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汉语的单音词。
1 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
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与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的情况很不相同。只要翻阅任何一篇文言作品,我们就能发现这一特点。例如: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篇短文共140个字,其中双音词仅12个,即:河伯(出现2次)、欣然、天下、北海、面目、望洋、以为、且夫、仲尼、伯夷、大方。其余都是单音词,共116个。
如果译成现代汉语,这些单音词中有许多词就必须用双音词来表示。
2 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词的比较。
拿古汉语的单音词同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进行比较,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 从古代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至——到来以——认为。
视——**殆——危险。
② 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语素,再加上一个实义语素,合成现代的双音词:
秋——秋天流——水流灌——灌注。
道——道理叹——感叹。
③ 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语素,再加上词头或词尾:
虎——老虎果——果子石——石头。
3 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
古汉语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词,有时候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相同,如果以现代双音词的意义去粗粗解释,而不细加推敲玩味,似乎也讲得通,但实际上却错解了古书的含意。对于这种情况,必须细加辨别。例如:
① 虽然——《墨子·公输》:“王曰:‘善哉!
雖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句中的“虽然”是“尽管这样”、“虽然如此”之意,是个词组,“虽”是转折连词,“然”是代词,不同于现代的转折连词“虽然”。
② 然而——《孟子·梁惠王上》:“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中的“然而”是“这样却……”如此,可是……”之意,“然”是代词,“而”是连词,不同于现代的转折连词“然而”。
③ 所以——《荀子·议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左传·成公三年》: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孟子·梁惠王》:“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在上述三个例句中,“所以……”分别表示行为的工具、行为的方式和行为的原因,“所”是个辅助性代词,“以”是介词。现代的“所以”是用在因果复句中表示结果的连词,与古代的单音词“故”的含义相当(如:《论语·先进》: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④ 可以——《左传·庄公十年》:“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句中的“可以”,是“可以用来”、“能够凭借”的意思,“可”是能愿动词,“以”是介词(它的宾语“之”省略),不同于现代的能愿动词“可以”。
⑤ 其实——《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句中的“其实”是“它们的实质”之意。
《后汉书·黄琼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句中的“其实”是“他的实际情况”之意。
“其”是代词,“实”是名词,“其实”是偏正词组,不同于现代的副词“其实”。
⑥ 非常——《史记·项羽本纪》:“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句中的“非常”表示“不同平常的意外变故”之意。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句中的“非常”表“非同寻常”之意。
现代“非常”则是程度副词。
⑦ 于是——《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
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
’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
’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句中前一个“于是”,是介宾词组,含意是“在这个时候”;后一个“于是”也是介宾词组,意为“在这种情况下”,但其用法与现代连词“于是”比较接近。现代连词“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着前一件事,后一件事往往是由前一件事引起的,它是由后一个介宾词组“于是”发展而来的。
⑧ 城市——宋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诗中的“城市”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城”是“城市”之意,“市”是动词,意为“做买卖”。
⑨ 母亲——《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袁)绍母亲为婢使,绍实微贱。”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袁绍的母亲亲自做过婢仆,袁绍实在是出身低微卑贱的人。句中的“母”是“母亲”之意,作主语;“亲”是“亲自”之意,作动词“为”的状语。
⑩ 树木——《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句中的“树木”是个动宾词组,意为“种植树木”,现代的名词“树木”与句中的“木”字含意相当。
11 禁止——《荀子·王制》:“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句中“令行禁止”是“号令一发就能施行,禁令一下就停止”之意,“禁止”实际上是条件复句的浓缩,与现代动词“禁止”不同。
12 指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这句话意思是:
白璧上有一个小斑点,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指示”是两个动词连用,不同于现代的双音词“指示”。
13地方——《孟子·梁惠王上》:“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句中“地”指“土地”,“方”指“……见方”(“方千里”即“千里见方”),与现代名词“地方”不同。
