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史练习

发布 2021-04-21 16:13:28 阅读 9701

一、从下列语料中分析总结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简要的分析过程。1.拨。

管子·宙合》:“夫绳,扶拨以为正;准,坏险以为平;钩,入枉而出直。”.淮南子·本经》:“扶拨以为正。”.

战国策·西周策》:“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荀子·正论》:“不能以拨弓曲矢中。”.

答:“拨为曲枉,与正对文”,“拔”与“正”相对,含义为“偏”或“曲”。2.豫。

晏子春秋·问上十一》:“于是令玩好不御,公市不豫,宫室不饰,业土不成。”.注解:

①玩好:供玩赏的奇珍异宝。②御:

使用。③公市:市场。

④业:筑墙的夹板。)《盐铁论·力耕》:

“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致牢而不伪。”.周礼·司市》郑注:“定物价,防诳豫。

”.盐铁论·禁耕》:“教之以礼,则工商不相豫。”.

答:“豫”含义为“欺骗”。二、回答下列问题1.《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注〕:

“以告〕:按照(卫巫)的报告。以,按照,依据。

”这样的注解对吗?为什么?

答:这样的注解不对。作注者的意思是“以告”为介宾结构作“则杀之”的状语。

但“则”作为连词没有连接介宾状语的用法,把“以告则杀之”看作单句不符合汉语语法。其实这应该是个复句,前后分句的主语并不相同,意思是:巫把自己侦探到的谤王者告知厉王,厉王就把谤者杀死。

“以”虽然是介词,但介绍的对象不是“告”,而是省略的“谤者”。2。《项脊轩志》: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注〕:“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院子周围砌上墙,用(北墙)挡着南边射来的日光。

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垣,矮墙,也泛指墙。”这样的注解对吗?

为什么?答:这样的注解不对。

依注释,“垣墙”是动词砌上垣墙,“周”是名词周围,“庭”是名词院子,那么对应原句连起来就是“砌上垣墙周围院子”,虽可意会,但不成辞例,不合语法。其实,“垣墙”仍然是名词,句中作状语,“周”为动词,围绕之义。全句的意思是:

用围墙围住庭院,以便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3.《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注〕:“念悲其远也:惦念着她,为她远嫁而伤心。

”这样的注解对吗?为什么?答:

这样的注解不对。按照注释,原文应该表述为“念之,悲其远也”,这并非作者原意,也不合古人行文之法。其实“念”也是“悲”,古人习惯把两个意义相近的字连在一起使用,它们表达的是一个复合的整体意义,不能分别解释为两种不同的含义。

这里的“念悲”就是“悲伤”的意思,人还没离开,也不到“惦念”的时候。全句的意思是:您老送燕后上车的时候,抱着她的脚为她哭泣,为她的远嫁而悲伤,确实是爱怜她。

5.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注〕:

“瓮牖绳枢〕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这样的注解对吗?

为什么?

答:这样的注解不对。依照注释,破瓮是作窗户的材料,而草绳却是系户枢的工具,两句的语意结构关系不一致。

其实“瓮牖”与“绳枢”结构相同,语意关系一致。“瓮”和“绳”都是表示原料的定语。全句的意思是:

然而陈涉只是个用破瓮作窗户、用绳子作门枢的穷人,1 / 7

是个地位低下的农奴,是个正在发配边疆的罪人。6.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注〕:“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之间。殷,这里用做动词,震动。

”这样注解对吗,为什么?

答:这样的注解不对。依照注释,殷,这里用做动词,震动。

”但“像雷鸣般的声音”不知所出,跟原文对应不上。“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之间”也似是而非,不合常理。且下句的主语不知所云。

其实,这里的“殷岩泉”只是句法上错综变化了一下,语意结构跟“熊咆”“龙吟”是一致的,当讲成“岩泉殷”,他们共同构成全句的主语部分。“岩泉”返指岩间之泉,是“殷”的主语。这样全句就结构整齐,语意顺畅了。

全句的意思是:熊在咆哮,龙在吼鸣,岩泉在震响,它们的声音使深林战栗,让层巅(高山)惊动。7.《烛之武退秦师》: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注〕:“敢以烦执事〕可以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对对方的敬称。”这样注解对吗,为什么?

