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芳华》:他们在被放逐的命运中实现了理想。
盖伊曾说,“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幸好还有差距,不然,谁还稀罕理想。”但《芳华》所展现的,是一个特殊时代,在那个时代,理想与现实不止是有差距,而且还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脱节、对立,甚至相互排斥。
许多情节与镜头影片具有隐喻色彩。影片开头的集体舞,“若隐若现的年轻漂亮女性的美丽胴体在暴露得恰到好处的演出服装包裹下尽显青春的张力”,内容很革命也很超凡脱俗,但产生的客观效果却分明是在满足人们对美与性的渴望。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年仅16岁的小战士被烧得面目全非,在生命即将画上句号之时,他所惦记的却是小**“一定很漂亮吧”“有没有男朋友”,以及“果丹皮是什么味道”。
一天中午,男主角刘峰正在吃饭,炊事员却喊他帮忙去捉猪,说许多战士为了争取入党,都去扫猪圈,却忘记了关上猪圈门,让猪跑了。结果,大街上出现了具有强烈反讽意义的一幕:一边是高呼口号的革命群众在煞有介事地游行,另一边是一群人对一头肥猪进行围追堵截。
在一个需要英雄又善于塑造英雄的时代,男主人公刘峰反映出社会理想与个人欲求的矛盾。刘峰出身底层,在文工团这个特殊的群体中,甘于奉献,乐于助人,脏活累活抢着干,成了有名的“活雷锋”。在当时的话语体系中,英模人物不但要大公无私,还应不食人间烟火。
因此,刘峰各种荣誉的获得无不以对他人性的阉割和**的剥离为代价。但在现实中,刘峰又是个“普通人”,有着所有肉体凡胎应有的七情六欲。因此,他听完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后,情不自禁地拥抱了暗恋已久的林丁丁。
这一被社会公认的“耍流氓”的行为,令高大的形象轰然垮塌,刘峰因此不得不接受被批判、被放逐的命运。
何小萍身上显现的,则主要是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何小萍父亲被**,母亲改嫁,多年来寄人篱下,备受歧视与欺辱。她希望通过参军获得尊严,通过到文工团跳舞实现人生价值,因为在她以及许多人眼里,军营是神圣的,“总不会有人敢欺负解放军吧”。
但她后来经历的一切表明,文工团并非世外桃源,在这里她依旧卑微,依旧不断遭受冷落、鄙视、排斥和嘲笑。她到文工团报到的当天,就在众人面前现了丑——跳舞时重重摔了一跤。情急之下,她想弥补损失,恳求上级让她做一个空翻,可惜的是,此后她在文工团里再也没有赢得翻身的机会。
她表演舞蹈时,给她拿衣服的郝淑雯就说她的衣服有馊味。她得知团里天天能洗澡,非常高兴,影片还专门给了她一个虚焦的**洗澡镜头。此后,尽管她天天洗澡,却未能在文工团其他人心中和嘴上洗去汗味,她的男性舞伴甚至当众说因为她有味而不愿意托举她。
由于她偷穿林丁丁的军装到照相馆照了张军人照,被发现后,又被说成小偷。伤心之余,她悄悄把这张**撕碎塞在地板下。因她心灰意冷,万念俱灰,被组织发配到战场做医疗兵,反而因祸得福,因表现勇敢而被表彰为英雄。
结果,又因福得祸,因一生都没有人给过她尊重,突如其来的巨大赞誉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乃至精神失常。就像医生所说:“大白菜冬天放在室外不会坏,放进温暖的室内,反而坏了。
”影片描述的爱情故事折射出圣洁与世俗的冲突。爱情虽然纯洁、美好,但在现实面前,却很苍白。影片中描写了三段爱情,其中两段都因为爱上不该爱的人而黯然失色。
林丁丁是刘峰的心上人,她天生丽质,是文工团公认的美女,但她爱慕虚荣,追求时髦,对特权和财富兴趣浓厚,一心想嫁入豪门,在这种情况下,缺少家庭背景的刘峰对她的爱就显得有些错乱和盲目,也因此遭到致命打击。萧穗子心仪的男性是陈灿。陈灿对萧穗子的爱意也并非无动于衷,表现在他遭到车祸时,为做牙托接受了萧穗子的金项链。
心里经历无数次斗争后,当萧穗子最终决定在散伙夜将长时间憋在心里的话转换成一封给陈灿的告白情书的时候,却被郝淑雯意外告知“我与陈灿好了”,因为他们都出身于**家庭,一位是军长的千金,一位是军区首长的公子,门当户对。萧穗子午夜时分在皮卡车上把那封塞在男方小号盒里的情书偷偷拿出,一把把撕碎,撒向车外,随风飘落,她的心,应该也一道碎了。唯一修成正果的,是何小萍对刘峰的爱,尽管经历了不少波折。
这些酸酸楚楚的情事,证明了世上的确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证明了“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刘峰与何小萍身上被深深打上平民阶层的烙印,朴素、朴实、真实、真诚是他们的品格与本色。无论怎样,刘峰都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只是做了他认为应该做的事;何小萍勤奋刻苦,在遭遇炸弹突袭那一刻,她义无反顾地紧紧扑在时日无多的小战士身上。正因为生活没有善待他们,他们反而更能真正感知善良并坚守善良。