14知道——《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句中的“知道”是动宾词组,意为“懂得道理(事理)”,与现代双音动词“知道”不同。
15生理——方苞《狱中杂记》:“吾辈无生理矣。”句中的“生理”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性)”之意。
晋嵇康《养生论》:“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句中的“生理”意为“养生之理”。
杜甫《北征》:“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句中的“生理”意为“谋生的方法”。
上述“生理”与现代表示“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的双音词“生理”不同。
16身体——《淮南子·氾论训》:“故圣人以身体之。”句中的“身”指“自己的身体”,“体”指“体验”。成语“身体力行”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现代“身体”是双音词。
17责备——《淮南子·氾论训》:“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句中“责备”是动宾词组,意即“要求完美”(“责”表“求”义,“备”表“完美”义)。
成语“求全责备”中,“责备”与“求全”义近。现代“责备”是动词,义为埋怨、指责。
18故事——《汉书·楚元王传》:“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句中的“故事”是“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之义,与现代“讲故事”中的双音词“故事”不同。
19放心——《孟子·告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句中“放心”义为“放纵恣肆之心”,是偏正词组,不同于现代表“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之义的双音词“放心”。
20睡觉——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新睡觉”是“刚刚睡醒”的意思,“睡觉”是两个单音词。
21后悔——《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韩)非。李斯使人遣非药,使自杀。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句中的“后悔之”是“后来懊悔这样做”之义,“后悔”是两个单音词组成的偏正词组。
等等。正确地区分和理解古汉语中连用的单音词,对于正确掌握古书的含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切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 古汉语的双音词。
古汉语的双音词可以分为单纯双音词(只含一个语素)和合成双音词(含有两个语素)两类。
1 单纯双音词。
古汉语单纯双音词包括重言词和连绵词。
① 重言词。重言词,也叫“重言形况词”,又叫“叠音词”,是重叠两个音节组成的词。例如: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句中的“夭夭”、“灼灼”都是重言词。
《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句中的“斤斤”也是重言词。
重言词是重叠两个音节构成的,有的重言词的含义与记录这个词的字的含义有关。例如:《孟子·尽心下》: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句中的“昭昭”是“明白”的意思,“昏昏”是“糊涂”之意,它们的含义分别同“昭”的“明亮”义、“昏”的“昏暗”义有联系。
又如,《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句中的“忡忡”是“忧愁之貌”,同“忡”的“忧虑不安貌”有关。
类似的重言词还有:依依(依恋的样子)、悠悠(久远的样子)、徐徐(慢行的样子)、袅袅(摇曳的样子)、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眈眈(狠狠注视的样子)、悄悄(忧愁的样子),等等。
有的重言词的含义与记录这个词的字的含义无关。例如: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中的“萧萧”是“马鸣之声”,与“萧”的本义“艾蒿”无关。
又如,《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句中的“丁丁”是“伐木声”,与“丁”的本义“干支名”无关。
类似的重言词还有:夭夭(少盛之貌)、霍霍(磨刀声)、离离(繁茂貌)、坎坎(伐木声)、关关(鸟鸣声),等等。
一般来说,重言词都是形容写貌之词或拟声词。
重言词在形式上与单音词的重叠形式相同,但在表意上是有区别的。例如,《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句中的“物物”、“种种”都是单音词的重叠形式,含有“遍指”、“每一”之义,这是重言词所不具备的。又如,《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句中的“行行”是单音词的重叠形式,意为“走了又走”、“走啊走”,表示动作的重复进行,这也是重言词所不具备的。单音词的重叠形式在古汉语中颇为常见,如“旦旦”(每天)、“卷卷”(每卷)、“朝朝”(每天早晨)、“暮暮”(每天晚上)、“人人”(每人)、“家家”(每家)、“处处”(每处),等等。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2 它們的結合比較鬆散自由,組合不很固定,甚至詞序可以顛倒。例如 阻險 險阻 阻隘。3 古人對於這一類同義詞,常常加以區別。例如 婚姻。左傳成公十三年 寡君不敢顧婚姻。說文 婦家爲婚,婿家爲姻。這種同義連用現象,在長期的使用中,有些連用的同義詞逐漸凝結,形式固定下來,形成了複音詞。如治安 婚姻等。2...
同义词和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意义相同的叫等义词,意义相近的叫近义词。一 等义词。概念义 附属义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能够替换,也叫绝对同义词,如 单车 自行车青霉素 盘尼西林电机 马达六弦琴 吉他立刻 马上 概念义相同,附属义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西红柿 番茄母音 元音剪刀 剪子玉米 包谷 棒子公...
同义词和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意义相同的叫等义词,意义相近的叫近义词。一 等义词。概念义 附属义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能够替换,也叫绝对同义词,如 单车 自行车。青霉素 盘尼西林立刻 马上。电机 马达。六弦琴 吉他。概念义相同,附属义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西红柿 番茄。母音 元音。公尺 米。剪刀 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