答:这样的注解不对。依照注释,大凡讲“麻烦”谁,都是指说话者把自己的某件施加给别人的情况。

而“亡郑这件事”却不是烛之武自己一方的事,怎么会说拿这事来麻烦秦件呢?不合情理。其实,这里给秦伯添麻烦的不是“亡郑这件事”,而是人家好好地正要“亡郑”,烛之武却“夜缒而出,见秦伯”,打搅了人家的正常秩序,影响了秦伯的休息,这才可以说麻烦。

全句的意思是:如果灭亡郑国对您秦国有好处,那我岂敢半夜三更跑来麻烦您?请您不要帮晋国灭郑国,这样对您对郑国都有好处。

8.《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这句话按“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

”句读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正确的句读划分应为: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翻译为:伯夷、叔齐虽然是贤德之人,但实际上是在得到孔子的颂扬后,名声才更加显扬;颜渊虽然好学,但也要追随在圣贤之后,德行才更加突出。

而一般的隐士,他们的德行虽然有的跟伯夷差不多,却由于没有好的机遇,大都声名被淹没而不能称扬于世,真是可悲呀!

9.初中语文第一册的《海滨仲夏夜》一课,在对“霞光”的描写一段中,有这样一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象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霍霍”一词,教材上注释是“闪动的样子”。对吗?

为什么?

答:不对,我认为,讲作象声词更确切一些。因为,根据上下文来看,文章对映在浪峰上的霞光随波闪动的动态描写,在后面用了“闪烁着”,前面的“霍霍”一词,如果再讲为“闪动’,意思上就重复了,显得罗嗦。

如果给学生讲作象声词,表示火燃烧旺盛时发出的响声,便显得更生动、更形象,读之,学生脑海中便会自然浮现出火焰燃烧跳动的形象来。10.高中课文《滕土阁序》里有一句话为“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课文注释“俊采星驰”:这是形容人才。

俊采,指人才。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对吗?

答:不对,词句意思应为:人才(众多),如众星运行。

这里的“雾列”“星驰”是主谓结构,是用来表比喻的,不能理解为名词作状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运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合起来说就是“雄州俊采雾列星驰”,以此来比喻洪州城中的人才多且为国家大事急速奔波。11.《孔雀东南飞》小序末尾一句“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中之“云尔”,课本注释为“句末语气助词”。

对吗?为什么?答:

不对,《孔雀东南飞》小序末尾一句“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中的“云尔”,课本注释为“句末语气助词”。这样的解释太笼统,我认为“云”可作动词“说”讲;“尔”,可作指代。

词“这(件事)”讲。“为诗云尔”意思是: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12.《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句,课文将“资之”注释为“为这件事出钱(悬赏)”。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文句中“畜通蓄”。“蓄”和“资”同义,指“积蓄”。

可见“如姬资之三年”中的“资”应由本义“积蓄”引申为“蓄意”。全句应解为“如姬为报杀父之仇已蓄意三年之久了”。这样才与“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这一事态合拍,才可见信陵君远见卓识,为救人之困而冒险犯难的义勇精神。

这里将“资”字看成名词“钱财”,活用为动词,故解作“出钱(悬赏)”。按此理解,令人费解,且不合文意。

14.高中语文第四册《明湖居听书》一文中的例句:“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编者将“霍然”一词注释为“突然”。

15.高中语文第五册《促织》中有“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一句,“科敛丁口”,课文注为“向百姓摊派费用。科敛,摊派、聚敛,丁口,指百姓,丁,成年男女”。对吗?为什么?

16.高中语文《教举参考书》把《促织》中的“掩口胡卢而笑”翻译为“只是掩着口笑”,课本上的注释把“胡卢”一词解释为“笑的样子”。对吗?为什么?

17.王勃的《滕王阁序》(见人教社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中有“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对其中的‘日下”与“云间”二词,课本有这样的译注:

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

对“吴会”一词干脆就没有注。而同是“人教版”并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却是这样翻译的:

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会在云海间。对这一问题,你怎么看?

18.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的“乾坤日夜浮”,课本注释为:“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水经注》卷三十八:

湖水方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对吗?为什。

么?20.《报任安书》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它的注释似有可商榷之处,现提出来加以讨论。“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尔。某教材注释:“与,称许、认可。

”对吗?为什么?

22.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贾谊《过秦论》中“锄耰”课本注作:“锄耰,古时的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对吗?为什么?

23屈原《离骚》有“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一句,教材注释说:“雄鹰和凡鸟不能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比喻君子不能跟小人同流合污。

鸷,凶猛的鸟,指鹰、雕等。鸟,这里指一般的鸟。不群,不合群。

”对吗?为什么?

24《游褒禅山记》“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某教材注释:“窈,通窍,穴窈,本即穴窍,此处借指洞穴,亦即山洞。

‘有穴窈然’即有洞穴的样子。”又“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某教材注释:

“相:看,**。‘无物以相之’即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看的。

”对吗?为什么?

