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构思指导教案

发布 2021-04-11 12:55:28 阅读 7631

九年级作文教学案(5)

教学内容:作文的构思。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了解并掌握常用的作文构思方法。

2.能熟练地运用所学方法,精巧构思,写一篇优秀习作。

教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精巧的构思。构思犹如盖房子的蓝图,是作文的关键,构思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曹植七步成诗令世人叹为奇才;左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以至洛阳纸贵,其功夫全在构思上。

历年中考满分作文篇篇都是成功构思的典范,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阅卷老师的明眸。那么什么是构思?构思有哪些注意点?如何构思呢?

二、什么是“构思”

构思”是一个意思很宽泛的概念,做文章或制作艺术作品时运用心思,都称为“构思”。我们平时所讲的作文构思,通常是指审题之后的谋篇布局、具体安排行文结构等工作,它是整个作文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

构思,或谋篇布局,要从文章的中心和内容出发,并为它们服务。谋篇的好与坏,对文章的质量有重大影响。正确、巧妙的结构,不仅是作文成功的基础,还能为文章增色;粗糙乃至混乱的结构,不仅不能达到表达的要求,还会损害文章的思想内容。

因此,在作文过程中,应该保持自觉、清醒的谋篇布局的意识。

三、文章构思的基本要求。

1.选好角度。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教育人,说服人,是作文的目的。选好角度,往往表现为确立主题的角度。一般来说,角度要新。

选好角度,也表现在选材上。角度巧,往往就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选好角度,还表现在表现手法上。可以用严肃的方式,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甚至寓言的方式。如《猫和狗的故事》中的猫和狗,从朋友到仇敌。

思考这种变化的原因,将启发人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寓庄于谐。

2.构建框架。

对文章的全局,作粗线条式的、全面而又有重点的思索,从而确定:体裁、结构、语言特色、主要技法等,建立起全文的主要框架。这是作品的一个雏型,是未来作文的基本骨骼与血肉,所以一定要全面地考虑和安排。

《“诚信”漂流记》运用寓言的形式写“诚信”得不到“快乐”、“地位”、“竞争”的搭救,最后被“时间老人”救出;并通过“时间老人”的意味深长话语结束全文:“只有时间才知道诚信有多么重要;没有诚信,快乐不长久,地位是虚假的,竞争也是失败的。”这样的构想完成了,作文写出来也就是一气呵成的事情了。

3.精密构思,拟写提纲。

要按照事理的内在联系,逐一考虑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推向高潮,如何结尾,如何衔接、过渡、照应,何处详写或略写等,都一一加以推敲,酝酿成熟,并把全文的结构模式用提纲的形式写下来。

4.大胆想象,形式活泼。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明珠,是构思创新的发动机。

5.人称的选择要贴切。

三、文章构思的主要内容——文章结构。

根据文章构思的基本要求,构思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文章的线索;②文章的开头、展开、结尾;③文章的层次和段落;④照应和过渡;⑤详略安排等。

这些相关内容在其它专题中都会作专门讲解。

四、构思作文的注意点。

1.“深”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开掘要深”。大多数学生都能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分层叙述,讲出一些道理,但中心思想深刻的不多,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不多。优秀的作文总是把材料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通过理性思维全部挖掘出来,并通过议论性、抒情性句子点出文章的中心。

满分作文《生活中的发现》,作者叙述的是自己和归国表妹逛街,满眼都是外国商品,表妹没有可带的中国商品作为纪念品这一小事。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改革开放“有利也有弊”。

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提高,可洋货却充斥市场,作者感到“国家振兴,必须有强大的民族工业,决不能让外国人强占中国市场”;更发现“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进而写道“我们要迎接挑战,我们要赶超世界先进”。文章表达了一个深刻而有意义的主题,可谓是—篇构思“深”的典范之作。

