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六

发布 2019-08-20 05:19:00 阅读 9412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理解诗意,懂得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变得聪明。

2、 初步懂得写景说理的方法。

3、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4、 初步了解古诗的书写条幅格式。

教学过程:一、游戏热场,课前导入。(三幅图:2幅景色;1读书方面的漫画)

1、(课题:古诗两首,课前板书好)课前游戏:同学们,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就先来做个看图猜诗句的小游戏:看到这幅画面,你会吟诵起哪一首古诗呢?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一首关于读书的古诗《冬夜》,谁来诵一诵、3、由此,你还想到了哪些读书方面的诗句或名言。

4、导入:同学们,刚刚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激励我们在书海里遨游,在书香中成长。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观书有感》。

二、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学习任务一。

一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圈出来。

1、学生自由读: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读。2人

3、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好这首诗。

5、请大家再默读下全诗,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三、逐句讲读,理解诗句。

学习任务二。

二读诗:每句诗主要讲了什么意思?读了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过渡: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圈出了本课的三个生字,我们就先来看看。

一、二两句。(ppt出示。

一、二两句)

一)讲读第一句。

1、这个“鉴”字是什么意思?

2、追问:那“鉴”怎么会和镜子有联系呢?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造的这个字。

—看,(出示动画,古文演变动画(人)(目)(皿,水盆),(注意解说相机指引)。古人最初没有镜子,就在水中看自己的影像。所以鉴就有了镜子的意思。那“一鉴开”的意思就是?

3、拓展:你还在**看过这个字?(鉴宝;引以为鉴)

4、学写:这个“鉴”字多有趣啊,我们来学着写一写。正楷、行楷比较:

看,他们有什么不同?是啊,部分笔画相连是行楷的基本特点,这样能提高我们的书写速度!看老师怎么写行楷的“鉴”。

…来,描一个,写一个。——点评。

5、理解了“鉴”字的意思,那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a半亩方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你说的很对,那诗人怎么会想到方塘像一面镜子呢!想一想。a清澈透亮(多么生动的比喻啊!

点读)b水面平静(此处不一定非要说到这一点)(有一个成语说的好,就是“水平如镜”)(你再读一读,你再读一读)。c远远的看过去造型很像。

b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一鉴开”怎么理解?好请你试着说完整。

二)讲读第二句。

过渡:池塘是这样的清,这样的静,走近些,在这打开的明镜里能看到什么啊?

1、 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2、 提问:看到了什么?(天光云影?共徘徊)——哦,是的,天光是什么?(光线,天上的光)云影呢?(云的倒影)。

3、 那天光云影共徘徊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呢?结合**,同桌之间试着用生动的语言来说一说。

4、 结合诗境理解“徘徊”:a水里(不是水面!!)的天光、云影,风一吹,一会过去了,一会儿好像又回来了,其实又是一批云影了啊。

就像人一样,来来回回的走动,这就叫“徘徊”。—谁还想说一说?

b你说的很好,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诗。

点评:连天光和云影徘徊的样子都看的清清楚楚)

5、 同学们,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半亩方塘,它有什么特点呢?能有一个字来概括吗,自己读一读。(清)大家同意吗?你们都是朱熹的知音啊!

5、小结: 面对如此美丽的画面,谁来有感情读一读这两句。请女生美美地读一读。

三)讲读三四句。

诗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看到眼前景象不禁发问:引读“ …朱熹在问什么呢?那清如许的意思就是~。

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了疑问、思考)诗人找到答案了嘛?

2、留下思考时间——交流——那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方塘为何如此清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留下思考时间)(之所以……是因为;如果没有……就没有/哪来;要是没有……就没……)

3、一咏三叹,齐读:是啊,同学们,正是因为源头活水,天光云影才能徘徊(读一二)(红字);正是因为源头活水,池塘才会如此清澈(三四);正是因为源头活水,诗人才会如此喜欢,如此留恋(全诗)。

四、审读题目,理解诗意。

学习任务三。

三读诗:思考,诗题为什么是《观书有感》?可以换成《观塘有感》吗?为什么?

过渡:同学们,读读这首诗的题目。

1、 学生读诗的题目: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如果你能抓住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说就更好了)

2、 大家读得很认真,到底是“观书”还是“观塘”?

