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建军。
**:《时代金融》2024年第08期。
摘要】我国国债市场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带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债的发行和交易也不断发展,尤其是其期限结构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在我国国债市场发展期间,由于一些历史问题,我国国债是市场被人为分割为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市场,即场外和场内市场。两场的分割也就成了我国学者研究国债市场和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重要一环。
这两个市场的分割是否还在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产生影响?本文将拟合我国两个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场期限结构差异,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完善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
一、研究的意义。
我国国债市场现在却处于分割状态,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在交易机制、交易主体和交易品种发面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种分割状态对于我国有效的统一的利率期限结构形成是否还存在阻碍?跨市场国债品种的增多对于这种分割有无改善?
本文将以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数据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和跨市场国债的收益率曲线,研究两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差异,并对我国国债市场进一步改革提出建议。
二、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两场分割是在2024年产生的,所以,2024年之前没有这类问题。实际上,一直到2024年,业界学者关注国债市场问题的侧重点大多都在发行利率上,认为国债利率的地位及其确定依据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国际惯例以及市场经济要求上,只是银行利率以及市场利率的从属利率,且利率偏高,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我国国债发行利率是以银行存款利率为参考标准,并比其高出1到2个百分点。使得**债务筹集成本加大,财政负担加重。
如吴曙明(1997)《关于国债利率成为基准利率的思考》、傅泽平(2000)《对现行国债利率问题的思考》、张海星(2002)《国债利率基准化与市场化探析》。提出的解决思路也多为完善一级自营商制度和招标承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