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让孩子知道这道题有3个问题,需要列3道算式。
二、解决: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只?
问:需要找到哪两个已知条件?
答:赵老师买来21支铅笔,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
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做?
答:除法。问:为什么用除法?
答:因为是平均分。
问:怎样平均分的?
答:把总数21支铅笔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
学生列式解答,提醒写上单位名称。
三、解决:一共分掉多少支?
问:需要找到哪两个已知条件?
答:每个小朋友分2支,分给7个小朋友。
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做?
答:乘法。问:为什么用乘法?
答:因为在求总数。
强调:求总数可以用加法或者乘法,用加法计算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我们要用新学的乘法来做。
学生列式解答,提醒写上单位名称。
四、解决:还剩多少支?
问:需要找到哪两个已知条件?
答:赵老师买来21支铅笔,一共分掉14支。
问:求剩下有多少支我们可以怎么做?
答:用减法。
问:怎么减?
答:用总数21支减去分掉的14支,就是剩下的铅笔。
学生列式解答,提醒写上单位名称。
注:上述的“答”都是学生回答的,只有经历这样一个一问一答的过程,学生才能逐步理解。如果光靠老师或者家长在一旁讲解题目,学生很容易忘记怎么做,而且也容易走神,只有问答的形式,才能让孩子开动脑筋,投入到学习中,去思考去解决,一旦养成了会思考的好习惯,那么我们就不用担心孩子上课喜欢走神的坏习惯了。
分析:题1,学生读题。
问:需要找到哪两个已知条件?
答:小芳和她的5个好朋友一起折纸花,每人折3朵。
问:几个人在折纸花?每人折几朵?
答:6个人,每人折3朵。
问:6是哪来的?
答:小芳和她的5个好朋友加起来一共6个人。
问:在求什么?
答:一共折了多少朵?
引导:也是说在求总数。求总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答:加法或者乘法。
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做?
如果选择用加法的,也要加以肯定,学生列式:3+3+3+3+3+3=18(朵)
引导:6个3相加我们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
答:6乘3或者3乘6。
问:比较下,加法和乘法哪个简便?我们发现乘法更简便,所以我们一般选择用乘法列式。
如果选择用乘法做的,给予表扬,学生列式:6×3=18(朵) (或者 3×6=18(朵))
引导: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6表示什么意思?18表示什么?
答:3表示每人折3朵,6表示有6个小朋友折纸花,18表示一共折了18朵纸花。
题2,学生读题。
问:需要找到哪两个已知条件?
答:小明和他的5个好朋友,一起折了30朵纸花。
问:几个人在折纸花?
答:6个人。
问:6是哪来的?
答:小明和他的5个好朋友加起来一共6个人。
问:一起折了30朵纸花告诉我们什么?
答:小明和他的5个好朋友一共要折的纸花。
引导:也就是告诉我们纸花的总数。
问:在求什么?
答:平均每人折多少朵?
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做?
答:除法。问:为什么?
答:因为在平均分。
问:怎么平均分的?
如果答不出来继续引导:把多少朵纸花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列式解答,提醒写上单位。
注:我相信大部分学生不用这么问答就可以做对题目了,但是有多少孩子是真正理解题意的,有些就是看数字列式的,看到6和3,一般是做乘法了,看到30和6,一般肯定是除法,因为老师也没教过30乘6,所以这里是个误区,我们都以为孩子掌握了,但是事实上,孩子也会耍小聪明的,他们没有从真正的题意入手,遇到我们平时的练习中,有一题是6÷3的,大部分学生做成了6×3,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孩子没有真正理解题意。
分析:学生读题,问:读完以后,你能知道运走多少盆吗?
答:运走9盆。
问:从“剩下的和运走的一样多”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如果答不出来,继续问:你能从“剩下的和运走的一样多”这句话里知道剩下的有几盆吗?
答:剩下的有9盆。
问: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答:剩下的和运走的一样多。
问:在求什么?
答:原来有多少盆?
问:你知道“原来:是什么意思吗?
答:没有运走之前的花。
引导:也就是说运走的和剩下的合起来就是原来的。
学生列式:9+9=18(盆)
问:你看到2个9相加,能想到别的方法计算吗?
答:2×9或9×2。
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都要知道,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分析:题1:主要是抓住平均分。
问:把什么东西怎样平均分?
答:把27盆花平均分给3个班。
学生列式: 27÷3=9(盆)
问:算式中”27“、”3“、”9“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注:这个问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学生会列算式,但是并不明白算式中各个数在题中的含义,只是直到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然后就列出算式了,甚至有些学生就不看题目,直接看数字列式了。这样的问题从题2可以反映出来。
题2:问:已知条件有哪些?
答:有27盆花,送给青剑湖学校一些后还剩9盆。
问:求什么?
答:送给青剑湖学校多少盆?
问:要求送掉多少盆,你准备怎么做?
