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复习

发布 2021-05-30 08:48:28 阅读 4056

绪论。混凝土和钢筋共同工作的原因。

1) 砼与钢筋的接触表面上存在有粘结力:化学胶结力、摩擦力、机械咬合力。

2)两者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避免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破坏两者的粘结力,混凝土:1.0×10-5~1.5 ×10-5 /℃钢筋: 1.2 ×10-5 /℃

3)混凝土包裹在钢筋的外部,可使钢筋免于腐蚀或高温软化

钢管混凝土结构:充分发挥了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作用。对于混凝土而言,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受到钢管的横向约束而处于三向应力状态,抗压性能和变形能力显著提高。

对于管壁较薄的钢管,中间充填混凝土,解决了其受压状态下容易局部失稳的问题。

第一章。 抗侧移刚度比较:筒体结构》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热轧钢筋分为hpb235、hrb335、hrb400和rrb400四个级别。

钢筋的冷加工。

冷拉:在常温下用机械方法将有明显流幅的钢筋拉到超过屈服强度的某一应力值,然后卸载至零。

钢筋在冷拉后,未经时效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屈服台阶;

经过停放或加热后进一步提高了屈服强度并恢复了屈服台阶,这种现象称为冷拉时效硬化。

冷拔:将hpb235级热轧钢筋强行拔过小于其直径的硬质合金拔丝模具。

经过几次冷拔的钢丝,抗拉、抗压强度均大大提高,但塑性降低。

钢筋的塑性性能

1)延伸率:

延伸率越大,钢筋的塑性和变形能力越好。

2)冷弯性能:

弯心直径越小,弯过的角度越大,冷弯性能越好,钢筋的塑性性能越好。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1)钢筋强度高。

2)足够的塑性避免发生脆性破坏。

3)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4)可焊性要求钢筋具备良好的焊接性能。

5)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结

6)对预应力钢筋还要求具有低松弛性能。

7)适当的屈强比保证构件具有一定的强度储备。

立方体抗压强度

确定方法:用边长为150mm的标准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3℃,相对湿度不小于90%)养护28天后,按照标准试验方法(试件的承压面不涂润滑剂,加荷速度约每秒0.15~0.

3n/mm2)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立方抗压强度标准值,用符号fcu,k表示。

轴心抗压强度 (见书)

混凝土的复合受力强度

双向受力状态

双向受拉,接近单轴抗拉强度;

双向受压,混凝土的侧向变形受到约束,强度提高 ;

一拉一压,加速了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发展 ,抗拉、抗压强度均降低。

剪压或剪拉复合应力状态

随着拉应力的增大 , 混凝土的抗剪强度降低。

随着压应力的增大 , 混凝土的抗剪强度逐渐增大;当压应力超过0.6fc后,抗剪强度随压应力增大而减小。

三向受压状态

混凝土的徐变

定义:在不变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随时间而缓慢增长的现象。

影响徐变的因素。

加荷时混凝土的龄期越早,徐变越大;

水泥用量越多,水灰比越大,徐变越大;

骨料越硬,徐变越小;

受荷前养护时的温度、湿度越高,水泥水化作用越充分,徐变越小;

受荷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徐变越大;

环境相对湿度越低,徐变越大;

高强混凝土的徐变明显小于普通混凝土。

徐变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使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产生内力重分布;

使受弯构件和偏压构件的变形加大 ;

使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产生预应力损失 。

混凝土的松弛。

混凝土的松弛是指在应变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中的应力会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现象。

粘结应力的组成

混凝土与钢筋表面的化学胶着力;(接触面的化学吸附作用力)

混凝土与钢筋接触面的摩擦力 ;

混凝土与钢筋表面凹凸不平的机械咬合力 。

钢筋的锚固、连接p2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纵向受力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表面的距离。

第二章。 结构的功能要求。

结构设计使结构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条件下,满足各项预定的功能要求,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概括起来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个方面。p26

“设计使用年限”: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要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耐久性。结构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即要求结构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中,在预定时期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结构能够使用到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的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实质上是区分结构可靠与失效的界限。

极限状态分为两类:p27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安全性。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适用性、耐久性。

永久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不随时间而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可变荷载:设计基准期内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如楼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风载等。

偶然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如**、**、撞击等。

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荷载标准值可由设计基准期最大荷载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确定p29

可变荷载准永久值。

荷载的准永久值是指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考虑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所采用的代表值。

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在设计基准期内经常达到或超过的那部分荷载值(总的持续时间不低于25年),称为可变荷载准永久值。它对结构的影响类似于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准永久值可表示为ψqqk ,其中qk为可变荷载标准值,ψq为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可变荷载频遇值: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称为可变荷载频遇值。换言之,可变荷载频遇值是指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仅为设计基准期一小部分的荷载值。

可变荷载频遇值可表示为ψfqk。其中ψf为可变荷载频遇值系数。

可变荷载组合值: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可变荷载同时作用于结构上时,所有可变荷载同时达到其单独出现时可能达到的最大值的概率极小,因此,除主导荷载(产生最大效应的荷载)仍可以其标准值为代表值外,其他伴随荷载均应以小于标准值的荷载值为代表值,此即可变荷载组合值。

