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这段选文共有三个段落,下面逐段讲解(此文的分段与课文的分段有出入——编者注)。
开头一段,从"北冥有鱼"起至"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止。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
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像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描写的重点是大鹏:
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
《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盘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
"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像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像了。
接下来,作者为了说明"有所待"与"无所待"、小与大的区别,以及小与大之间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而连续打了一系列的比方。先以水与舟的比喻,说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如同"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这是为了证明:
大鹏的高飞南迁,凭借的是九万里的大风,这还是"有所待"的,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也就是没有达到作者理想的绝对自由境界。接着,作者又童话般地叙述了蜩(即蝉)和学鸠(小鸟名)对大鹏的嘲笑。蜩和学鸠局促的天地、渺小的见识,自鸣得意的口吻,以及它们毫无自知之明的对大鹏的奚落和嘲笑,本身就表现了它们的可怜和可笑,从而也有力地说明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下文的朝菌、蛄与冥灵(大乌龟)、大椿的比喻,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的比喻等,自然就说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作者作了这一系列的比喻,是为了说明:这些人和物之间小大之辨十分明显,但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的境界。
文章的第二段,从"汤之问棘也是已"到"此小大之辩也"止,大意是说:商汤王问他的臣子棘: "上下四方有极限吗?
"棘回答说: "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那不毛之地的北方,有一个广漠无边的大海,就是天然的大水池。
那里有一条鱼,它的宽度有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遮天盖地的云,它乘着羊角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越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飞往南海。沼泽里的小麻雀讥笑它说:
‘它要到哪儿去呢?我腾跃而上,不过几丈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算是我最好的飞翔了。而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
’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啊!"
这一段,假托古人的话,再一次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神奇变化,以及大鹏雄奇壮观地展翅南飞,也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这段描写,内容上与上文有明显重复之处。这种写法在一般散文家笔下很少见到。
其实这正是庄子的有意之笔。《庄子》的《寓言》篇中说: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重言是重复之言,卮言是随意变化之言。庄子说他的文章中寓言和重言所占的比重很大,随意变化的"卮言"则日出不穷,这很合于自然之道。这四句话实际概括了庄子散文的特点。
"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在本文中的运用,正是通过"重言"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通过这一段与开头部分那一段的呼应和印证,更显出大鹏形象的高大雄伟和那些小虫小鸟的渺小卑微,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了"小知(智)"不及"大知(智)"。
篇二】一、诗歌阅读。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生读不懂诗歌,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答题。
辅导对策:教给学生阅读诗歌的方法,讲解诗歌的六种题型,诗歌中常用的专业术语。
二**阅读。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生不能判断人物是否是主人公,概括人物性格特征不能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去概括,更不会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划分情节结构不知何条途径人手。分析情节时,找不到线索。
许多同学不知**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语言又不规范,因此不得分。对于如何分析和归纳**的主题,有些同学不知从何入手,也不懂归纳**的主题一般用的方式。
辅导对策:判断人物是否是主人公,依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
而对那些具有某种共性的典型人物,还要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与主题的关系去分析其典型意义。划分情节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人手:依时空的变化划分;依场景的转换划分;依相关材料的角度变化划分。
分析情节还要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即线索。
分析环境描写要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起的强化作用,对主题所起的暗示作用。在分析**主题时,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其次,还要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
归纳**的主题一般用“通过记叙(描写)……表达(赞扬、揭露)……的方式。
三、散文阅读。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如何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是阅读散文的难点,很多同学一头雾水,读不懂文章,放弃答题。抓住了散文的线索,文章各部分内容与中心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然而散文在行文上不仅就事论事,就人写人,就物写物,就景写景,很难把握。
充分地层开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更难把握,许多同学不得要领,因此丢分。
学生们没有分析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写法的特点和作用的思路和方法,自认为这类题没法把握。
辅导对策:如何分析散文的“形”?首先要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其次要理清散文的线索。
怎样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从抓中心句、关键句人手,它们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钥匙。散文常常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因景写情。
分析联想的原由,抓住联想的“联系点”——形与神的共同点,能更好体味散文的感情。
阅读时可从以下方面人手:首先要把握此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即先托物后言志物+情意托物寓意,或象征体+象征意义托物言志。其次要分析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格。
第三要抓住“物”与“意”之间的类比点即相似点,看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的。
高二年级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
重点学习 1.知识目标 简单了解孔子其人。2.能力目标 简单理解儒家思想。3.情感目标 用看待人的眼光看待孔子。重点难点 对文句的解读。考点分析 阅读与写作。论语名句解读 1.关于孔子。年逾古稀。2.文本解读。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高二年级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
篇一 重点学习 1.知识目标 简单了解孔子其人。2.能力目标 简单理解儒家思想。3.情感目标 用看待人的眼光看待孔子。重点难点 对文句的解读。考点分析 阅读与写作。论语名句解读 1.关于孔子。年逾古稀。2.文本解读。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篇一 1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体温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 不同人的体温不同。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2 4时较低,14 20时 差幅不超过1oc 变化原因 新陈代谢。2 稳态 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