引导,让孩子学会说:把27盆花减去剩下的9盆,就是送走的。
学生列式,并提问算式中各个数在题目中代表的含义。
注:题2很多学生列式做成27÷9=3(盆)。
分析下:这些个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题目,而是看着数字在列式,题1列式27÷3=9(盆),题2就条件反射般的列式27÷9=3(盆)。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真正去读题,去思考列式,这样一种好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分析:基本方法如下:
第一,规范学生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格式:1)小兰:2×6=12(棵)(或者 6×2=12(棵)或者6+6=12(棵))
小芳:6+4=10(棵)
小兰家种的桃树多。
2)12-10=2(棵)
第二,做完后,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题目中的含义。
第三,明确:小兰家一共种的桃树,可以用加法做,也可以用乘法做,问孩子理由。(因为是小兰家两行树的棵树相同,也就是两个加数相同,2个6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的形式。)
而小芳家的桃树的总数只能用加法做,问理由。(因为小芳家两行树的棵树不相同,也就是两个加数不相同。)
简便方法如下:
此题可直接判断,让孩子明白:小兰和小芳家有一行桃树都是6棵,要知道谁家种的桃树多,只要比较另一行桃树就可以了。
小兰:第二行有6棵。
小芳:第二行有4棵。
所以小兰家种的桃树多。
6-4=2(棵)
分析:题1:
问:从题中我们知道了哪些条件?
答:小明家一共种了8棵树,其中4棵是桃树。
引导:小明家一共种了8棵树,也就是告诉我们桃树和梨树一共有8课,即树的总数。
问:我们知道了总数,又知道了其中桃树的棵树是4棵,要求另一种梨树的棵树,该怎么做?
答:用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减去桃树的棵树就是梨树的棵树。
学生列式,提醒写上单位。
题2:问:从题中我们知道了哪些条件?
答:小红家种了2行树,每行有6棵。
问:在求什么?
答:一共有多少棵树?
引导:也就是在求树的总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
答:加法或者乘法。
强调:如果每行树的棵树不一样,只能用加法做,如:小红家种了2行树,第一行有6棵,第二行有5棵。(有些学生会列式6×5,说明没有理解题意。)
题3:分析略,让孩子体会到是平均分)
分析:这道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课上,我是进行了题目分析和理论讲解,并且加以实物演示的,但是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需要多加练习强调。
第一问:可以从简到难。
强调:买1支钢笔的钱正好可以买7支圆珠笔。(首先要一定让孩子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字面理解不了的,拿出实物来演示)
问:买2支钢笔的钱可以买多少支圆珠笔?
答:买2支钢笔的钱可以买2个7支的圆珠笔。
问:买3支钢笔的钱可以买多少支圆珠笔?
答:买3支钢笔的钱可以买3个7支的圆珠笔。
最后解决:买4支钢笔的钱可以买4个7支的圆珠笔。
列式,带上单位。
第二问:问:每支圆珠笔多少元?
答:每支圆珠笔2元。(一定要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
问:买7支圆珠笔多少元?
学生列式解决:2×7=14(元)
问:14元是什么意思?
答:7支圆珠笔的**。
问:那么1支钢笔的**等于几支圆珠笔的**呢?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让其读题:买1支钢笔的钱正好可以买7支圆珠笔。
问:现在7支圆珠笔的**你知道了,是14元,那么1支钢笔的**是多少?
这时候学生应该能够回答出来。
解决以后,带着孩子把这题再从头梳理一遍,或者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思路,以此加深印象。
分析:题(1)
问: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小明带的钱正好可以买4架飞机,还缺一个什么条件?
答:每架飞机 6元。
问:在求什么?
答:小明带了多少钱?
问:在求总数吗?
答:在求小明一共带的钱。
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做?
答:加法或者乘法。
如果是加法,给予肯定,但是引导孩子要用乘法做。
如果是乘法,给予表扬,并让孩子说说乘法算式里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列式,提醒写上单位。
题(2)问: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小芳带了20元,还缺一个什么条件?
答:每只布娃娃4元。
问:在求什么?
答:可以买几只布娃娃?
引导:也就是在求20里面有几个4?
答:(一定要完整回答)20里面有5个4。
问:你是怎么想的?
答:20除以4等于5。
学生列式,提醒写上单位。
题(3)问: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答:一辆汽车比一只布娃娃贵28元。
问:除了这个条件,我们还可以知道什么?
答:一只布娃娃4元。
问:在求什么?
答:一辆汽车多少元?
引导:我们看到关键词:比……多,比……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做?
答:加法或者减法。
问:这里有什么关键词?
答:比……贵。
引导:比……贵也就是说比……多,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
注意,加减法涉及进位退位的,要提醒学生做完后在自备本上列竖式进行检查)
题(4)、题(5)是开放性题目,只要提出的问题符合要求,都给予肯定,如有学生不会提问的,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2)提出除法计算的问题,但是要强调一定要换掉数字,有些学生就换了个姓名,没有换掉数字。根据题(1) 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
1.如下图所示,教室里的桌子是一组一组摆放的。一共有多少张桌子?2.解决问题。3.李叔叔的采摘园里有两种不同的苹果树,一种有3棵,另一种有5棵。还有三行梨树,每行有5棵。请你根据所给的算式提问题。1 3 5 8 棵 问题 2 3 5 15 棵 问题 4.奶奶养了4只鸡和1只兔子,鸡和兔子一共有多少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
1.鸭子有多少只?鸡有多少只?答 鸭子有只,鸡有只。1 买4条围巾需要多少钱?买5顶帽子需要多少钱?答 买4条围巾需要钱,买5顶帽子。需要钱。2 文文带了50元,买一件上衣够吗?答 买一件上衣。3.学校图书馆书架第一层放24本书,第二层放38本书,借出去47本后,还剩多少本书?答 还剩本书。4.元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 2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课时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练习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求比一个数多 少 几的问题的结构特征 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环保意识。重点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