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好题——求新颖别致。
自拟题目”是近几年作文命题的普遍要求,并以其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给同学们留下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的空间。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文题就像人的额和眼,额美眼亮,谁不青睐?新颖别致、引人注目的文题,体现作者的智慧与匠心,也是奉送给阅卷教师的一张漂亮名片,在整个篇章中举足轻重,需要作者精心打造。
那么,好文题的标准是什么呢?
蕴涵文旨,即既能包孕考题的主旨,又能提挈所写文章的主旨,两者扣合,天衣无缝。
比如2023年广东考生《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一题,既扣住了话题的关键词“纪念”,又展现了文章论证的独特角度,“理性”二字贯穿全文,中心显豁,使人一目了然。
亮明文体,即标题能显现所写文章是记叙文还是议**,或者是其他体裁。
比如2023年湖北一考生写“…出和…入”的话题,用《马谡日记》为题,采用日记体,让马谡来陈述失街亭的经过,让马谡来忏悔死读兵书,只知“入”而不知“出”带来的严重后果,将教材《失街亭》变换一个角度,从容自如地成就了一篇高分作文。
彰显文采。即文学色彩浓郁,人文内蕴丰富,语言个性飞扬。
比如2023年福建考生的《月泻树丛中》一题,就极具文学韵味。让人不禁联想到树影斑驳间泻下点点月光的别致意境。
启思激趣,即所用文题启发性强,能激起阅读者兴趣,让人过目难忘。
比如2023年湖北考生《三色堇》一题,真可谓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堇”是个不常用的字,未知性就能勾起人的求知欲;它的古义为时间,文中以三色堇这一鲜花作比喻,赋予时间“黄”“白”“紫”三种色彩。实质上暗示着与高三相联系的夏、冬、春三个时段里“我”独特的情绪状态。
读完,不得不让人佩服其设题之巧妙。
综上所述可见,我们在拟题时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意识:(1精品意识,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2多维意识,要从多角度思考,给自己最大的选择空间;(3深度意识,要从小角度切人,使立意更显深刻。除此之外,掌握几种恰当的方法也是必要的。
1.巧引仿拟法。
引用就是直接或间接将古今诗文名句、经典歌词、广告词、俗语、流行语作为文章标题。仿拟则是将上述话语从内容或形式上经过适当的改编,再作文章标题。这样拟出之题既有文学色彩,又具有生活实感,常给人蕴藉深远,耳口一新之感。
比如,2023年河北考生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作为题目,围绕“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这一论点展开论证,说明并非枝枝可依,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才有可能成功,才会发现“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又如,2023年江苏考生借用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为题目,演绎“凤头·猪肚·豹尾”话题,作者将“掀起盖头的新娘——亮丽美好”和“掀开生活的盖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类比,从情和理两个方面论述“万事开头,都要精彩亮丽”的主题。
山东考生借用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做文题来写“双赢的智慧”的话题。
借用诗文名句,有时还须化用,使内容与形式更加贴合,更有神韵。如“都是诚信惹的祸”——化用了歌曲“都是月亮惹的祸”,“归来吧,理性的光芒”——化用歌词“归来吧,远方的游子”,“怎一个”晴字了得”——化用了李清照的词“怎一个…愁字了得”,都值得我们细心揣摩。安徽高考优秀作文《听人之语,走己之路》,仿用了拿破仑的名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较名句更整齐,更辩证,更具力量。
2.形象描绘法。
我们用题目来传递信息,概括主旨,不仅要表达得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还应该力求做到生动形象、妥切鲜明,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语言艺术的美感。这就需要我们积极调动语言因素,以最恰叨完美的语言加工形式去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运用描述式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拟题,就可使题目形象生动,鲜明美丽。
比如,2023年浙江省考生用《在征程中欣赏风景》作为文题,形象地展现了“愿有所息而后勇。只有那些有所停留的人才能在浊世中散发馥郁,在红尘中保持隽永,在逆境中坚持风骨”的主旨,令人回味无穷。2023年湖南考生《掬水留香》,运用了比喻的辞格,形象地。
表明在追求、奔跑的过程中,人们除了收获荣誉与鲜花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播种仁慈与善良; 2023年吉林考生《“十”的五天经历》运用了拟人的辞格,描述了汉字“十”行走找位置的经历,体现了“位置不同,价值也不同”的主题。类似文题还有《诚信是金》《浮生若茶》《思维,请守住幸福》《追忆似水流年》等。
3.悬念反常法。
运用设置悬念、设置疑问、设置反差、符号巧用等手段编拟文题,可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引诱读者阅读欲望,激发读者强烈的探求兴趣。这种文题新颖活泼,不拘一格,在大量四平八稳的标题中容易脱颖而出,在会心一笑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甘肃高考优秀作文《天亮说晚安》,一反常态,天亮明明该说早安,如何说晚安?
