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石头写作指导及例文评析

发布 2021-02-20 20:51:28 阅读 9512

材料作文“石头”例文评析。

一、作文题目。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

”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二、审题提示。

材料主旨:梦想可以创造奇迹,成就人生。

立意角度:一般说来,故事性的作文材料,情节大多比较简单,内容比较集中,审题时应从材料整体出发,领会材料主旨,并据之立意。不应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肢解割裂,根据只言片语立意,从而导致偏题甚至离题。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这则材料情节相对复杂,内涵比较丰富,既可以统观材料整体,依据主旨立意,也可以围绕梦想,截取局部,提炼观点。比如:

1、“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 不甘平凡,不怕嘲笑,心怀梦想,就能创造奇迹。

2、“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默默积蓄。

3、“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实现梦想是最大的幸福。

石头的“梦想”是材料的核心,离开这个核心,就会偏离题意。比如:

1、“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成功需要沟通。

2、“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冲向蓝天。” 要善于借助他人。

3、“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实现梦想要坚持信念)——谈坚持,谈信念。

注]:以下材料来自《语文学习报》2023年高三版(彭登联老师供稿)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新材料作文导写(1)

思路导引】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因此,要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立意,认真解读材料就显得尤其重要。具体地说,在审题中,要防止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简单化倾向,防止不用历史的、客观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倾向。

即防止只是抓住了材料中的个别词语或句子,完全不顾及词语或句子间的内在联系,不顾及词语或句子在整个材料中的作用就草率行文的倾向。因为这种割裂材料内在关系的行为,最终会导致立意的片面或“擦边”,很容易出现宿构或套作现象。

就上述材料而言,需要注意材料中的“深山”“寂寞”“翱翔”“不改初衷”“拼命生长”“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亲吻”“梦想”“幸福”等词语或句子,但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要注意最终的结果———不起眼的无人知晓的平凡石头,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高高翱翔的愿望。据此,可立意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幸福的获得需要执著的追求;

不懈的努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础等。

当然,也可以从石头最终得以亲吻蓝天,除了自己拼命生长之外,还离不开大鹏的帮助角度立意为:

个人的努力加上外物的帮助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还可以从“同类嘲笑”的角度立意为: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等等。

从文体上来说,可以写成抒情性散文,也可以写成议**,还可以编述故事。

注:以下材料来自于光明中学许定凯老师:(版面有限,只摘录部分)

主要问题根源】

1、 大部分考生对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基本要求不明确,对“如何处理材料”认识模糊。

2、 大部分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肤浅,形而上学式思维占阅读思维的主导地位。缺乏整体阅读意识,不会透过表象看问题,不会由果穷追原因,不会抓主要矛盾,不会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不住事件的本质,把握不住思维的起点与终点。

3、 大部分考生“由题而想”的联想发散思维能力欠缺,不会利用“文题”触发思维,对所引的材料缺乏“令人信服”的分析,“贴标签”的现象较为普遍。

获取保险分方略】

怎样从误区中走出来,获取作文的保险分呢?

1、牢固树立一种保险意识。

无论是阶段性的考查,还是终极性的高考,我认为获取保险作文分应作为我们备战的基础。所谓的保险分指的是41分---47分,丢掉基础分去冒险获取高分的想法(成功者太少)(考场作文不是文学创作比赛)是很危险的。事实证明只要拿到这样的分数,我们的语文考试成绩才会稳定下来,在竞争中才能控制主动权。

否则会因为作文的问题而丢掉语文江山,进而丢掉整个高考,让我们的人生留下终身的遗憾。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考虑我的建议,牢固树立一种意识:树立确保自己的考场作文获得保险分的意识。

2、确保考前10分钟的思考时间。

语文试卷量大,时间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是极为紧张的。许多同学喜欢压缩作文的时间,我监了6年高考,发现不少同学作文的实际时间只有30分钟。没有了对作文题目仔细推敲的时间,没有了充分的联想时间,“想来也匆匆,下笔也匆匆,”能写出较高质量的作文,我想是的确是很难的,我们的考生不留下事后想起来的“如果那样写就好了”的遗憾是不可能的。

更可怕的是写作**现偏题跑题的问题,那就更悲惨了。“一着不谨慎,全盘都会输”,我们丢掉的不仅仅是语文学科,丢掉的是我们美好的未来。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考虑我的建议:

作文的时间最低不能低于40分种,这是作文的底线。无论如何一定要确保写作文前有10分钟的审题与立意时间。“读题要缓慢,推敲要细密,出手要迅速”,这是作文成功者共同的体会,我衷心希望你们能把它作为一种考试理念。

3、用写作基础理论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活动。

许多同学对老师讲的作文指导重视不够,认为哪些东西没有用处,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没有理论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活动往往要出问题。下面我就本次作文具体谈谈这个问题:

新材料作文写作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a、对新材料多角度的认识。

新材料作文写作要求中往往有“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提示语。许多同学只看到“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却忽视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的提示。如果我们能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它的隐性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基础,我们不能脱离这个作文基础。同学们作文时之所以出现偏跑题目的立意,我想其根源就在这里。如果没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丢掉整体这个基础,就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式思维错误。

