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这一整件事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学、攻坚和突破。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在不同的阶段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在本文中提到的所谓“病症”,或许就是阻挡你进步的小障碍,看看“药方”是否合用?
病症之一抱着目的学英语病症指数: ★
如果你正抱着功利之心学英语,那么我虽不敢断言你一定不能学得很好,但总还是想发自内心地劝上一句:脚踏实地,才能真正有所进益。诚然,在现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做任何事情往往都是讲究目的的,学英语也不例外。
或许有人会说,明确的目标可以带给自己充足的学习动力,但事实上,为了应试而学习的英语,只能在考分上有所体现,而说到真功夫,恐怕够呛!
良方治病:如果你相信英语教育专家们的话,那么不妨多看看他们就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历程写下的心得体会。大凡在英语方面有所突破的人,其心态都是平常的。
不为学而学,不急于求成。外研社有一本叫做《英语的门槛有多高》的书,书中荟萃了自2023年以来活跃在国内外英语教学界的所有专家学者的肺腑之言,很多人都特别提到这一点,功利性学习从长远看是有害无益的。
病症之二只重“听”,不重“分级”病症指数: ★
我不是要否认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性。在学习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中“,听”是被排在第一位的。与英语母语者进行口头交流,首先就要做到能听懂对方在说什么。
但是偶尔也会看到一些学英语的朋友,耳朵上无时无刻戴着一副耳机,抢过来听听,原来是英文广播。练听力,要找级别适当的材料,则只听而不懂,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良方治病: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不错的分级读物,你可以选择听这些读物的磁带或者光盘。但是如果您觉得分级读物不够用,也可以从一般的英文读物中选择适合你使用的材料。
怎选择呢?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找到一本你感兴趣的书,随便翻开一页把它读完,如果读完后你发现基本上能看懂,而且生词在5~8个以内,那就是你可以使用的。
这个办法同样也可以用来选择听力材料。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听力材料,类似兼具休闲与教辅双重特色的《魔力英语》这样的有声读物就很不错,其中纯正生动、自然流畅的表达,帮助你在了解国外时政新闻、风土人情的同时,也可以迅速提高听力。
病症之三“爱你在心口难开”病症指数: ★
谁不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相信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学习英语一。
段时间之后,想找个外国人来当面“切磋”一阵。但往往画面会定格于此:简单寒暄之后,就再难找到流畅而轻松的话题了。
这也难怪,对于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人来说,平时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鲜活、前沿的英语资讯,所以用英语来进行思维的能力几乎为零,自然也就很难谈到表达思想的境界了。不做“英语哑巴”的愿望不容易,但其实也并非可望不可及,其有效的实现途径之一就是大量地阅读,为开口讲话打下良好的基础。
良方治病:其一,英语学习,阅读为本!肚子里没货,那么你对英语就真的只能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啦!
其二,知道的多了自然有说的欲望,这时候千万要张嘴,说的时候别怕错,自己跟自己说也可以,有条件的话就找个洋人做“language exchange”,努力给自己创造一个可以使用英文交流的环境。在这个时候《,疯狂英语》、《洋话连篇》都可以帮你的忙。
病症之四读文章,专捡“硬骨头”病症指数: ★
很多初学英语的朋友都会犯这个小毛病。学习嘛,总感觉在过程中吃些苦头是理所当然的,否则就无以表白自己的决心。其实不然,苦头吃得大了,恐怕会影响继续学习的勇气和耐心。
良方治病:广泛说来,最好能找一些专业词汇少、文字简单、平实,而内容又有吸引力的作品来读。例如经过简写的英美文学经典著作,像《简爱》、《傲慢与偏见》等。
据我所知,英国朗文出版社在组织编写此类读物方面是比较权威的,朋友们不妨多留意一下有关的出版信息。而另外一个获得更为鲜活、时尚且易懂的英文材料的途径便是《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 。
病症之五懒得动笔病症指数: ★
写作最能让人感受到学习的不足,也最能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但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不喜欢用英文写东西。上学的时候写作文,那实在是“被逼无奈”。
平时为了应付考试,都是提前背几篇范文,到了考场后照葫芦画瓢,虽然不会有大错,但也不会有太好的成绩。平时写东西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英文,实在要写英文文章就先写中文再翻译成英文,这样写出来的东西难免不中不西。偶尔下定决心要练好写作,刚开始一两天就会因为惰性而放弃。
良方治病:在起步阶段,我们可以尽量选择容易实现的两种做法——用英语在纸上复述自己看到的并且感兴趣的小文章,以及坚持用英文给朋友们写email。练。
习写作的同时,别忘辅以适量的阅读,这样可以自我纠正一些词汇和语法的错误。读范文是学写作的初级阶段,外研社《点石成金——英语商函写作实务》包含了200多封英语电邮实例,可以教你写英文电邮而山西的《英语周报》社策划编写的《冲浪英语》,依照最新教学大纲,与教材接轨,从听力、阅读、测试、写作四个方面加以归纳整理,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尤其有帮助。
