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读后感

发布 2020-06-11 12:03:17 阅读 1383

韩国人的文笔描写,总有种***的味道,无论描写如何沉重的东西,都能通过分段和文艺化的用词变得轻盈起来。也是因为这样,即使整部书以第一视角描写的日记体,也充满了淡淡的疏离感。

杏仁核异常的少年鲜,天生患有情感疏离症,母亲和姥姥的爱和教育让他懂得温暖。不小心被弄丢的少年坤,在被收养的过程中历经冷眼,最后和父亲重逢不被接受,还错过了与母亲相见的机会。被父亲找来假扮坤的鲜,和坤分到了同一班,小孩子青春期的爱恨情仇简单又直接,一来二往两个怪物变成了朋友,在与全世界为敌的过程中,友情日益坚固。

黑塞对韩国的影响好大啊。到处都能看到相关的作品,《德米安》和《悉达多》从剧集、**再到文学创作,都能多多少少看到影子。坤和鲜的一体两面,也在试图讨论“在世俗规则下因为本能而变的善良。

”和“无法体验情感,但选择成为善良的人。”的孰优孰劣,再深入就是人性本善和性本恶的讨论了,但是作者并没有更深入的讨论这个问题。

之后便又提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这一段还挺打动我的。不幸如果发生在远方,人们会因为距离遥远、力不能及而不加理睬;而发生在近前的,人们又说太害怕,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大多数人即使感觉到了别人的痛苦也不会行动,口头上说有同理心,实际上又轻易忘记。

就我的理解,那并非出自真心。我不想那样活着。

鲜身体里有一部分代表着纯粹的理性,他用表演和逻辑满足别人的情感期待,在学习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虽然他没有像妈妈期盼的那样活得像个正常人,但是他活成了个圣人——达到了完完全全的,全知的善。

读的过程中有个bug,鲜的心智时好时坏,鲜可以看穿坤的强大不过是为了掩盖软弱。聪明得能体会到坤想要借助拳头得到什么,是假威风,是想借助别人的恐惧彰显自尊。还能在小小年纪阅读黑塞和莎士比亚,知道美丽女人封面的杂志能吸引坤,却连有标准套路的语文阅读理解都搞不清。

感情上迟钝,观察上敏感。反而能看懂到底谁是真心对自己好,谁是为了让自己好受才符合公序良俗的表示关怀。尽管作者在前两章极力渲染社会对先天不足的鲜恶意满满,但从后面的故事来看,这个走向十分的理想化了。

读到后记才发现,作者是在自己孩子出生后开始构思这部**的,她也提到自己在做母亲时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泪水,因为对幼小的孩子充满了期待与爱,孙元平创作了这部**。

每天都有孩子出生,每个都充满可能性,应该受到祝福。其中有些人会成为与社会脱节的人,也有些人虽然含着金汤匙出生,内心却是扭曲的。尽管不常见,但也有时候会在已有的条件下成长为令人感动的样子。

不知道这个结论是不是很常见,但我认为人会成为正常人,或是成为怪物,都与爱有关。我想写一个这样的故事。所以,童话般的结局也能理解了,这部书本身就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社会歧视、关注少数病童、问题儿童的成长这些并不是真正的重点。

最后想纠正一个小错误,杏仁核的功能在神经心理学研究中已经很细化了,影响情绪记忆的主要途径是影响患者的信息整合能力,所以不是不能感受,而是注意力难以收集齐全,信息不完整。所以书里单纯的不能识别和感受情绪的症状描写的过于简化了。

读后感读后感

无聊之即,我打开了这本 汤姆。索亚历险记 的这本书,本来是想拿来打发时间的,可是,我翻开第一页,有想翻开第二页,翻开第二页,又想翻开第三页,月刊越有趣,越看越想看 读后感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海盗生活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 汤姆当海盗的生活,讲述了汤姆经历了什么平常孩子经历不到的危险事情,描述了他...

读后感读后感

最近读了窦桂梅老师的 我这样细读文本 来谈谈之后的感悟。其实文本的解读这一说法,我是在王老师的口中得知的。记得第一次我们大家跟王老师一起交流文本的时候,都觉得很陌生,不明白文本解读到底是什么意思,解读文本又该从何下手。看了窦老师的这篇文本,似乎明白了很多。没错,对于一名教师而言 文本的解读也是语文老...

名著读后感 《罪与罚》读后感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罪与罚 读后感。罪与罚 这本书已经在书橱里摆放了两年多,这次终于可以在寒假里去细细地品味它了。书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年出生在一个 贵族家庭,是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充满传奇,28岁时因参与农奴解放运动而获刑,出狱后重返文坛继续写作,被人们公认为是与托尔斯泰 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