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答案(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d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一遍文本,然后阅读题干和各选项,再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部分,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文字仔细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本题中,b项犯扩大化错误:
原文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没有泛指旧史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一遍文本,然后阅读题干和各选项,再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部分,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文字仔细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本题中,b项错误是,原文已指出“《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也不是向壁虚构的”,并未讲“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
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此段大意为:
“(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答案】a考点: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答案】c(不是派使者调解,而是禁止)【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题中,c项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
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答案】(1)如果不参加我们皇上赐给您的筵席,这就是对我们皇帝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如果一定要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处之吗?(2)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解析】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第(1)句中的“锡”即“赐”;“不虔君命”即“对国君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处之安乎”意思是“能安然处之吗”。第(2)句中的“从容”此处应是“郑重、严肃”之意;“救正”即纠正、弥补时政的过错;“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的意思。考点:
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臵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
“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臵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
“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
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
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
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赴,这是对君主的不恭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
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
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
曾公亮。
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二、古代诗歌阅读。
8、【答案】诗的前四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磅礴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这样写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答案】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也透露出作者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答案】(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试题分析: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字,要加倍注意。
本题的重点字如:埃土、黄、疲敝、狼居胥、赢、顾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文言类文本阅读11、【答案】(1)b d
2)①从题目来看,该题一语双关,“锄”既是指六安爷的生产工具,又是六安爷的精神支柱。②从结构上看,锄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从主题上看,锄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象征,是被工业挤压的毫无生存空间的农村的象征。
3)内容上写出了百亩园在农村人心中的地位和作用。百亩园虽不大,却是村里人生存和生息的依靠。结构上后文写六安爷的行为做铺垫。
4)①它体现了六安爷心里的无奈和悲哀。六安爷面对百亩园被毁的现状却无可奈何。②它体现了农业、农村面对机器大工业生产的疯狂挤压的现状,引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③它体现了作者对农村、农业、农民生存现状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批判。考点: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针对**标题设置题目,应包含“锄”的含义和作用。
作用要从**三要素着手,综合考虑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等的关系。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艺术的魅力。数量词的使用能让表达更有力度,更震撼。
**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能够更好地突出百亩园对百姓的贡献,突出六安爷对土地的不舍,也与现代工业进驻农村,田地荒芜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键语句对**的人物及主题的理解。作答时应抓住“不是锄地”“是过瘾”等词语,体会六安爷的内心世界,他是在抓住最后的机会与土地告别,读来令人唏嘘,也表现了他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守护。
从中不难看出**的主题,即现代科技对农村产生的冲击,引发作者的思考。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答案】(1)b d
2)①“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讲这个愿望写进了**《蓝炮先生》中”社会现实的刺激,有了改变的思想意识;②“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获得生活新体验,开拓了视野;③“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精神上解放,开始重建自我。
3)①这句话形象地表述出来了作家的创作追求,作家的思想,作家对世界的理解和他给读者所表述出来的艺术形态,他的作品写出对历史和现实事象的独特体验;②“属于陈忠实”即他独有的风格特点,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③“永留人间”是就其价值和影响而言,“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4)寻找是基础,剥离是质的飞跃与突变,寻找转化为自觉,突破便显得异常痛苦与艰难。剥离是来自社会层面的,如“2023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另一层剥离是艺术层面的“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五、语言文字应用。
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要关注语境、使用对象、感**彩等问题。光怪陆离:
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
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
同时进行,不相冲突。不合语境。奉为圭臬,圭臬:
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4、【答案】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
第二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三处是表示假设,第四处和第三处构成递进关系,第五处与第三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即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答案】的ph值发生变化;花青素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引发花青素的变化。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题时,要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
第一处要结合横线后面的内容填写;第二处,后面说“比如”,可见是举例说明横线上的内容;第三处,是分析变化的原因。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答案】某校的中华体验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举行各类活动,活动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练习太极拳的体育课,二是学习中国结和剪纸的手工课,三是年终的表演和展示;另一部分时举行有关旗袍、围棋、国画的讲座。【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转换。
题干要求对所给的框架图进行解说。首先要把握框架图的结构,这幅框架图是由四个层次组成,应按照由下往上的顺序逐层介绍。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19全国卷语文答案
1 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2 可以横绝峨眉巅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 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 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 答a e不给分。2 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 提示 主题的解读路径 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3 有担当,明大义 在老丈人危难时,以...
2019全国卷语文答案
2011全国卷语文 答案 4 c 7.1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耙心,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2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8.答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
2023年全国卷语文答案
2010年全国 卷语文答案。一 12分,每小题3分 3 a 4 b二 9分,每小题3分 6 c 7 a三 9分,每小题3分 8 a 9 d l0 d四 23分 11 10分 1 5分 借了公家的敷十万钱款犒劳军队 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2 5分 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 李重贵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