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批判性思维教程

发布 2021-04-27 08:54:28 阅读 8230

前言。本教程是在北京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设“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基础上写成的。2023年秋,“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通选课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2023年纳入暑期学校课程。

从2023年起,每年讲授两轮,春季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元培计划”的学生;暑期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其他院系一年级的本科生。2023年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始对“普通逻辑”课程进行改革,逐渐向“批判性思维”过渡,到2023年秋与北京大学同步开设“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

本教程是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承担教育部十五规划逻辑学教材系列项目中的子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除了教学实践和理论研讨之外,在教程的设计和写作中,试图满足“趣、味、劲”这三个字的要求。

有趣,就是使人品尝到学习和训练的乐趣。无论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深思熟虑、审慎的思考态度,还是理解为自主的、自我校正的反思性思考方式;理解为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技能,还是理解为审验“什么是对的”的思维艺术、理解为建立良性商议交往的工具性艺术;理解为具有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等好的思维品质的批判性思考者,还是理解为积极运用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都认同批判性思维能够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善和提高。理智的训练,尤其是思维基本功的训练通常是枯燥乏味的。

要想使人在理智的训练中尝到乐趣,在讲解基本理论和训练方法方面要清楚准确、简洁明快和通俗易懂;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要选择有吸引力的训练材料、选择能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技术和方法的训练项目和实施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最重要的是将理论和方法落实到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训练中体验到成就感,并因此而品尝到学习和训练的乐趣。

有味,就是有地道的批判性思维的风味。在国外尤其是在北美,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很大的菜系,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基于不同的理念形成了对批判性思维的不同看法,编写出大量的具有不同风格的批判性思维教材。仅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批判性思维至少有三种不同风格的课程设计:

以理解和评估论辩的论证为核心,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具有逻辑风格的课程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强化了亚里士多德把对论证的研究用于“智力训练”的传统;以理解和评估说服性论证为核心,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具有修辞风格的课程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强化了亚里士多德把对论证的研究用于说服和演说的传统;以理解和评估合作式论证为核心,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话哲学中的辩证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具有交际风格的课程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强化了亚里士多德把对论证的研究用于“交际会谈”的传统。在我国,批判性思维是一道进口菜,不大可能把不同风格的课程设计熔为一炉,编写出一部“高、大、全”却是“不辣、不酸、不甜”的教材。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希望写出一部有“辣”味的教材,也就是具有逻辑风格的批判性思维教程。

有劲,就是有逻辑的筋骨和理性的精神。从逻辑**的角度发展出一套理解和评估论证的技术和方法,这是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筋骨;选择好的训练项目和训练材料,实施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这是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血肉。筋骨与血肉的有机结合蕴含着批判的理性精神。

作为知识传播对象的逻辑科学,要想变成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筋骨,必须修剪那些对日常思维。

来说过于复杂的技术化的枝叶,吸收诸如对谬误、统计论证和因果论证等进行经验性研究的成果,逻辑是以科学研究与经验研究结合而成的工具这样一种身份,成为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筋骨的。选择与日常思维密切相关而又方便易行的训练项目,贴近思维实际而又便于掌握批判性思维技术的训练材料,实施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这是使逻辑的观念和批判的理性精神在普通人心中扎根的途径。与无知相比,无理显得更加糟糕。

大学生是职业的学习者,对于职业的学习者来说,多少具备一点理智的怀疑与反思精神、深思熟虑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追求清晰性、一致性、正当性和可靠性的思维习惯,以及独立自主和自我校正的思维技能,要比储备知识更有劲。

在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建设和教程设计中,北京大学的周北海教授、陈波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陈慕泽教授积极参加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北京大学的宋文坚先生和周北海教授对书稿进行了审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特别感谢张红樱老师对全书的文字所做的校正和加工,责任编辑王立刚在出版教程过程中所做的辛勤工作,以及北京大学对该项目研究与教程出版的资助和支持。作者。