他们对本来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不再动心,是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体。当文工团为战斗英雄们进行慰问演出时,因获得崇高荣誉精神崩溃的何小萍被舞蹈唤醒,悄然走到剧场之外,在熟悉的旋律中,在草地上独自翩翩起舞,找回了失去的记忆,也找回了被玷污的尊严;当文工团解散后刘峰故地重游找到她撕掉的军人照并粘贴在一起时,也为她找回了失去的爱情。她和刘峰互相偎依,相互慰藉,生活平淡但不平庸,不富足但很知足。
应该说,他们在现实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2.好人的自信不需要佳话滋养。
这条新闻,让人看着很温暖,很安心。是的,好人被世界温柔以待的新闻,总让我们的道德感受到了滋养,让我们更充满做好人的自信。
6年前,当时年仅19岁的广东吴川青年庞华新从外地回家途中发现4名女学生在水塘溺水,他奋不顾身跳下两米多深的水中救起她们。6年后,25岁的庞华新不幸患上白血病,被他救起的4个女孩和他们的家属在得知庞华新病重后,连夜赶来医院看望,在外地的更是请假赶来,纷纷为当年的救命英雄捐出了自己的心意。消息传出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上万名好心人捐助的30万元,使他前期的**费用得到解决,医院方面也表示将全力救治庞华新。
新闻后面都是这样能让人感受到温度的留言:你是一个好人就注定被这世界善待,善有善报这句话并不是无道理的,好心有好报说的大概就是这样吧。以德报德,好人救了好人,好人又来救好人。
我知道这个世界没他们说得那么好,但我也知道这个世界没你们说得那么坏,这才是人心应有的样子。
也有人说,终于等到一个暖心的正能量新闻了,这样的事情太少了。看多了那些冷漠无耻,好不容易有一个佳话,让我又相信善良和美好了。能理解这种留言后的情绪,是每天在**“社会新闻”频道看到太多窒息人心的负能量新闻后,被暖闻中的阳光所**的感觉。
我想说的是,人们的善良,对美好的追求,应该源于内在的道义自信和道德信仰,而不是依靠外在的“佳话”支撑。因为这样的佳话,你并不会在新闻中常常看到。并不是说现实中人心不古道德沦丧,人们缺乏感恩意识,好人很少受到好报,好人常常既流血又流汗,其实是,我们身边像庞华新这样被温柔以待的故事,行善,感恩,报恩,有很多很多,只不过不像“广东男子6年前救人如今病重,4名当年被救者为其捐款”这样有新闻价值,都很平常,静静地做好事,默默地回报,因为太平常,平常得没有新闻价值。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性判断,**上之所以有那么多负能量,那么多让人寒心的新闻,不是说这个社会变坏了,而是,这本身就是新闻应该关注的。**并不是对现实的复制,不是李普曼所说的“拟态环境”,恰恰相反,**上的新闻与现实有一种“倒映关系”:**上的新闻看起来越负面,现实倒并不那么幽暗;如果**上看起来全是正面新闻,都是温暖人心的正能量,现实也许越是不干净。
人们有必要具备这样的媒介素养:现实中很少发生的事,才会成为新闻。**上之所以充斥着罪恶和堕落,因为那不是生活的常态。
作为生活常态的小感动、小温暖、小确幸,因为太平常太平淡,而不会成为新闻。
救人反被讹诈”“扶人反被诬陷”之类的事件之所以常上头条,倒不是说我们这个社会变坏了,而是,这样的事太反常了,像“人咬狗”那样违背常理,道德感越来越强的人们也对这样的事无法容忍。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好人自信:其一,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善良”因为普遍而缺乏新闻价值;其二,即使有好人没有得到好报的事情发生,并不能摧毁我们的好人盔甲。
这句话说得好,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佳话滋养善良固然好,更值得尊重的是,看到丑恶和不公后,目睹“好人未有好报”后,依然相信善良。
我不喜欢一种随意的态度,看到一次背叛之后,呼天抢地地感慨“从此不相信爱情”了;看到一次温暖之后,热泪盈眶地感叹“从此我又相信美好了”。我又相信什么了,这种句式背后是一种让人反感的玻璃心和摇摆人格。轻易“相信”的心,会因为某个相反的个案而轻易地改变。
人们很容易在此起彼伏的新闻个案中摇摆,爱时像天使,恨时像魔鬼,有时偏执,有时盲从,热泪盈眶不到一秒迅速义愤填膺。
成熟和强大的标志,就是在变幻不定的新闻背景中有一个泰然自若的人格。他明白,生活不是岁月静好,不是热泪盈眶,不是佳话寓言,而是平实自然。
3.没有坚守的信条佛系不如称之为懒系。
最近一段时间“佛系”生活方式成了特别热门的词汇。这个词最先火于“饭圈”(粉丝圈)自嘲,转而变成“佛系”追星,不吵架、不控评(操控评论),对爱豆绯闻心如止水,偶像人设崩了就换一个爱豆追。此后“佛系”又迅速延伸到了各个领域和职业,比如佛系员工、佛系公司、佛系点赞、佛系乘客、佛系外卖等等,成了90后自嘲的生活方式。