可变荷载组合值可表示为ψcqk 。其中ψc 为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

设计基准期是指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统一标准》规定设计基准期为50年。

材料强度标准值是材料按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的材料强度基本代表值。材料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符合规定质量的材料强度的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确定。

材料强度设计值: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分项系数。

结构构件完成预定功能的工作状态可以用效应s和结构抗力r的关系式来描述,称为结构功能函数,用z表示:p31

结构的可靠性指标βp32

设计规范所规定的、作为设计结构或结构构件时所应达到的可靠指标,称为设计可靠指标,它是根据设计所要求达到的结构可靠度而取定的,所以又称为目标可靠指标。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计算)、标准组合(计算)、频遇组合、准永久组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p34

结构抗力是指整个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和抵抗荷载效应(即内力和变形)的能力,如构件截面的承载力、刚度等。用r表示。

影响抗力的主要因素有: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主要有:① 混凝土的碳化、化学侵蚀、冻融破坏、温湿度变化、碱骨料反应以及机械和生物作用等;② 水、氧和氯离子的入侵腐蚀、应力腐蚀及疲劳、冷脆、氢脆等。

第三章。 分布钢筋的作用是:将板面的荷载更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施工过程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以及抵抗温度和混凝土的收缩应力等。

混凝土保护层有三个作用:1)保护纵向钢筋不被锈蚀;2)在火灾等情况下,使钢筋的温度上升缓慢;3)使纵向钢筋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粘结。

梁、板、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环境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见附表3-2。此外,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尚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混凝土规范9.

2.1条)

随着配筋率从小到大,截面破坏性质分为少筋破坏、适筋破坏和超筋破坏三类(过程很重要!!)

1)适筋破坏形态。

当ρmin≤ρ≤b时发生适筋破坏形态,ρmin、ρb分别为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界限配筋率;

一开裂,砼应力由裂缝截面处的钢筋承担, 荷载继续增加, 裂缝不断加宽。受拉钢筋屈服, 压区砼压碎;

破坏前裂缝、变形有明显的发展, 有破坏征兆, 属延性破坏;

钢材和砼材料充分发挥;

设计允许。2)少筋破坏形态。

当ρ<ρmin时发生少筋破坏形态;

一裂即断, 由砼的抗拉强度控制, 承载力很低;

破坏很突然, 属脆性破坏;

砼的抗压承载力未充分利用;

设计不允许。

3)超筋破坏形态。

当ρ>ρb时发生超筋破坏形态。

开裂, 裂缝多而细、延伸不高,钢筋应力不高, 最终由于压区砼压碎而崩溃;

裂缝、变形均不太明显, 破坏具有脆性性质。

钢材未充分发挥作用;

设计不允许。

由上图的两个明显的转折点,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的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ⅰ阶段:从加荷到受拉区混凝土即将开裂,弹性工作阶段。

混凝土没有开裂;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是直线,受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在第一阶段前期是直线,后期是曲线(受拉区边缘处混凝土将首先开始表现出塑性性质);

弯矩与截面曲率基本上是直线关系。

第ⅰa阶段(第ⅰ阶段末):在弯矩增加到mcr时,受拉区边缘纤维应变恰好到达混凝土受弯时极限拉应变εtu,梁处于将裂未裂的极限状态,此即第ⅰ阶段末,以ⅰa表示。ⅰa可作为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的依据。

(当构件不允许出现裂缝时,以此状态作为计算依据)

第二阶段 ——从混凝土截面开裂至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前的带裂缝阶段。

裂缝截面处,受拉区大部分砼退出工作,拉力主要由纵向受拉钢筋承担,但钢筋没有屈服;

受压区混凝土已有塑性变形,但不充分,压应力图形呈曲线变化;

截面曲率与挠度的增长加快了。

第ⅱa阶段(第ⅱ阶段末):当弯矩继续增加使得受拉钢筋应力将要达到屈服强度(fy)时,称为第ⅱ阶)

第二阶段截面的段末,以ⅱa 表示。第ⅱ阶段相当于梁使用时的应力状态,可作为使用阶段验算变形和裂缝开展宽度的依据。(当构件对变形和裂缝宽度有限值要求时,以此状态作为计算依据。

工程结构复习

第一章绪论。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称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较强而抗拉性能很弱,钢筋的抗拉能力则很强。因此,在混凝土中配置适量的受力钢筋,并使得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主要承受拉力,就能起到充分利用材料,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作用。在混凝土中设置受力钢筋构成钢筋混凝土,这就要求受力钢筋与...

工程结构复习

工程结构 复习题。一 填空题。1 钢筋和混凝土能联系起来并共同工作的必要条件,是两者之间有相当强大的粘结力。2 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其体积略有收缩,对钢筋产生握裹作用,从而使接触面上存在粘结力。3 螺纹钢筋比光钢筋的粘结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其表面凹凸不平。4 在一般温度范围内,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

工程结构复习

工程结构 上 课后思考题。第一章建筑结构概述。1 建筑结构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的构件分别有哪些?p1 2 建筑结构按材料可分为哪几类?其中混凝土结构有哪三类?比较三类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不同 破坏特点,纵向钢筋的作用,主要用于什么情况 p2 3 钢结构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杆件组成的结构?钢 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