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是谈歌。谈歌,原名谭同占。2023年出生,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
2023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2023年毕业。2023年调入河北作家协会至今。
现任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单元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感人故事的同时,情感得到升华;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三是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
三、 教材分析:
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学情分析。
本文涉及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他们没有亲身体验过这种场景。学起来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展示洪水暴发的**,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本文的学习。
五、教学目标。
1.理解“跌跌撞撞”、“依次”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简洁而丰富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六、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村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
七、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八、教学过程。
(一)回忆、联想、读题、整体感知。
1、回忆学过的有关“桥”课文并说说这些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本文作者又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写了( )在山洪暴发的时候,将一百多村民安全通过小桥撤退,最后自己和儿子( )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体会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不同颜色标出描写洪水和人们慌乱的句子。
2.师生共读,再次感受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老师朗读环境描写内容,学生朗读人们的慌乱。
3.再读课文,再次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1)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3)水渐渐窜上岸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人们疯了似的地向那木桥拥去。
生: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7—13自然段),体会村支书的高贵品质。
1.师生合作朗读第二部分,感受故事的发展过程。
教师读描写群众的句子,学生读描写老汉的句子。
师:……生:……
2.理解关于桥的句子,感受村支书的品质。
(1)出示句子: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回答:
问题:“依次”是什么意思?人们一开始是依次上桥吗?
问题:老汉如何让人们从“乱哄哄”变成“依次”的?
问题:老汉是这样要求一百多人依次过桥的:群众──党员──老汉。
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吗?不过桥意味着什么后果?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2)再次与学生角色对话。
(四)指导朗读课文第三部分(14—23自然段),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1.学生齐读相关片段。
2.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读关于人物的句子,生读环境描写的句子。
3.理解关于桥的句子,感受村支书舍己为人的品质。
讨论:过桥的顺序实际上变成怎样?(村民──党员──儿子──老汉)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这不仅是舍己为人,更是不徇私情。
(五)指导学习课文第四部分(24—27),理解课题的含义。
问题:作者为什么最后才点明老汉和儿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感情读文,升华感受。
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感动的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涌过朗读表现出来。
九、板书设计。
洪水——咆哮势不可当疯了似的放肆。
群众——惊慌你拥我挤乱哄哄
老汉——盯着像一座山 (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十、教学反思
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真正理解和认识。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
还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上没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后进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备好这方面的内容。
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座窄窄的木桥年岁已高,平日里,很少有人关注他,可是就在这一天黎明,人们不得不关注这座木桥了,你从这句话的哪个词感觉到了?只有 是的,洪水把人们逼得无路可走了,只有这座木桥了,让我们有读来强调它的重要性。齐读 关键时刻,这座窄窄的木桥承载着不仅仅是全村人的生命,还有狂奔而来的 洪水 生接 设计意图 ...
桥教学反思
桥 的教学反思。江城一小冯丽洁。桥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语言简练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应该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包饺子教案及反思
包饺子教案及反思1 活动背景 根据班级开展的民俗特色教育活动设计而成。活动目标 1 教幼儿练习用多彩泥包饺子的技能。2 感受民族风情,培养动手能力。3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 探索 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活动准备 1 知识 幼儿在家见过妈妈包饺子。2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