病症之六忽略了“译”病症指数: ★
英语的五项技能中“,听”和“读”是输入、是基础“,说”“写”和“译”则是输出、是升华。因为要与人交流,所以我们会经常“说”和“写”,但“译”却时常被忽略。一句英语,看上去意思是懂的,但如果想找到恰如其分的中文表达出来,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做一做翻译工作,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字斟句酌的乐趣,是细致地体味英语的方法。
良方治病:傅雷曾说:“翻译重在实践。
”很多中英文对照的杂志,比如《英语世界》,是很好的翻译教材,我们可以自己先译英文,然后对照里面的译文看看如何改进。此外、找一些名家译本翻一翻也是不错的。
病症之七执着对单词的理解病症指数: ★
在阅读的过程中,过度重视个别单词的意思,那必然会造成对于整段、整篇文章理解上的困难。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遇到一个生词,于是便绞尽脑汁去想这个词的意思,后来总算回忆起来了,可是前面读过什么也就没有印象了。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这个意思。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都不会太固执地非要弄清楚介词等“小词”的确切释义,那是因为在心理上,我们可以较为轻松地克服由于不认识这个单词所造成的障碍感;但对于动词等“大词”,如果猛然读到,发觉不认识,恐怕第一反应便是抓起字典,查个明白。切忌如此!不否认反复看一个单词的中文解释可以达到记住它的目的,但这绝无益于“用英语思考”的大目标。
良方治病:不做精读的时候,就把词典收起来;无论何时,只要能不使用电子字典就尽量不用为好。
病症之八单纯地学语言病症指数: ★
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英语也不例外。引用英语教育大家王佐良先生的一段话:“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语言之有魅力、
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
诚然,我们在初学英语的时候,很难就其文化内涵产生什么感想;但是应该做到的是,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抛弃了文化而孤立存在于大脑中的简单文字,是缺乏生气和活力的,是枯燥的,是容易被忘怀的。
良方治病:从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开始,想把英语学好的人们应该开始有计划、有系统地补充英美文化知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英美这样的宗教国家《,圣经》的影响遍布其文的各个层面,因此纯粹出于学习语言的目的,也应该了解一下这本书。
病症之九背词典。
病症指数: ★
看了这条病症,你可别笑。这不是我杜撰出来的,这样做的大有人在。那我可要坦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病得不轻。英语学习中,词汇量的大小的确可以作为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词汇量大,认识的单词多,就可以相对轻松地读懂文章的意思;但我们作为阅读者,要享受的是阅读的乐趣,何必做得如此辛苦?
再者,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代表不同的词义,要想顺畅地理解,靠的是长期的实践经验,背词典不是好的选择吧!
良方治病:把背词典的时间节省出来,阅读一些文章,这样做,更有助于从多角度理解单词的意义,同时也能让学习变得更轻松。
病症之十立誓要学出个模样病症指数: ★
虽然说压力是学习的动力,但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良方治病:订立适当的目标是对的,千万别强求。
学英语是如此,做人也是如此。学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亲身经历这个过程,不亲身感受苦与乐,就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含义。英国16世纪的思想家培根曾说: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一种语言,不仅是掌握了一种工具,更是提高了一个人的素质。望我们共勉,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
学习英语的10条建议
学习英语的10条建议高某某。1 语言要坚持天天学。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就是学十分钟也可以。当然,最好是早晨学。清晨头脑比较清醒,便于记忆。2 如果学习的愿望减弱得很快,这个时候就不要硬来,但也不要丢下。要另想一种形式 把书放下,去听听广播 把书中的练习暂时搁置一旁,然后去翻一翻词典等。随身携带一本袖珍...
幼儿英语学习的10种游戏
1 车。玩法 幼儿的头上戴上自己喜爱的动物头饰,围成一个圈坐着,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当火车司机,一边唱着 车的歌一边问 who are you 让幼儿都能说除自己是谁才能一起 车。2 simon says 玩法 全部的幼儿排好队,邀请一位孩子站在终点来主持,说出命令。如果主持人说 simon says ...
10位英语语言大师的英语学习建议
1 林语堂 现代著名学者 文学家 语言学家 英语学习观 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近年国内学英语风气甚盛,无论在中学,在大学,或在自修,多少莘莘学子都在用功夫,日求进益,我想据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这个中的关系。四十年前我在德国,听过柏林大学教出来的操华语的德国人,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