2.“新”就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从人们熟悉的事物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写过的内容,力求以新的形式,新的技巧写出新的思想,新的境界。“新”并不是离奇,“新”来自生活。丰富的日常生活有很多事情可以出新,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多积累课外知识,用独特的视觉去发现生活的真谛。

如中考满分作文《我要说声谢谢你》,作者出人意料地与“书”道谢,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开篇先解读“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含义,后笔锋一转,开始按时间顺序写自己十几年的读书生涯,写出了书籍给予自己的帮助,为后文的道谢做了铺垫。此文可谓构思新颖独特,思路清晰。

3.“巧”就是巧妙构思,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有—个通盘的考虑。如满分作文《笑声》,作者写自己一家三口起初像—架三弦琴每天和谐地奏着欢乐快活的圆舞曲,自打奶奶搬进“我”家后“笑声”消失,在“我”的努力下,追回了“笑声”。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至极,独具匠心,一是情节处理上尺水兴波,从“笑声”的“有”到“无”再到“有”,—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二是结构安排上做到了双线串珠,以“笑声”为明线,以“我”的活动为暗线,两线交叉进行,推动文章情节发展;三是材料剪辑上做到了详略得当,详写“我”追回“笑声”的过程,略写家中失去“笑声”的情景;四是文章结尾不仅能巧妙地点题、扣题,还能与开头遥相呼应,首段写全家三人是一架三弦琴,结尾写全家四人似乎都成了琴师。

此文可谓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构思的“深”、“新”、“巧”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前二者偏重思想、立意方面,而后者着重文章结构方面。只要同学们在平时作文中每—次都在这三字上动一番脑筋,那么你就一定能写出构思精巧的文章来。

五、作文快速构思“六步法”

1.析“题”

审清题目,明确要求”,是考场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如果是“命题作文”,一般要明确两点:一是“写作对象”,二是“写作题眼”,即文章的写作重心。

如 “共享生命”,“生命”是写作对象,“共享”是写作重心。如果是“材料作文”,先要明确本“材料”有几个感想点,俗称“感点”,然后找出“倾向性”感点,确定写作的对象。

2.切“入”

考场作文是选拔性考试,既有规定性,也有技巧性。考场作文尤其要有亮点,与人不同,写出自己的个性,那么“切入”角度就很关键。“切入切入”,就是先切而**,从切出来的众多角度中寻找一个最佳的角度作为自己文章的突破口。

尤其是“大题”,一般要“小作”,就易“上手”,千万不要大进大出,泛泛而谈。如作文题“共享生命”,就可以采用设问法来选一个角度,什么叫“共享”?为什么要“共享”?

怎样“共享”?如“交换”这个题目可以采取切割的方法来选一个角度:1.从交换的价值上,可对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议论。

2.从交换的形式上,可记叙一次有意义的主动交换、被动交换、公开交换、秘密交换。3.从交换的性质看,有伟大的交换、卑劣的交换、奇妙的交换等。4.从交换的对象看,有高层次的思想、学术的交换,爱心的交换,生命的交换,也有普通平常的交换等。

3.用“本”

很多考生到了考场苦于没有材料,其实,我们所学过的课本就有丰富的资源。以“忘与不忘”为例,就可以想到:杜甫忘掉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床头屋漏”无干处,不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海伦凯勒忘掉的是双目失明的痛苦,不忘的是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史铁生忘掉的是肢体残疾,终生与轮椅为伴的痛苦,不忘的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考等。

如果把我们所读过的课本和课外所读的书籍,花点时间理一理,归一归类,就会发现是一个“宝库”。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分类做成“索引”,临考前看一看,会受益无穷。此外大家做过的大量试卷,其中的大量的阅读材料,可按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分类,也做一个“索引”,归并到课文的“索引”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4.索“源”

大千世界变化无穷,客观生活丰富多彩,只要留心就有材“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冷暖寒暄、人生百味等。其间储藏大量的事实论据。

生活应该是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源”。

5.选“体”

考场作文一般“文体不限”,在选择文体时需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作文题的倾向来定,如:“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初,营建宫室。

管理竹木材料的**,认为各地运来的竹木长短不齐,不便管理,建议将其裁截整齐。赵匡胤便在他的条陈上批道:“你的手指和脚指,难道没有长短吗?