3、 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相机补充板书。

学生回答的格式是:我认为是因为心明眼亮。

我也认为。我对他有补充这就要形成一个**的氛围)

4、点评: 结合你生活实际,说的再具体点吗。

还有谁想说有不同的观点吗?

一个人只有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会越来越聪明,与时俱进。

就像这池塘里的水一样,越来越清澈。

呀,读书不仅使你变得聪慧,还让你像这方塘一样,拥有了包容天光、云影的大胸怀!

6、 小结提示:哦,诗人不仅是观塘,原来是借方塘活水来说明读书能使人聪慧、能使人心明眼亮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常常问问自己:引读后两句。

6、简介作者:诗中有画,诗中喻理,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他就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朱熹,他为何有这样的体会呢?自己默读下。

朱熹:他是南宋学者,对经学、史学、**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研究。

他是哲学家,吸收和发展了程灏,程颐两兄弟的学说,是理学的代表人物。

他还是教育家,从教五十余年,有鲜明的教育观点。

他博览群书,精密分析,对后世学者影响很大,被尊称为朱子。)

7、看了这段资料,现在你知道诗人朱熹为什么会写下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吗人)

6、朗读背诵:哦,原来这首诗是诗人朱熹读书的感受,也是他的生活经验啊。写的多好啊,让我们把它铭记在心,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开始吧。

7、齐背:配着**,让我们一起诵一诵。

五、对比异同、诗词欣赏。

学习任务四。

请你比较《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过渡:同学们,宋代是个哲学思辨十分活跃的时代,像这样说明一定道理的诗非常多。比如:(引读)

1、 学生交流。

2、 老师小结:这两首诗同是说理诗,陆游用直白的方式,而朱熹采用隐喻,向我们表明了读书的观点。

3、诗家即书家。看。

六、书写指导,了解条幅。

过渡:自古以来,很多诗人都能文善书。

1、欣赏。旁白:他们留下的这一幅幅优秀的诗词书法作品,有的洒脱流畅;有的力透纸背,有的刚劲饱满。(ppt:草书、楷体、行楷)

2、看到大家的惊艳的眼神,是不是也想写写看?

—(出示范本)这是我们学校老师写的《观书有感》的书法作品,看,它和我们以往的书写有什么不同?(1)是啊,古诗条幅书写时,要竖着写,从右到左,不写标点,(2)纵向、横向要对齐 (3)不是楷书了,行楷要注意笔划部分相连。(4)这是落款。

为了美观,诗题可写可不写,但是你的名字一定要落上。今年是2023年蛇年,按照中国的传统纪年法就是癸巳年,而且便于和主体区分,落款里的字要写的略写小点个说说)

3、——好,同学们,拿起笔,试着写一写这幅作品。(**古筝曲。)

4、拿一个优秀的点评(整体布局,字与字间的距离,横向、纵向、落款……

5、老师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大家在写“徘徊”的时候有点犯难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双人旁,以“徘”为例,看老师的运笔过程,两撇相连,不出尖,笔断意连,写一竖。左窄右宽,横要连。

【徊的双人旁也一样,回的最后两横可连写】下课后,大家再把这个字多些几遍,加深印象。

七、布置作业:

1、同学们,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字书写艺术,她就像无图的画,无行的舞;无声的乐,课后请大家继续完成自己的书法作品,下节课展览评比,同时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第四题。

下课。八、 板书:

观书有感。说理诗。

改写《观书有感

天空中变化万千的浮云与五光十色的光彩,在水面上倒映着它们的影子,清晰而精致,似水彩画一般。在水面上慢慢的晃动着。这方塘第一眼就使朱熹惊讶了。因为这方塘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 清 这半亩方塘虽然不太大,但是清澈见底,湖中的鱼都清晰可见,连湖中心的湖底都能见到底。这水几乎比任何水都清澈,照出的倒影栩栩如生,...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观书有感 教学设计。一 课题 观书有感。二 教学目标。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朗诵古诗。2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 的深刻道理。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四 教学过程。1 导入 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名言 名言导入...

《观书有感二首》的简介及读后感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二首 的简介及读后感 观书有感。宋代大家朱熹的 观书有感二首 其蕴含的知识与哲理值得大家好好去欣赏与品味,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 观书有感二首 的简介及读后感吧。观书有感二首 简介。观书有感二首 是宋代学者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