群雄,力争得三分之势。诸葛亮北伐仍有一线的希望。

这希望就在第一次出师,曹魏关中空虚,朝野恐惧,陇右三郡叛魏应亮。假若诸葛亮采纳魏延之策,第一次直指长安,一举奄有关中,则天下震动,中原人士旋踵而归,吴人拼力北进,强弱之势不是不可以易位的。只可惜诸葛亮过于谨慎,不敢用奇,丧失了这一取胜的机会。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斯固悲哉!

其二,怀才而误人误己。诸葛亮误用马谡,迁就李平,就失知人之明和用人之明。魏延、杨仪不相能,诸葛亮未能调和。

关羽骄恣,诸葛亮不能喻以大义;对于魏延,他不采用魏延的好计策,不让他参加行动,理由是魏延脑后有反骨。其实魏延真的很有才能,而且对蜀国绝无异心,后来却被诸葛亮逼得反蜀。诸葛亮的后半生,心力交瘁,更重要的是,他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在《出师表》中推荐的人才全都为追随他的荆土人士,大多为二流贤才,不能不说气度有些褊狭。对于人才缺乏的蜀国,此举更是雪上加霜。

再锋利的宝剑也会用钝,重剑往往无锋啊。

其三,文人价值的缺乏与错位。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文人出生于名士之家,受到较好的人文熏陶,所以在乱世中并没有很大的政治野心,淡泊、宁静,无论出山前后都没有称王称霸的志图。况且他还从水镜先生那里学得满腹经纶,对于天下的形势有了深刻的了解,所谓旁观者清。

既然就这么回事,便可以坐看天下纷争,推演消长之势,做出一个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论。

作为一个文人,诸葛亮的悟性是极高的。倘若他以这份悟性,去参悟天机,解读人伦,恐怕是可以与庄周同乐,共孔丘并圣,甚至为集大成者。然而他却偏要去学什么经世改用之学,可谓暴殄天物,舍本逐末。

他偏要跑到刘备那里,将一番见识如此如此这番这番,去做了一个军师。他六次北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诸葛亮的后半生,心力交瘁,但他仍执著北伐,连年作战,劳师远征,消耗了国内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抱憾终生。

这就证明了诸葛亮之才,于治戒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肖之亚匹,而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他的此种行为都不符合他的文人理念,但他除此之外无路可走。他被才俘虏了,成为一个才的载体,而失去了文人自身。

文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拥有相当的才学,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有的人便把施展才华作为目的,渐渐失去自我,为才所误。

把与世无争诠释为逐鹿群雄,一开始就注定了以落尘为归宿;背弃了与青山绿水的约定就注定了在硝烟和溅血中殒身;算尽了星辰,竟忘却了自己仍是误入尘世的沙弥。

马蹄已远去,而今只有这卧龙冢依然年轻。你,寂寞吗?你,后悔吗?

写人作文 畅想“卧龙先生”

写人作文 畅想 卧龙先生 写人作文 畅想 卧龙先生 神出鬼没之计,能战群儒之舌,你是历史上的圣人,蜀国被魏国所灭的结局,如何能掩饰你一生伟大的功绩。题记。在三 营里,有一个人对诸将说 兵法云 虚虚实实,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言罢,就在大将耳边密密受计,结果魏并大败而归,能有这样...

回望小学作文

回望。我是默默看着天黑,又看着天亮的。我想,人生是否应该留下一点时间回望。许多东西流逝的太快,因此来不及回望。人只有经历过劫难后才懂得生命的意义所在,鸟只有飞出鸟笼之后才懂得珍惜本身富有的自由。时光总是仓促地把幸福和自由带走,唯留下一些伤疤,一些尘沙,让后人慢慢地弥补 挣扎。有些东西已经远去,也不再...

回望初作文

回望初一。年级 初二。字数 体裁 散文。寂静的夜晚里,我拉开窗帘,透过窗子看着夜空,深邃的天空下繁星点点,偶尔有夏末的凉风从我的脸庞上缓缓地滑过去,倒也觉得惬意。想起了一句英语 howtimeflies!突然间,觉得它就像是一句真理。昨天,我好像还在为了小升初而奔波劳累呢,可是今天,初一,已经和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