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作文热点话题及材料

发布 2021-05-26 01:03:28 阅读 7916

1.大学生救人事件话题作文 2023年10月24日下午2时15分许,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十多名大学生手拉手结**梯扑进江中营救,两名男孩获救,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谱写一曲人间热血情。

10余名大学生的选择让人非常骄傲,但3个孩子的死让人非常心痛。这些年轻人用人组成的人链让我们觉得温暖,让每个成年人拥有一些***更完整的力量。3名大学生去世时都只有19岁,他们的生命永远灿烂如花!

这样的壮举,温暖着人间,善良在人间没有绝迹,在这些90后的身上,我们看见未来,看见希望,看见民族希望的火种。消息一出,引发网络热浪。对3名烈士和十余位大学生,好评如潮。

为烈士的撒下了难以抑制的泪水。在交口称赞中,人们对花样年华的凋零,极其痛心,三名大学生,就在人们的眼前,消失了。再也会不来了。

记者去他们的寝室,那空荡荡的床位。。。就那么空着。。。在危险时刻,一腔热血,冲上去。。。

果然是中华好儿郎。赢得人们的尊敬,赢得该得荣誉。但是那是用生命,仅有一次的金色华年铸就!

人们叹息,人们悲恸。。。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你们不该走的。

真的不该走。。。但是没有人能留下你们。及时前来营救的三位冬泳老人,在救下了6,7名大学生后,筋疲力竭,再也找不到沉入江底的你们。

老人留着泪说:真是无能为力了网络热辩:三个大学生的生命换课件**回两个,不值。

拜托,不要这样说了。这个谁能作出准确预判呢?不要事后诸葛亮了。

好心人说大学生救人要注意安全。这个是正确的说法,避免牺牲方为上策。因为不会游泳,就必须要多小心。

如果不是冬泳老人及时赶到,那将是怎么样的不堪设想。。。有人说道:你们救人时。

有想到后果吗?如今的社会值的你们这么做吗?半年后还有人记得你们吗?

最痛心的是你们的父母从此要孤独终老。对于此,建议国家给予最高的待遇,不让失去孩子的老人孤苦伶仃。 建议国家在教育方面从小学就应该把游泳加入体育课程。

同时,安全教育也是常抓不懈。不要再发生如此事件,经不起这样的折磨了。 这位朋友说的好:

生命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无价的,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我为我们的大学生而感到自豪,尤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糟糕社会里,还会有这样的人,为了别人而不惧危险 ,挺身而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2.科举与北大(2019-11-23 09:41:

13) 北京大学宣布,从2023年起,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首批名单39所中学及校长已公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由于晚清科举弊端凸现,科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背负不良名声,似乎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实际上,我认为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优良的制度,它使中国封建社会在漫长的过程中长治久安;它使中课件**国封建社会高速发展,没有出现欧洲那样的中世纪黑暗。科举制让所有的国民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问出身,不问等级,不问来处,只要考过了乡试、会试、殿试,你就是国家栋梁之材。学而优则仕。

科举制保证了中国封建社会人才制度血液新鲜,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人的价值。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一反汉以来的举荐制,让裙带之风在此停滞,让中国的封建制在世界同期文明进程中独树一帜,屡建辉煌。科举制度为封建社会设定了一条公平的竞争线,今天的高考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讲,仅是这条竞争线的延伸,说的通俗一些,是今天全体国民唯一可以看得清的公平底线。

那么,在这条公平底线上剌开一个口子,可想而知社会的反应。我想,北大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做出此决定本身没错,但北大不是北大人的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那决定的角度就值得商榷。做出这样重大的决定,假设的前提不应是最好,理应是最坏;如果某一年某一校长营私舞弊,那么这决定是否立刻土崩瓦解?

这条公平的底线是否一夜消失?作为高考,最好的学生就凭本事考呗,能否上北大全凭真功夫。举荐制的弊端显而易见,那首批39位中学校长,一定会在明年得到学生家长腻人的青睐。

3.丧钟为你而鸣! —关于教师的“批评权” 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老师郝旭东被其学生血腥弑杀;另,据2023年9月20日《南方***》披露,2023年9月12日晚,湖北天门市育贤外国语学校高三(6)班学生徐超在宿舍楼杀了前来查铺的班主任老师刘泽洪。

诸如此类的案件不胜枚举。输入关键***词“学生殴打教师”,一下,有相关信息801,000条,再输入“学生杀害教师”,竟有724,000条,足见问题之严重性。再回想刚刚发生的杨佳弑警案,以及全国为杨佳的血腥行为叫好的国民的暴戾之气,都会令我们不寒而栗,引起我们深入地思考我们当前的教育机制和德育教化方式。

海明威的作品《丧钟为谁而鸣?》的扉页上写道:“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括在人类之中。