批判性思维教程。

谷振诣刘壮虎著。

教程目录。第一章理性的声音:批判性思维。

第一节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一、恰当的提问与合理的论证。

二、清晰性:澄清思维混乱。

三、相关性:摆脱感情纠葛。

四、一致性:避免自相矛盾。

五、正当性:消除不可靠的信念。

六、预见性:拒绝盲目行动第二节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正确的态度。

二、原则性知识。

三、勤奋的实践。

第三节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

一、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风格。

二、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意义。

三、教程内容的组织安排。

第二章主张与断言。

第一节论证的概念。

一、什么是论证。

二、论证与解释。

三、论证与推理。

四、推理的有效性。

五、归谬与证伪。

六、论证的可靠性。

七、论证的谬误第二节抓住断言。

一、语句与陈述。

二、陈述与断言。

三、断言与主张第三节简单陈述。

一、直言陈述。

二、量化陈述。

三、矛盾陈述。

四、对当关系。

五、陈述的标准化第四节复合陈述。

一、联言陈述及其否定。

二、选言陈述及其否定。

三、假言陈述及其否定第五节避免自相矛盾。

一、自相矛盾的主张。

二、自相矛盾的论证。

三、悖论练习题。

第三章问题与主张。

第一节理解问题。

一、问题、回答和预设。

二、单一问题与多重问题。

三、责任性回答。

第二节恰当提问的益处。

一、明确论证的主张。

二、辨析争议的焦点。

三、描述性问题与规范性问题第三节问题的谬误。

一、误导性问题。

二、不一致的问题。

三、无视问题的谬误练习题。

第四章理由与正当理由。

第一节辨识理由。

一、理由的标志与面貌。

二、辨识理由的困难。

三、理由与原因。

四、前提与假设第三节论证**。

一、单一结构二、t型结构三、v型结构。

四、复合结构。

第四节不正当的理由。

一、诉诸情感的谬误。

二、诉诸权威的谬误。

三、未确证的假设练习题。

第五章澄清意义。

第一节语言的意义。

一、意义理论。

二、语言的基本功用。

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四、歧义与模糊第二节定义方法。

一、语词定义。

二、内涵定义。

三、内涵定义的规则第三节划分方法。

一、划分的结构和方法。

二、划分的规则。

三、划分、分类与分解。

四、限制与概括第四节苏格拉底方法。

一、逻辑推论与不一致的信念。

二、反例反驳与有纰漏的定义。

三、诘问式的益处练习题。

第六章演绎论证。

第一节直言三段论。

一、定义和结构。

二、主词与谓词的周延性。

三、判定有效式的规则。

四、评估直言三段论的有效性第二节假言三段论。

一、假言推理的基本式。

二、纯假言推理的常用式。

三、归谬法和反证法。

四、评估假言推理的有效性第三节选言三段论。

一、选言推理的基本式。

二、二难推理。

三、评估选言推理的有效性第四节论证的可靠性。

一、关于真的理论。

二、经验性陈述与非经验性陈述。

三、评估演绎论证的可靠性练习题。

第七章归纳论证。

第一节枚举论证。

一、全称枚举推理。

二、特称枚举与单称枚举。

三、枚举论证的谬误第二节类比论证与比喻论证。

一、类比推理。

二、比喻论证。

三、评估类比和比喻论证第三节统计论证。

一、统计概括。

二、统计三段论。

三、统计推理的谬误。

四、评估统计数据。

第四节因果解释与因果论证。

一、解释、假说和**。

二、因果推论的术语。

三、时间关联与统计关联。

四、确立实质性因果主张。

五、确立统计性因果主张。

六、因果论证的谬误练习题。

第八章批判性写作。

第一节分析性写作与批判性准则。

一、批判性阅读与分析性写作。

二、宽容原则与中立原则。

三、阅读与写作的批判性准则第二节分析性写作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如何发现分析性写作的分论点第二步:如何对评估的分论点进行论证第三步:如何组织文章结构、进行语言表达第三节批判性写作赏析。

梁实秋:“资本家的走狗”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赏析:“丧家的”与“乏”练习题。

部分习题参***参考书目。

批判性思维工具读后感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批判性思维工具 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时我总发现有些观点我在其他的书中也读到过,作者也在写作这本书时,一定也曾经受到过其他作者的影响,思考过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思考的结果千差万别的原因。书中很多的理论都在引导读者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的构建过程,这些内容对打开这本书的读者都会或多或...

心得体会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转化

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不是 否定 许多人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根本取向是 批判 最终目的是 否定 这是对批判性思维最严重的误解,客观上限制了批判性思维在国内被接受和推广。事实上,批判性思维并不事先假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是主张任何观点及其论证都应该接受理性的检视,如果发现是错的就拒绝它,发现是对的就相信它...

英特尔批判性思维模块一讨论作业

1.在 10.1统计调查 中,我是这样运用数据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一 用到的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 针对问题 本班同学对新闻 体育 动画 娱乐 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 制作调查问卷,搜集数据。定量数据 学生分析搜集到的数据,统计 分析数据 二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及次级技能 思维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