从而给人强烈的新奇感、幽默感、悬念感。
2023年湖南一位考生命的文题是《蝶的翅膀·鱼的泪光·其他》,猛看文题,觉得很特别,而恰恰是这种“特别”吸引了阅读者,它从心理上造成悬念。往下读,才知道,“蝶的翅膀”“鱼的泪光”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构思的故事,在讲故事中,阐述了“爱我,就让我自己面对苦难”,“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呵护,有时其实是一摧残”的道理。这样写“家庭教育”的话题,让生硬的说教生动起来,其题目功不可没。
2023年安徽一考生用《“什么?”—是该这样!”》为文题,粗看,故弄玄虚,什么意思?
要写什么?读完全文,才明白,他选择了2023年“感动中国”的三个人物田世国、徐本禹、刘翔,把他们的事迹加以组合,用一问一答的线索贯串起来。“什么?
”代指出乎意料,“是该这样!”则代指情理之中,前者“质疑”,后者“释疑”。这个标题紧扣话题,巧设悬念,简洁含蓄,新颖别致。
同样是一位安徽考生,他用《我喜欢穿行于交通堵塞之中》做文题来写“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话题,这个题目反差强烈,冲击力强,引人注目。文章写一个专科毕业生艰难找工作的故事,最终因为这一句自信的话被录用了。文章为此而写道:
“人生的旅途一程又一程,总会碰到一个个路口,遭遇一场又一场的交通堵塞,抛去哀愁与抱怨,带着乐观和从容上路,即使是大雪纷飞的时候,自信的阳光也会照亮你的心房。”至此,我们可以明白作者这样命题的匠心和深意了。类似的好文题还如《吃亏就是占便宜》《没有翅膀的飞翔》《八·十八·二十八》《儿子·父亲·**》等。
4.凸现文体法。
所拟题目直接或间接地标示出文章所选用的文体,直观简洁,一目了然。比如《“爱心永驻”三幕剧》直接揭示了文体,作者将三则材料通过介绍剧情的方式来加以组织,既生动形象,又省去了冗长的叙述,内容和形式较完美地统一起来。
另一种文题则间接暗示了文体。如《约会》《难忘那张脸》.用“事”或“人”为中心,暗示是记叙文;《位置并不能左右价值》《呼唤黑脸》,以论点的形式出现,所写是议**:
《永远的苏武》《坐看流星划时空》,或贯注浓情,或画面生动,所写一般是散文。
自拟标题, 有法可参照, 无法可依傍, 考生完全可以发挥创造力, 拟出精彩的文题来。
二、开好头——求精炼亮丽。
1.开门见山,点破文意。
例1、掀起盖头,在你的眼里一定是亮丽和美好——你的新娘!的确,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万事开头,都要精彩亮丽。——摘自《掀起你的盖头来。
例2、何谓“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笔者认为:做事既要纵观全局,整体分析,又要深入内部剖析,挖掘本质;做人既要顾及大局,全面把握,又要真诚相待,用心付出;涉世既要抵御外界**,不随波逐流,又要能深入社会,追求理想。
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摘自《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第一例的话题是“风头,猪肚·豹尾”,考生构思全文时,是在抓住几者关系的基础上,突出阐述“凤头”之重要。万事开头难,做好了起步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万事开头,都要精彩亮丽”,点明了文章观点和全文重点。第二例用设问直接提出问题,接着亮明对“出乎其外,人乎其内”的理解,从“做事”“做人”“涉世”三个方面构筑一种人生境界,确立了全文的主旨。
这种开门见山的写法,不枝不蔓,直击主题,点透文意,朴实大方,让阅卷者能迅速明白你对文题审视和把握的能力。
2.巧设题记,提挈文意。
例1、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失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
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摘自《镌刻心灵的石碑》
例2、孔子与庄子,入世与出世,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永远不能理顺的一对矛盾,千百年来,就这样活着,思考着,疑惑着,矛盾着。——摘自《亦孔亦庄》
用题记作为文章的开头,是考场作文常见的。好的题记犹如一块亮丽的招牌,夺人眼目。所谓题记是指“写在书的正文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
