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道,立意为先 作文的立意训练

发布 2021-02-25 02:15:28 阅读 4642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

—作文的立意训练。

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 “立意”及其重要性。

2.明确中考作文关于“立意”的要求。

3.掌握作文立意的四种方法。

4.运用所学的方法为文章立意。

教学重点: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为文章立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法。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

相传宋徽宗时,许多画家云集京城举行绘画大赛,考题是《踏花归来马蹄香》。有的画家画了许多花瓣,在“花”字上下功夫,有的画了一个跃马扬鞭者,在“马”上打主意,有的画了一只马蹄,在“蹄”字上做文章……这些都无法与诗句吻合──没有画出“香”味来。只有一位画家不从“花”“马”“蹄”落笔,而是独辟蹊径,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翩翩起舞,这一构思,把香味画出来了,完美地表达了“踏花归来马蹄香”的诗意。

这个故事说的是绘画的立意问题。绘画与写作是相通的,对中考作文来说,立意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一步。

二、出示2023年广东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50-45)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当。

二类卷(44-40)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39-30)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29-15)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14-0)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多。

加分。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优美。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小结:立意含义及其重要性:

“文以意为主”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主题(中心思想)。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

立意如何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

明代的哲学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他把一篇文章比做一支军队,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做军队的统帅,没有了这个统帅,这一支军队就成了“乌合”之众,是一群无用的兵。

人们也常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可见,确定中心思想非常重要。

三、立意有什么要求呢?

从失误的立意中思考立意的要求:

1.题目: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看着那些优等生的日子过得那么紧张,我想我是无法承受那种奋斗的辛苦和竞争的压力的,我觉得我的放弃是明智的,原来放弃也是一种幸福”。(消极的价值观,不正确,不鲜明)

小结:立意的要求:明确(健康、积极、正能量)

立意明确,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 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体现健康、积极、正能量的思想。不要写思想阴暗面和消极的东西。

2.题目: 生病和健康也是一种幸福。

我病了,妈妈爸爸不上班陪着我, 不用上学更不用做作业,就像当小皇帝一样。原来“生病也是一种幸福,但我又想,拥有健康的身体也是最重要的” (贪多盲目,不够集中)

小结:立意的要求:集中(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出)

所谓集中就是指确定的中心要十分明确,一篇文章一般只能是一个中心。不能指望一篇只有几百字的文章能表现好几个中心,那样做只能造成“面面俱到”却“面面都不到”的结果。

3.题目:《尝试》

甲文和乙文都写同样的题材:写化学实验失败了,以后就不敢尝试,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了第二次,终于成功了。

甲文的结尾就一句话:第二次尝试成功了,感谢老师,我很高兴。

乙文的结尾写道:“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第一次尝试固然是可贵的,然而更可贵的是尝试着从失败中站起来。我想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就是尝试着战胜自己的时刻了。

甲文--简单肤浅;乙文--深刻、透彻、高远、揭示本质)

4.题目:《过年》

甲文:写过年热闹繁荣的景象,人们走访亲戚很高兴等,赞美过年真好。

乙文:父亲打麻将赌博输得一塌糊涂,全家人因此不开心,还因此大吵大闹,把热闹喜庆的春节搞得乌烟瘴气,批判了赌博之风。

甲文--肤浅、陈旧不前;乙文--新颖,有时代性)

小结:立意的要求:深刻、新颖。

深刻、新颖,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要有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总结:立意的要求。

1.避免消极错误 ——明确。

2.避免贪多盲目 ——集中。

3.避免简单肤浅 ——深刻。

4.避免陈旧不前 ——新颖。

四。写文章如何立意?

1.试**一下《散步》的主题及立意方法。

散步(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感悟归纳:方法一:以小见大( 或小题大做)

借一家三代“散步”这一平常小事,讲超出事情本身的道理:孝的传递,美德的传承;及中年人的责任。由浅入深,由尊老爱幼深化到人生责任。

使得本文平中见奇。这种手法就叫 “以小见大” (小题大做” )即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2.试**一下《荔枝蜜》的主题及立意方法:

荔枝蜜(杨朔)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

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

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

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

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

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满树刚开着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

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

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举动很精细。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小心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

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

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作文立意训练

作文训练什么是立意呢。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 模棱两可。二是要正确。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 记叙文要 思想感情健康 议 要 观点正确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三是要力求新颖 深刻。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

作文立意训练

新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自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势由原来的材料作文,改为后来人们总结提出来的 话题作文 但是经历了6年的实践,话题作文 的生命力逐渐衰弱。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出现了。这就是2006年 2007年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形式酷似以前的 材料作文 但细心的人又发现他又有所不同,所以我们权...

作文立意训练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米兰 昆德拉。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的议 要求 1 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