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并多角度发掘素材内涵。
许多学生怕作文的原因都是“无米下锅”,以致害怕动笔而成条件反射,同时老师也没有明确提出积累素材的有效方法,基础差的同学通常胡凑乱编,十分苦恼。还有就是很多学生都以为积累的素材是现成的,是随时可用的,懒得思索,总以为文章写得好是天生的,形成莫名其妙的怕。
3、引导学生进行文体训练,促使其清晰作文的思路。
文章必须“言有序”。而言是否有序又决定于思路是否有序,是否细致严密。学生写作往往有这样那样的零碎材料,点点滴滴的感想,而不善于井然有序地加以组织,不会从广度上开拓,深度上挖掘。
如果能规范于文体的训练,将各文体尤其是记叙文内在的结构要求加以明确,会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三、具体备考计划。
如前所述,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内心的“怕”,内容的“空”,结构的“乱”,要坚持在作文课堂上从正面引导,坚持输送养料,让学生中好的作文在其他同学身上产生连锁反应,让他们在思想、态度、观察、想象、立意、谋篇、炼词、造句方面重视起来。往往一节精讲精练的作文指导课,意在启发思维,所以不能忽视课堂之前的相关准备和课堂之后的继续引导。因此,我计划在这短短的几周内进行下列几个专题的作文训练:
1、参考《指导书》第178页的要求进行素材积累训练。
引导学生整理初中教材涉及的文学常识以积累素材,归纳不同的精神与品格。
引导学生整理七年级到八年级学过的古诗词,根据不同作者的述志或者诗句中的哲理。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身边积累的“自我生活经历”、“社会生活”等素材,举一反三。
2、引导学生对具体例文进行修改,从准、细、深的角度发掘材料。
这个课堂训练有点像多角度立意的专项训练,不过是在针对题目的材料和要求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之余,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例文进行立意准确与否的判断,目的在于学生训练作文的过程中反过来训练归纳概括文段中心的能力,提高个人写作的思考能力。在细的角度主要针对人物、景物等描写的细节之处,在分析例文的时候也分析课文中一些经典的范围,**范文细密之处,引导学生学会体察入微,不遗漏有意义的细节。在深的角度是通过对材料的深入思考,通过寻找观察对象内部闪光的东西以挖掘材料的内涵。
在这个课堂中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认识到学生发表意见不可能一下子就准确、周到、精当,训练多了,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情况就会逐渐改变。
3、用具体例文训练启发学生针对材料有坡度、有层次地发掘。
讲评引导学生阅读习作的时候,对习作的中心、结构、语言方法了如指掌,如引导学生运用《指导书》中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给例文或者学生文章(匿名)的电子版分项打分,让学生看纸面,思纸外,想生活。例如学生习作“进入菊展的大门,但见竹径通幽,翠绿的竹篱、竹架使得整个展览馆显得更加幽静雅致,片片的竹叶丛中,陈列着许多名菊,竞香争艳。”我们看到学生能运用《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提升文字的内涵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小作者还能营造氛围,从背景的角度出发表达情感。
但在课堂训练中要让学生一层一层地思考问题:这样叙述描写对不对?什么地方不对?
不对的原因是什么?该怎样修改?我相信这样的训练虽然力量甚微,但算是略尽绵薄吧。
4、局部训练,以剖析中考作文题入手,引导分析题意并寻找素材。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中指》作文部分的相关内容,明确作文评价标准的几个方面,尤其是要求学生解读内容部分的“中心突出”、“情感真挚”,结构部分的“条理清晰”这些方面的要求。
特别针对记叙文的谋篇布局和线索安排进行相关的训练。例如可对半命题作文进行补充题目写好开头和短意的训练,对材料、话题作文的题目进行分层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定好文章题目,列好提纲等。
中考备考,基本上都是依循《中考指导书》的要求,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从作文中看到希望,看到作文训练的效果。
冲刺二十天作文备考
第一板块 作文开头结尾 1.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膛 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 黄帝陵丘,是我远古的怀想 黄海大潮,是我激荡的心声 黄山劲松,是我不屈的脊梁 黄埔大桥,是我展开的臂膀 大兴安岭,是我坚硬的肋骨 洞庭鄱阳,是我明亮的眼睛 喜马拉雅,是我高昂的头颅 巍巍长城,是我不屈的脊梁。2.一页历史...
中考备考作文
2动力来自红旗。几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总是不理想,班主任老师说我们没有压力,缺少动力。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 pk赛。pk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单打独斗,也是两个组之间的较量。以每次考试分数的高低定胜负,胜了就会得到一面红旗。这对于争强好胜的同学们来说,来自红旗的动力可真不小呀!身为组长的我自然是身负重任了...
中考作文备考
娄山中学。汤雅华。今天很荣幸受余老师之邀来这里与同仁们一起交流 讨论有关中考语文卷中的综合运用及作文升格两大块指导学生的一些做法,期望能让在座的老师有所收获。一 回顾。201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目特点解析。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在众人翘首中,2015年中考作文题目依然保持了历年上海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