为什么不截成一样长呢?还是长的让它长,短的让它短好了。”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此题就适合于写议论类的文章。二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积累来定。

6.谋“篇”

作文的结构布局,不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而且关乎文意表达是否畅达的问题。作文之前,考生一般要打一下“腹稿”,做到心中有“数”,“数”者,结构规律也。起、承、转、合,在落笔之前应该有所考虑;如从结构方式看,或总分式,或承进式,或并列式,或对照式。

可以选择小小标题的方式从不同侧面表现;可以用蒙太奇手法分镜头组合;可用日记的形式刻画人物心理;可用人物自述的方式叙述人的经历;可以某一中心地点为舞台,通过侧面描写去展现等。

总之,“横看成岭侧成峰”,如果你调整视角,“横看”“侧”眺,精巧构思,那么奇岭异峰就会扑面而来,给你“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愉悦。作文如同观山,只有当你用创新的眼光审视素材和构思谋篇时,你的文章才能出奇制胜,脱颖而出。

六、作文训练。

林语堂说:“我爱春天,但她太年轻。我爱夏天,但她太气傲。

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作者通过这种形象的说法,表明了他那个年龄段的人对生活的看法,那么,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你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的季节我作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

第二教时。学生习作,老师来回巡视并指导写作。

题目:林语堂说:“我爱春天,但她太年轻。

我爱夏天,但她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作者通过这种形象的说法,表明了他那个年龄段的人对生活的看法,那么,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你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的季节我作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

第三教时。教学目标。

1. 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知道本人习作的优缺点。

2. 通过讲评,能甄别鉴赏优秀习作,并能通过修改提升自己作文。

教学过程。一、教师批改情况记录。

1.主要优点(待记录)

2.主要缺点(待记录)

教师通过记录批改情况,可以对学生的作文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对学生作文存在的一些共性的不足有所了解,为下节课评讲作文作准备。)

二、亮点摘录(待记录)

三、总体印象(留待批改记录)

四、教师点评本次习作(留待批改记录)

教师根据本班作文情况,结合具体作文,参考教者所作的一些记录,整体评析作文的优劣。

优秀学生名单及成功经验:

作文中存在的不足:

四、师生共同评析两篇文章(由面到点,再由理论到实践,形成认识的飞跃)

1. 分别选择一优一劣。

2. 多**展示所评作文。

3. 小组互评,教师再总结。

中考作文构思指导教案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袁志勇。作文题目解析 平时读书不少,而到了用的时候,特别显得不够用!袁志勇的破解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爱读书。同伴都叫我 万事通 代表年级参加百科知识竞赛,我信心满满。不想赛场之上,我却捉襟见肘。书到用时方恨少!具体要怎么想 提炼1 我爱 同伴都叫我 代表年级参加 我信心 不想赛场...

中考作文构思指导教案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袁志勇。题目十四 读了 画廊 这篇文章,你可能对 过年买年画,贴年画 这个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以 年画趣事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作文题目解析 与年画有关的有趣的事情。袁志勇的破解 年画趣事。过年买年画,贴年画,我还画过年画!即将上小学的时候,要过年了。我们...

中考作文构思指导教案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袁志勇。作文题目解析 如果北京没有雾霾 袁志勇的破解 假如北京没有霾。假如北京没有霾,人们或许还会肆无忌惮破坏环境。因为没有警示!假如北京没有霾,人们或许不会万众一心加强环保。因为没有压力!没有警示,没有压力,人们难以反思,难以进取!具体要怎么想 提炼1假如北京没有 假如北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