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和多项修饰语。
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概念。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定义】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样就形成了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义】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文言文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定义】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谓语或表达某种感情,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这就叫做谓语前置句,或者叫主谓倒装句。
类型】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定义】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类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谁、孰、何、曷、害、奚、安、焉、胡)。如:“沛公安在?
《史记.项羽本记》”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实例】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
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有何厌)
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何陋。“之”,宾语前置标志)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译文:我欺骗谁?欺骗天吗?]
2)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译文:王者是指谁?指文王呢。]
3)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它将要往**去呢?]
4)何由知吾可也?
[译文:从**知道我可以呢?]
5)汝安从知之?(《汉书·黥布传》)
译文:你从什么地方了解他呢?]
6)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四》)
译文: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让他上朝呢?]
辨析】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文言文中很少例外。常见的只有“云何”“于焉”这种动宾结构的疑问代词宾语在动词之后。
1)子夏云何?(《论语·子张》)
[译文:子夏说什么?]
2)于焉逍遥?(《诗经·白驹》)
[译文:在**逍遥自在呢?]
类型】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非、否”等等否定词。);
实例】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1)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2)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4)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
5)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而狼未知之也)
6)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忌不信自)
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译文: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不了解别人。]
8)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译文:我有年老的父亲,我若死了,没有谁养活他。]
9)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10)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七十岁的老人穿绸吃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成为王的,没有这种事情呢。]
辨析】1)否定句宾语前置,只限于代词宾语。代词作宾语。如:
“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名词作宾语(包括表尊称的名词“君”“子”之类)一般不能前置,译时不必移动位置。
如: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秋水》)
译文:我不是您,本来就不了解您。]
2)否定句代词宾语,在文言文中也有后置的,与现代汉语一致,译时不必移动位置。如: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译文: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寻求什么?]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管子·封禅))
[译文:多次会合诸侯,统。
一、匡救天下,诸侯没有谁违抗我。]
3)肯定句中,代词宾语(包括表敬称的“子”)也有前置的,译时应将宾语移后。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经·节南山》)
[译文:显赫的尹太师呀,百姓都望着你。]
民献有十夫予翼。(《尚书·大诰》)
译文:百姓中有十个贤人辅佐我。]
类型】3动词和宾语之间插入“之”、“之为”、“是”、“焉”等字作标志用这些字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以突出强调宾语。宾语是代词时,一般只能用“之”作前置标志。后来,形成了一种凝固格式“是之谓”、“此之谓”,有时可以活译为“这叫做”。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实例】1)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2)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我们周朝东迁时,依靠那晋国、郑国。]
3)唯利是图(唯是图利)
4)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将要灭掉虢国,对虞国又有什么爱惜?]
5)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译文:俗语说:“没有嘴唇,牙齿就会寒冷。”大概是说这类事吧?]
例(1)至(4)是名词宾语前置,例(5)是代词宾语前置。
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劳,再次是创建学说,即使年代久远也不会废弃,这叫做不朽。]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忧群臣)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唯求敌)
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余唯视利)
父母唯其疾之忧。 (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惟弈秋之为听。 (惟听弈秋)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惟辅德)
唯利是图。 (唯图利)
唯吾马首是瞻。 (唯瞻吾马首)
类型】4.介词“以”“于”等的宾语前置。
实例】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四年》)
[译文:楚国用方城山作为城墙,用汉水作为护城河。]
2)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因为这个原因,君子让屠宰烹煮的地方远远离开自己。]
3)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墨子·非乐上》)
译文:夏启便放纵享乐,在野外吃喝。]
4)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也。(《左传·昭公一九年》)
译文:俗话所讲的“在家里生气却在大街上显出一脸怒气”这句话,是说楚国呀。]
类型】5.还有一些具体的字词要求宾语前置:“自”、“请”。
实例】1)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陈轸为自己打算多,为大王打算少。]
2)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山上的树木侵害着自己,点灯的油脂煎熬着自己。]
3)王请无好小勇。(《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请求大王不要喜欢微不足道的勇敢。]
4)释齐秦,他国请相见。(《左传·襄公二七年》)
译文:除开齐国、秦国,请其他国家的君臣相见。]
类型】7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夜以继日。 (以夜继日)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类型】6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类型】1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中心语+定语+者。也就是说,将定语化成一个者字结构,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有时,在中心语与定语之间插上“之”字(个别的插“而”字),还有的插上“有”字。
实例】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史记·刺客列传》(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
[译文:太子和知道那件事的宾客,都白衣白帽去送别荆轲。]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村中好事者少年)
译文: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五谷是美好的植物品种。]
4)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这四种人是天下没处伸诉的穷苦百姓。]
5)郑人有欲买履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亦具体而微者雁荡)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
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类型】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言文倒装句
句式倒装 古今汉语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在正常情况下,汉语句子成份是有一定顺序的。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修饰限制语在中心词前,补充成份在谓语后。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充当句子成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定语可以放在中心语的后面,甚至有...
文言文倒装句
句。介词结构后置 有的书也称状语后置 于 为标志。例如 青,取之于蓝,胜于蓝。劝学 以 为标志。例如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主谓倒装。感情较强烈 谓语由形容词充当。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晏子治东阿 渺渺兮余怀。赤壁赋 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快哉此风!黄州快哉亭记 ...
文言文倒装句
倒装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语后置 一 宾语前置。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 不 未 毋 莫 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 应理解成 莫肯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