它可以揭示主旨,还可丰富文章内容、提示文章结构、吸引读者注意、增强理论色彩或文学色彩等多种功能。上面摘引的两例,一用精彩的语言、比喻的手法,表达对“铭记与忘记”的理解,意味隽永,引领全文;一用议论的语句,揭示“出”和“人”这组矛盾的存在以及人们的思考、疑惑,言简意赅,富于启发性。不少考场作文的题记或文不对题,或冗长拖沓,既不能提挈全文,又缺乏意蕴,这样的题记往往弄巧成拙,令人生厌。
3.评述现象,引出文意。
例、有人说:“当局人迷,旁观者清。”于是,相信别人,让别人来决定自己。
有人说:“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于是闭目塞听,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想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看似是不可统一的矛盾双方,但二者却有统一的一面,它们正如我们的左臂与右臂,缺一不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
—摘自《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本文的开头从评述现象人手,先举出两种人的观点,再加以否定,简略的评析中,表明作者态度。能否从两种对立的观点中找到统一的角度呢?这恰恰是“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这一话题的重点,作者正是从这种对立统一中,昭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
4.诠释概念,确定文意。
例、一朵紫罗兰被践踏,它却将芬芳留在那双脚上,这就是包容。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每种生活都免不了苦难,但有人仍能够含葩敛翅晏然而处,这就是包容。包容苦难,包容你所遭遇的伤害、折磨、痛苦,你就会感到生命道路的两旁,困难固然有,而更多的是花香;荆棘固然在,而更多是山风猎猎,是海浪沧沧。
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这就是对包容的最好诠释。——摘自《包容》文题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直接反映作者的才识见解,决定文章立意的高下。理解透彻、深入、独特,文章的灵魂就灿烂;理解肤浅甚至错误,全文恐怕也会走人歧途。
本文的首段对“包容”这一概念的诠释是形象的、深刻的,“紫罗兰被践踏,芬芳却留在脚上”,“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两个比喻,化无形为有形,诠释“包容”;中间两个句子,虚实结合,解读“包容”。这种解读,把理性和形象糅合起来,透射出作者的观点,框定了全文立意,既形象又高雅,境界全出。
高考作文指导 如何准备高考作文材料
从理论上说,这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在获取材料的同时,还可以从写法上得到借鉴。但是,这不能算作好的途径,因为别人文章的材料是别人从生活中获取的,借以表达的是别人的生活感受,照搬别人的作文中的材料,难免有食人余唾之憾。这从本质上来说,同一种途径是一致的。弄得不好,还会被阅卷者议为有抄袭之嫌。若干年来,各...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一 写作全程训练。1 审题 训练目标 符合题意 题一 材料 不久前,某国科学家成功地在太空中张开了一面 太阳帆 顷刻间,从法国里昂到德国慕尼黑的4公里 千余公里长的地域里一片光明,黑夜变为白昼。这种 太阳帆 是一面直径20米的反光镜,反光能力特别强,相当于50个 十五的月亮 那么亮。目...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
关注一个细而不微的变化 2011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要求是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告诉我们,如果仅仅根据材料所提炼的观点作文,即使文章的立意与作文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做到 意合 而不提及或适当引用题目所供材料,那么这样的文章也有偏题之嫌。比较稳妥的做法是 既根据材料蕴含的观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