然而,与佛家真正的心如止水、无欲无求不同,佛系心态是求之而不得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从更深一层来说,是认识到自己欲望无法实现又无法排遣时,与世界的和解。追星太深入,感到巨大空虚转而佛系爱偶像;**申诉退换货太麻烦了,自动确认收货懒得给差评;公司竞争太激烈升迁无望,本职工作绝不推辞但也绝不会主动揽活,按时按点完成但绝不会超标准做好;经营感情太累了,能自己解决绝不找对方撒娇。
佛系”总令我想起心理学上“认知失调”的概念: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对自我的积极正面认知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产生不舒适感。为了缓解这种不舒适,人们需要采取方法去化解这种失调。
很多人采取消极回应的做法。从“我可以努力改变我自己实现目标”变成“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干嘛要费这么大劲去实现”“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开心心”。这样的“无欲无求”“内心毫无波澜”一旦引起共鸣,就成了“佛系”的社会流行心态。
除了“佛系”刷屏朋友圈,这段时间“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第一批90后已经买不起房了”“第一批90后已经离了”等文章在朋友圈热转。原本应该充满朝气,如同“初升太阳”的年轻人与一些形容中年人的标签紧密联系到一起。在我看来,“佛系”正体现了陷于都市焦虑的年轻人应对“第一批90后已经”系列的解决之道。
挣扎在温饱线的人是不会“佛”的,他们要不断努力工作,才能得到一个容身之所,养活自己和家人。而在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年轻人在获得个人价值和社会认同的过程中产生了迷茫,难以获得自我价值实现感。在物质世界购物、网络社交、买房、买车的成本太高,更难获得自我满足。
比起“颓废”生活,“佛系”生活倒是多了一些抗争意味:我不满意现有的生活,但我知道自己根本不会影响庞大社会机器的运转,所以老老实实完成本职工作。但是,循规蹈矩生活并不意味着妥协,我绝不为外物所累,给自己保留心中的一点执念。
以此调侃倒也无妨,毕竟在消费主义构造出的虚幻世界里,如果要满足所有欲望,人也就被物质异化了。房价太高、生活成本太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阶层流动变难……生活太艰难,不如洒脱些与之和解。但是,不论事业、家庭、学业还是爱好,人生在世总要有点执念并为执念做点什么,有自己坚持的信条。
否则,全方位的“佛”不如称之为“懒”。如果年轻人都抱着暖水壶,泡着枸杞水,蜷缩在椅子上“佛了”,那整个“立地成佛”的社会估计也不会太好。
高考作文 经典作文素材与段落
一 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1 苏轼在千年以前就曾说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莎士比亚的研究者们也说过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有人看哈姆雷特是勇于思而怯于行的懦夫,有人看他是深思熟虑的勇士。鲁迅先生在评价 红缕梦 时,也曾经说道学家看见的是淫,文人才子们看到的是情。2 黄土高原...
高考作文经典名言素材总汇 高考作文名言素材
高考作文经典名言素材总汇 高考作文名言素材。对考生来说,在150分的语文试题中,作文占到60分,可以说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 而作文成绩的高低,和考生在作文中涉及的素材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用于作文中的名言素材有哪些呢?下面是x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经典的 名言作文素材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作文经典名言素...
高考作文 2023年高考作文哲思类作文素材
2016年高考作文哲思类作文素材七篇。画出来的 竹西。从小,梅丽莎就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她听到 时,眼前会浮现出幻象 闻到花香时,会听到音符 看到阳光照进窗口时,会感觉小手在逗弄脸颊和头发 有一天,当老师把字母写到黑板上,梅丽莎闻到了字母发出的香味,于是发问 n应该是什么味道?同学们哄堂大笑,她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