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

发布 2021-05-07 16:31:28 阅读 5149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理解,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作用。

考点二意识观。

1.意识生的条件:

1)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意识的本质: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考点三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考点四对立统—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部有其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宴存在的事物部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富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考点五实践和认识。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

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考点六认识的本质。

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这就割断了认识同客观现实的联系,否定了认识的客观依据,陷入了主观随意性。

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考点七认识的过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

觉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2)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被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需要。

和利益的认识结台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

第四,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考点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1)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2)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3)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窖。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考点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的本质。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民群众的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3.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累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关于教 学过程的基本观念。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选摘。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急剧发展向传统的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育和教育科学必须改革自身以适应这种挑战。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科学学科群中的重要一员,它也必须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

2019美学第4讲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

边界是一个事物和另一事物的分界线,因此边界是一个事物的起点和终点。所谓的批判就是对于边界的规定。它是区分 选择和决定。事实上,事物只是在批判中才与它物相分离而形成自身。在这样的意义上,事物并不先于批判,事物就在批判之中,在此它表明自己的存在和非存在。对于当代美学来说,无原则的批判包括了多重任务,即语...

初一基本知识点考点

1 线段ac与db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 如果m是cd的中点,那么m是ab的中点吗?请说明理由。5.有一个水利勘察大队,第一天从出发点沿江向上游走了5.5km,第二天又向上游走了5.7km,第三天向下游走了4.9km,第四天又向下游走了5.8km.这时,勘察大队在出发点的上游还是下游?距出发点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