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敲响。” 既然我们存于这个世界之中“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那么,我们所存于的这个社会之中必然的伦理道德上的身份就是作为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家庭的成员身份而被确认的,并需要深切理解相对应的伦理身份的道德责任担当,从而给予个体生命的价值坐标,使每个个体生命能清醒地真实地生活在社会之中,生活在民族的、国家的、历史的、伦理的关切之中,从而个体微茫如苇的肉身生命因此而获得一种价值之向度而造福于人类文明世界。 人何时能够

真正地称之为“人”就是在于个体生命需要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一隅地存在,即接受和完成对生命的教育、德性的教养之任务。如果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不能在增进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以及对完满德性之良善的追求方面,不能启迪人们的道德理性的觉悟的时候,不能引导人们对精神范畴的神性敬畏的时候,那么,作为个体的人的肉体之欲望、兽性的暴戾冲动之气就难以实现道德教化之目的。上面所列举的杨佳弑警案、诸多的弑师案以及更多的因为暴戾***之气的增加而导致的血腥犯罪之事实存在,正是整体社会德性生活或信仰生活缺失的直接后果。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所有的“果”必然有其“因”存在,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价值追求造成的集体性偏错才有可能结出这样的偏错的恶果,这怨不得他人。 儒家先贤更加注重的是“反求诸己”,在有问题的时候不是更多的把责任推卸在他者的身上,正如**不能把责任推卸到生存于“穷山恶水”之间的“刁民”身上一样。

德育的教化功能就是要求对自我的认知和觉悟,这个是从内在精神和灵魂层面的觉醒,此觉悟才能产生心灵向善之转向。外在的社会功用首先是社会道德环境不能是“逼良为娼”的,课件**而应该是疏通的、引导的、规范的道德教化;此外在的道德教化之关键是对个体生命的无限关切和关注,是对每个生命个体(哪怕是残疾的生命个体)所置身其中的社会生活赋予价值并对生命个体赋予最大的尊严。如果社会生活成为利益既得者驱动国家机器为所欲为地有意无意地忽略弱势群体个体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存在,并他们的正当的权益可以被任意践踏,他们的生命难以得到起码的尊重的时候,那么,作为个体的他们也就拥有了放弃道德教化的存在基础。

由此推断,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激励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真所在。 就哲学理性方面对此的关照来看,梭罗在他的《**民不服从》中认为:“大多数人生活在无声的绝望之中。

”导致这种绝望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社会机制未能体现出对生命的敬重和关怀,也没有能产生能够疏通个体、自我实现的思想。这样的个体与社会的二律背反状况,与梭罗当时的美国现状以及现在的美国现状,以及当下的中国现状都未能有多大质的改观。而思想家认为解决个体与社会的冲突的唯一办法除了信仰的力量之外,主要诉诸的就是学校教育之途径。

但是,事实是,当教育不能充分发挥这种功效的时候,整个的社会机体和个体都会出现严重问题。**不能仅仅把教育当作装点门面的花瓶和任意使唤的婢女,而是要切实地实现教育的均等、公平、民主之目标。切实地形成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风气。

如果,当各个生命个体在教育教学中不能被唤醒生命之灵性,不能共邀学生参与到对世界的自我的知性体验课件**并参与对天地之道、万物之道、生命之道、伦理之道的审察中,抛弃了作为师者的“传道”功用,而仅仅停留于“授业”“解惑”的相对单纯的层面的话,这样的学校教育就很难以让学生意识到:作为生命个体的高贵性和神圣性;同样也很难对他人的生命有敬畏感。结果就是难以让人意识到作为个体除了追求金钱等外在之物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人生德性追求。

如果仅仅把目光定睛在金钱等外在之物上,正如爱默生所言称的:“他生活于世界之中,用金钱智慧来主宰它;他在世上劳作,但是他是一个半吊子的人,他身强体壮,胃口极好,但是他的心灵则沦为禽兽,成为一个自私的野蛮人。”(论自然》)我们的社会的忧虑也恰恰在这里,我们如果每个人都还能意识到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子孙培养成半吊子的野蛮人的话,我们还是有很大作为的。

因为,一旦人类具有了对真理的感知或拥有了良善的意志,人类就可以得以不朽。

2019广东高考作文热点话题

1951年,爱因斯坦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有个小女孩写信问他 地球何时停止转动 对于这样一个天真的问题,爱因斯坦竟然郑重其事地回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地球已经存在了10亿年有余,它何时终了的问题,我的意见是 等等看吧!要求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

2019广东高考作文热点话题

1951年,爱因斯坦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有个小女孩写信追问他 地球何时停止转动 对于这样卢莱县真的问题,爱因斯坦竟然郑重其事地回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地球已经存在了10亿年有余,它何时终了的问题,我的意见是 等等看吧!要求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

2019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素材

写好一篇作文,离不开平时的点滴积累,只有素材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到了考试时,思维的匣子才会被打开,犹如洪水一般,滔滔不绝。真正的实现文思如泉荣,下笔如有神。1 关于奉献。无论追求什么,都不能让仁爱的底色褪去。最近,清华大学一位教授的助学故事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这位教授叫赵家和,一辈子生活简朴,一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