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发布 2021-05-13 03:31:28 阅读 8374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承载着他思想理论的这本经典著作却没那么如雷贯耳。这与这本书更加的专业和难懂,出版时作者把西方职业经济学者作为读者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地方也都不太理解,显示出自己经济学知识十分不足的弊端。虽然如此,这本经济学史上的巨著仍能让人受益匪浅。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通过网络大致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希望通过历史背景的了解更好的理解书的内容。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1929—202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2023年发表了《通论》。我们可以看到,凯恩斯撰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反对传统的学者所信奉的就业理论以及由此对付危机的态度。具体地说,他企图推翻传统的有关就业理论赖以组成的上述劳动市场论、利息论和货币论组成的三个部分并且提出他治理危机的对策。

此书问世根本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本书所建议的政策。

由于这本书的专业性,商务印书馆版本在正文前又大段的译者导读,这一部分对我这种经济学初学者来说真是太有用了。首先从导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有关失业的理论。该理论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劳动市场论。按照。

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就业论,社会的就业量和实际工资由对劳动的供求双方苏决定。第二,利息论。按照传统的说法,投资资金的**是储蓄,而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能得到利息,一边获取更多的消费。

第三,旧货币数量论。按照旧货币数量论,人们之所以需要金钱,原因仅在于金钱能够买到的物品,如投资品、消费品等。这三点理论的目的在于证明:

资本主义总能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而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凯恩斯的观点正是对原有观点的批判和发展。在译者导读中,高鸿业先生还列出了凯恩斯的理论框架:

消费——消费倾向预期收益资本边际效率市场**国民收入投资货币数量(或就业量)利息率。

流动性偏好。

通过预先了解凯恩斯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我们对这本书的阅读。导读中还讲到了凯恩斯理论在西方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对中国的意义。认真读完高鸿业先生的译者导读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凯恩斯在书中主要阐述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乘数原理和有效需求原理,以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性偏好、经济周期理论、物价理论、工资理论等众多内容。

在第一编中,凯恩斯着重论述了有效需求原理。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

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由于总需求不足,商品滞销;存货充实,引起生产缩减;解雇工人,造。

成失业。当就业增加时,收入也增加。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

但后者增加不如前者增加那么多,这就使两者之间出现一个差额。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两者组成。因此,要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持就业的增长,就必须增加真实投资来填补收入与这一收入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之间的差额。

换言之,在消费需求已定的情况下,除非投资增加,人为地增加社会需求,否则就业是无法增加的。凯恩斯试图用三大心理规律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第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最末一个货币收入单位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在减少。第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人们预期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成本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

第三,灵活偏好规律。人们愿意保持更多的货币,而不愿意保持其他的资本形态的心理法规。

在第二编中,他主要阐明了预期、所得、储蓄、投资的定义,以及使用者成本等问题。凯恩斯将预期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并且认为短期预期是**预期,它决定厂商的现在产量和就业量;而长期预期是指资本的流动偏好,投资者会在持有货币或是投资**的收益性之间进行选择,这种预期往往也是不稳定的他还认为,从根本上说,投资对于储蓄有决定性作用,古典学派认为储蓄与投资相等取决于利率的观点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社会经常存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主要就是投资不足引起的,因此,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投资,特别是公共投资,是扩大有效需求、提高总收入和总储蓄的有效途径。

在第三编中,他主要研究的是消费者倾向。凯恩斯认为,当就业量增加时,总所得也随之增加。然而社会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总的真实所得增加时,总消费量也在增加,但没有所得增加德那么快。这是一个心里法则,无论从人性来看,还是从具体事实来看,这都是毫无疑问的。他详细列举了影响消费倾向的。

客观、主观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

通过乘数原理,凯恩斯得到了国民收入(y)与投资量(i)之间的确切关系,将其经济理论导向经济政策,并指导经济实践。

在第四编中,凯恩斯关注的主要方向是利率与灵活偏好。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所谓的“灵活偏好”和货币量。他说,一个人在处置他的所得时会碰到“个人心理的时间优先”问题。

第一是消费倾向,在所得中有多少用作消费,有多少以某种方式保留为对未来消费的支配权。第二,他持有的所得或储蓄保留为对未来消费的支配权的方式,可以是即期的、流动的,也可以是把即期的支配权放弃一些时候,而由未来的市场状况决定。这便是“灵活偏好”,利息就是放弃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在第五编中,主要是物价理论和工资理论。他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增加货币数量促使有效需求增加,其效果一部分引起物价水平**,另一部分促使产出和就业增加。只有达到充分就业后,再增加货币数量才不会再促使产出和就业的增加,而只会使物价水平同比例地**,形成真正的通货膨胀。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货币工资有伸缩性,存在失业时,货币工资会自动下降,失业将随之减少,直至恢复充分就业。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的上述观点。在假定货币工资和**不变时,凯恩斯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工资。

关于货币工资降低是否增加就业量的问题,凯恩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是,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效率三者不变时,货币工资降低是否直接趋向于增加就业量。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否定的。

第二。种情况是,消费倾向、资本家边际效率或利率受到货币工资降低的影响时是否存在增加就业量变的直接趋势。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肯定的。另外,凯恩斯还不赞成传统经济学关于通过降低货币工资以增加就业的政策主张。

第六编中谈及了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主要包括繁荣、萧条、衰退和复苏四个阶段,这是由于投资率波动引起的,而投资率的波动又主要在于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动。当繁荣趋向顶点时,资本品巨大需求压力使得它的重置成本的提高,构成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的一个原因。

同时,资本边际效率还取决于对资本品未来收益的当前预期。但是,这种预期的基础是靠不住的。由于预期的依据捉摸不定,所以它面临的是突然和剧烈的变动,成为降低资本边际效率的主要因素。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萧条。凯恩斯认为经济的复苏主要依赖资本边际效率的回升。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论述了大量的内容,建立的许多经典的经济模型,意义深远。现在读起来这本书能理解的东西不多,很多内容需要依靠网上其他人的讲解来辅助理解,虽然如此,这本鸿篇巨著仍带给了我们很多收获。这是本需要反复阅读的经典。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统计1001 1102100132 高健。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巨匠,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 凯恩斯主义 是20世纪西方经济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不论是对西方经济学说,还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都有重大影响。他的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出版就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轰动,有人把他的理论誉为一场像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读书笔记。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 凯恩斯主义 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经济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他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脱离了地域的限制,几乎世上所有的高校都以他的理论作为经济学学习的基础,教导学生以 凯恩斯主义 的理论来分析经济现象。本世纪30年代以前...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而 通论 则着重于总量分析,创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为国家干预和调控宏观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可以引导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对付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刺激长期经济增长,有助于揭示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商业循环中最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的对策。3 经济危机理论。在经济危机理论上,新古典经济学派奉行 萨伊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