因此,我主张在作文时把这个多角度变为“零角度”(整体角度),这样就能尽量减少偏跑题目的风险。

记住:把多角度变为零角度,能把偏跑题目的立意减少到最低限度。

b、对材料整体把握的操作要点。

1) 选主要人物不选次要(陪衬)人物。

一般说来,新材料往往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大多比较简单,内容比较集中。审读材料时首先要分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舍次留主,从主要人物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是整体把握材料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本次作文材料中有两个人物:

石头、庄子。很明显“石头”是材料中的主要人物,从石头的角度去立意是应该是最保险的立意。

2) 选材料的主旨或启示(共性)不选主要人物的只言片语(个性)

材料的主旨常常通过主要(中心)人物体现出来。阅读时,应从材料整体出发,认真领会情节主体,从主要人物的“言行思”入手,学会从主要人物的结果去追究原因,学会推断材料的启示,进而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并据之立意。我认为这样的立意才是最保险的。

如果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肢解割裂,根据只言片语立意,就很有可能导致偏题甚至离题。依照这样的指导,我们再来看看本次作文的材料。材料中的石头是也什么样的形象呢?

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石头的“言行思”:a、“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

”析:寂寞的石头希望高高翱翔,这是它的梦想,是它不甘平凡的表现,是它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不怕嘲笑的动力源泉。它的梦想最终实现了。

因此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心怀梦想坚守梦想不断奋斗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奇迹。b、“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析: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默默积蓄。

c、“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析:石头的幸福在于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虽然短暂但值得一生去珍藏。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的价值在于为梦想去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是最大的幸福,实现梦想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综上所述,材料始终围绕“梦想”展开,石头的“梦想”是材料的核心,离开“梦想”这个核心,就会偏离题意。比如:

a、“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 析:成功需要沟通。b、“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冲向蓝天。

” 析:要善于借助他人。c、“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析:(实现梦想要坚持信念)——谈坚持,谈信念等等。

(3)材料一定要用,不能弃之不顾。

新材料作文归根到底仍是材料作文,因此新材料作文不能不遵守材料作文写作的潜规则:材料必须要用,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材料是我们作文立意的基础,我们的看法与观点是从材料中来的。

许多同学不明白这一点,作文时常把材料弃于一边,让阅卷者感到非常的突兀,给阅卷者造成套作作文的心理。因此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一开头就用材料,通过对材料简要分析,顺势提出文章的中心观点,是确保获得保险分的最佳做法。

记住:材料一定要用,最好用作观点的引子(放在开头最合适)。

c、材料作文思维的起点与终点。

这种说法是我个人写作的一点体会,目前尚未找到有力的支撑。我认为新材料作文思维的起点是:主要人物的“只言片语”“结果(表象)”“语句中能触发思维的关键词语”,终点是“整体的启示”“行为动机”“命题者的意图”。

特别是一定要想清楚“命题者的意图”,这是最终点(说法较勉强,不用最不能强调)。不达目标不罢休。我对高分作文有过多年的**,大量的事实证明凡符合命题者意图的作文是一定是最切合作文题目的立意,是保证作文得分突破50大关的前提。

我认为这是夺得高分的真理。遗憾的是我们的同学很少想到这个问题。比如:

石头的幸福,幸福可以说是思维的触发点,为什么幸福呢?我们的中有的同学就没有去想,这样看问题是万万不行的,因为他只看到了结果,没有看到原因就停止了自己的思考。为什么要用这则材料呢?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呢?不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是不能停下来的,因为我们的思考还没有到达思维的最终点。

记住:不弄清材料的启示与命题者的意图千万不要停止自己的思考!

三、例文研讨。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

一 拟好题 求新颖别致。自拟题目 是近几年作文命题的普遍要求,并以其发散性 灵活性 多元性 自主性给同学们留下了张扬个性 展示才情的空间。古人云 题者,额也 目者,眼也。文题就像人的额和眼,额美眼亮,谁不青睐?新颖别致 引人注目的文题,体现作者的智慧与匠心,也是奉送给阅卷教师的一张漂亮名片,在整个篇...

高考作文指导 如何准备高考作文材料

从理论上说,这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在获取材料的同时,还可以从写法上得到借鉴。但是,这不能算作好的途径,因为别人文章的材料是别人从生活中获取的,借以表达的是别人的生活感受,照搬别人的作文中的材料,难免有食人余唾之憾。这从本质上来说,同一种途径是一致的。弄得不好,还会被阅卷者议为有抄袭之嫌。若干年来,各...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一 写作全程训练。1 审题 训练目标 符合题意 题一 材料 不久前,某国科学家成功地在太空中张开了一面 太阳帆 顷刻间,从法国里昂到德国慕尼黑的4公里 千余公里长的地域里一片光明,黑夜变为白昼。这种 太阳帆 是一面直径20米的反光镜,反光能力特别强,相当于50个 十五的月亮 那么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