2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早已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其尾联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现行的教辅材料对这两句的解释如下。

文言文全解》(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23年9月)释为:“家乡的音讯什么时候能到达呢?让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吧。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3年6月第1版)释为:“给家乡写的书信什么时候能到达呢?等到群雁北归时,就嘱托它把家信带到洛阳去。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看通》(朝华出版社2023年9月第1版)释为:“家书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雁群,把家书带到洛阳去。

”以上三书均释“何处”为“什么时候”。

处”在古汉语中有“时候”义,如“最是一年春好处”(韩愈《早春》)、凭栏处,4 / 7

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何”可释为“什么”,“何处”可释为“什么时候”,请问这里的解释是否合理。

26.节选自《庄子》的《秋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教材都将‘两涘渚崖之间”的“渚”注释为“水中的小块陆地”。对吗?为什么?

27.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攀缘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也”一句,对其中的“箕踞”,有的教材注为“伸开两脚像簸箕那样蹲着或坐着”。对吗?为什么?

28.《木兰诗》脍炙人口,为众多的教材、文选所选录,影响甚大。《木兰诗》首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的“唧唧”,有的教材注为“织布机的声音”,有的教材注为“叹息声”,哪种注释正确昵?将“唧唧”解作“织布机的声音”,单从本句来看似乎可以讲通,但联系下句“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则有抵牾不合之感。

你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2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某教科书注:

“利足,脚步快。水,指游水,名词用如动词。”对吗?

为什么?

31.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选编了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这一段话,教参是这样翻译的:“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对吗?

为什么?

32.司马迁《报任安书》一文有“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一句。其中“负不羁之才”的“负”,一般解释为“恃”或“抱”、“怀有”。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

对吗?为什么?33.《桃花源记》是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其中‘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中的“高尚士”,教材历来都没有注释,许多人都是将其理解为“品德高尚的人”,与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023年)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释之为“志向高洁的隐士”,有的教辅书还将其解释为“清高的读书人”。

类似例子:

1)云谯周有孙,高尚不出。(王羲之《杂帖》)

2)郗超每闻欲高尚隐退者,辄为办百万资,并为造立居宇。(《世说新语·栖逸》)(3)翟法赐,寻阳柴桑人也。曾祖汤,汤子庄,庄子矫,并高尚不仕,逃避征辟。(《宋书·隐逸列传》)

结合上述材料,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34.《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某高中《语文》课本注:填,形容鼓声,拟声词。

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之,没有意义的衬字。

下文“树之”的“之”用法相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对吗?

为什么?

35.李密《陈情表》一文多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其中有这样几句话: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课本编者对“故老”的注释是:

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董秋成认为:用“故老,泛指年老的人”去理解〈陈情表〉中的那段话,其意思就是:凡属年老的人,都蒙受(朝廷的)怜惜养育,更何况是孤单苦楚更为厉害的我的祖母呢!”这就显得文从字顺了。

你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36.高中课文《荆柯刺秦王》中有“秦王遂拔以击荆柯,断其左股。荆柯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句,其中“荆柯废”的“废”,课本注为“残废,伤残倒地”。

1)(邾子)自投于床,废于炉炭,烂,遂卒(《左传·定公三年》)(2)项王喑啞叱咤,千人皆废。(《史记·淮阴侯列嘟)结合上述材料,你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37《木兰诗》被收入多家教材,对其中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有的教材注释为:雌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着跑。

把“傍地走”解为“并排着跑”。对吗?为什么?

商务汉语词汇练习

选词填空。第一组 培育。栽培。一律。充足。口感。把 关。搭配。1 凡在本公司购买的商品,如出现质量问题包退包换。2 工厂要对产品质量严格。3 科学家出许多农作物的优良品种。4 这种草莓柔软,新鲜略带酸味。5 这两个人一高一矮,站在一起不。6 我们的教室,宽敞整洁,光线。词汇练习 选词填空。第二组 波...

对外汉语词汇

姓名 杨洋学号 1202240121 班级 12级汉语国际教育。教案。教学内容。1.生词的拼写,读法。2.生词的用法造句。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生词的拼写,读法。2.通过学习学会生词的用法,以及在生活中具体运用。教学重点。挂 摆 捧 笑 穿 扛 讲话 颜色 彩灯 婚礼 新娘 新郎 西服 婚纱 喜...

古汉语词汇

词汇。词语是语言中人们最直接感知的 表达各种意义的基本单位。词语的总汇形成词汇,或者反过来说,词汇是词语的总汇。理论上说,一种语言就只有一个词汇。一个人所掌握的词语,可以称为某个人的词汇,一个行业所使用的特殊词语汇总,也可以称为是某行业的词汇,这类词汇其实是词汇中具有某些特点 只为某部分人使用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